内螺纹精整是内螺纹成型的下一个工序,而精整工序可能出现缩径,所以我们在内螺纹成型生产中平均外径不应控制在()。A、技术要求平均外径的最小值B、技术要求平均外径的最大值C、技术要求平均外径的基准值D、技术要求平均外径的基准值偏大

内螺纹精整是内螺纹成型的下一个工序,而精整工序可能出现缩径,所以我们在内螺纹成型生产中平均外径不应控制在()。

  • A、技术要求平均外径的最小值
  • B、技术要求平均外径的最大值
  • C、技术要求平均外径的基准值
  • D、技术要求平均外径的基准值偏大

相关考题:

平均外径测试要点如下( )。A.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B.取3个试样测量每试样同一截面相互垂直的两外径C.以两外径的算术平均值为管材的平均外径D.用测量结果计算外径偏差,取3个试样测量值中与标称值偏差最大的为测量结果

镀锌钢管的公称直径DN***表示()。A钢管的内径B钢管的外径C既非内径又非外径D内径与外径的平均值

套管最小外径的技术要求套管不能通过量规。

生产外径为7.94mm的内螺纹铜管五球工艺所用钢球的外径,错误的是()A、11.1125mmB、11.5094mmC、12.7mmD、10mm

内螺纹铜管外径大可能引起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为了防止内螺纹铜管底壁不均,保持产品的一致性,对管坯有如下要求()A、平均外径符合技术要求B、壁厚允差符合技术要求C、偏心度符合技术要求D、克重均匀,并符合技术要求

生产名义外径为5.0mm的内螺纹铜管所用管坯的名义外径为()A、12.7mmB、11mmC、9.52mmD、7.3mm

内螺纹成型工艺中,当拉伸时首检样平均外径不能符合技术要求时,应调整()A、预定径B、定径C、钢球D、旋模比

在内螺纹成型起始拉伸时,为了防止在拉伸中由于管坯尺寸变化造成克重超现象,在起始拉伸时把首样克重控制在()。A、技术要求平均克重B、技术要求平均克重的最小值C、技术要求平均克重的最大值

管螺纹的尺寸代号为管子的()。A、外径B、平均直径C、通径

加工孔板外径时,按技术要求以()为基准。A、基轴制B、基孔制C、静配合D、动配合

成品管同一截面外径最大值140.2mm,最小外径139.7mm,平均外径139.76mm该管子椭圆度为多少?

内螺纹铜管常说的偏心是如何计算的:()A、壁厚max-壁厚minB、(壁厚max-壁厚min)/公称壁厚C、外径max-外径minD、(外径max-外径min)/公称外径

内螺纹成型中旋压环出现异常会造成哪些质量问题()A、钢球印B、划伤C、表面花纹D、外径大

计算题:已知∮7内螺纹管平均外径为7.025mm,平均底壁厚为0.245mm,平均齿高为0.185mm,求平均内径?

为了防止多次使用内螺纹芯头导致齿顶角超标的现象,在起始拉伸时一般将齿顶角调整在()较合适。A、技术要求齿顶角最小值B、技术要求齿顶角最大值C、超出技术要求齿顶角最小值D、超出技术要求齿顶角最大值

内螺纹成型生产过程中,当首样检查发现内螺纹齿顶角大于技术要求规定范围应该做哪些调整?

用百分表测量零件外径时,为保证测量精度,可反复多次测量,其测量值应取多次反复测量的()。A、最大值B、最小值C、平均值

从仪表控制图PI图中查得管子的口径是什么?()A、内径B、外径C、内径与外径的平均值D、中径

管道公称直径指的是()。A、管道外径B、管道内径C、管道内外径的平均值D、管道通径

螺纹标注内容应注写在螺纹()尺寸线上A、内径B、外径C、平均直径

DNl00管子的()为lOOmm。A、外径B、内径C、公称通径D、平均内径

压力管道的公称通径指的是管道的()A、外径B、内径C、外径和内径的平均值D、都不是

脚手架钢管外径检测取三段钢管的()作为改组的评定值。A、算术平均值B、最大值C、最小值D、加权平均值

工艺管线的公称直径指的是管子的()。A、内径B、外径C、内外径之平均值D、与内外径值接近的整数

单选题压力管道的公称通径指的是管道的()A外径B内径C外径和内径的平均值D都不是

单选题工艺管线的公称直径指的是管子的()。A内径B外径C内外径之平均值D与内外径值接近的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