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采用直线航线的起始进近航段时,下列关于下降梯度说法正确的是:( ).A.下降梯度随飞机的种类变化而变化B.最佳4%,最大8%C.下降梯度随航线的高度变化而变化D.下降梯度随飞机的速度变化而变化
非精密进近程序,中间进近航段需要下降高度,那么()。A、高度不得低于最后进近航段的OCHB、下降梯度应尽量平缓,最大不超过5%C、允许下降梯度不超过8%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应该建立目视盘旋进近().A、仪表进近航迹不能满足直线进近要求B、最后进近的下降梯度大于6.5%C、最后进近航段的长度受到限制D、上述三种情况
已知飞机正常过FAF的高规定为300米,FAF至THR5800米,则公布的最后进近下降梯度为()。A、4.9%B、5.2%C、4.5%
最后进近规定的下降梯度为5%,当最后进近的速度为50米/秒,应保持多大的下降率下降:()A、500英尺/分钟B、450英尺/分钟C、520英尺/分钟D、550英尺/分钟
某非精密进近最后进近的下降梯度4.8%,DME台在跑道入口,进近中,机载DME显示2.43时,相应的相对高度约是多少:().A、201米B、216米C、231米D、246米
仪表进近图中需要公布下降梯度的航段是().A、起始进近航段B、中间进近航段C、最后进近航段
最后进近规定的下降梯度为5.2%,当最后进近的速度200千米/小时应保持多大的下降率下降:().A、5.2米/秒B、3.7米/秒C、2.9米/秒D、10.4米/秒
高温高原机场着陆时使用的襟翼偏度越大,易使().A、复飞爬升梯度过小,不利于飞行安全B、相同表速的真速小,飞机易失速C、进近中飞机不易下降高度
最后进近规定的下降梯度为5.0%,当最后进近速度为360公里/小时,应保持()米/秒的下降率。A、5.0B、3.7C、12.7D、10.4
使用90kt的平均地速,大约最少应保持多大的下降率才能满足STAR规定的最小下降梯度5%().A、2,3米/秒B、2,5米/秒C、2,O米/秒
非精密进近程序,最后进近航段的最佳和最大下降梯度规定分别为()。A、4%,8%B、5%,6.5%C、2.5%,5%
仪表进近图的剖面图中下滑线上除标注最后进近的航迹方向外,非精密进近程序还应标出().A、下降梯度B、下滑角C、下降梯度和下滑角
设计采用直线航线的起始进近航段时,下列关于下降梯度说法正确的是().A、下降梯度随飞机的种类变化而变化B、最佳4%,最大8%C、下降梯度随航线的高度变化而变化
仪表进近图的剖面图中下滑线上除标注最后进近的航迹方向外,ILS程序还应标出().A、下降梯度B、下滑角C、下降梯度和下滑角
当利用监视雷达实施进近管制时,管制员应当向航空器提供()。A、应飞航向B、转弯方向C、应飞高度D、下降梯度
仪表进近图中需要公布下降梯度的航段是:().A、起始进近航段B、中间进近航段C、最后进近航段D、复飞航段
进近程序图剖面图中下滑线上除标注最后进近的航迹方向外,ILS进近应标出下滑角,非精密进近应标出()。A、下降速度B、下降率C、下降梯度D、平飞最大允许速度
精密进近过程中,飞机最后进近至DA/H时不能取得规定的目视参考,则()
仪表进近图的剖面图中下滑线上除标注最后进近的航迹方向外,非精密进近程序还应标出:().A、下降梯度B、下滑角C、下降梯度和下滑角D、接地区标高
设计采用直线航线的起始进近航段时,下列关于下降梯度说法正确的是:().A、下降梯度随飞机的种类变化而变化B、最佳4%,最大8%C、下降梯度随航线的高度变化而变化D、下降梯度随飞机的速度变化而变化
非精密进近程序,中间进近航段需要下降高度,那么().A、高度不得低于最后进近航段的OCHB、下降梯度应尽量平缓,最大不超过5%C、允许下降梯度不超过8%D、应固定最佳下降梯度2.5%
仪表进近图的剖面图中下滑线上除标注最后进近的航迹方向外,ILS程序还应标出:().A、下降梯度B、下滑角C、下降梯度和下滑角D、接地区标高
已知飞机正常过FAF的高规定为300米,FAF至THR5800米,则公布的最后进近下降梯度为:().A、4.9%B、5.2%C、4.5%D、6%
目视盘旋进近适用于().A、最后进近航迹与跑道中线延长线交角大于15°(A、B类飞机大于30°)的情况B、直线进近的下降梯度6.5%的情况C、A和B均可
当直线进近的最后进近航段下降梯度大于6.5%时,应当()
非精密进近程序,最后进近航段的最佳和最大下降梯度规定分别为:().A、4%,8%B、5%,6.5%C、2.5%,5%D、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