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件试样的轴线应位于距离内表面()厚度处。A、1/4B、1/2C、1/3D、1/5

铸件试样的轴线应位于距离内表面()厚度处。

  • A、1/4
  • B、1/2
  • C、1/3
  • D、1/5

相关考题:

如果板材、带材和型材产品的厚度大于20mm,试样厚度可以机加工减薄至不小于20mm,并保留一侧原表面。弯曲试验时,试样保留的原表面应位于受压变形一侧。

曲试验时,试样两臂的轴线应保持在()于弯曲轴的平面内。

拉伸试样原始标距点线方向为()。A、垂直试样纵轴线B、与试样纵轴线成45°C、平行试样纵轴线D、与试样纵轴线成30°

夹渣缺陷常位于铸件的下表面。

用厚度计测量拉伸性能哑铃状试样标距内的厚度时,应测量三点:一点在试样工作部分的中心处,另两点在两条标线的附近,取三个测量值的()值为工作部分的厚度值。A、最大B、最小C、平均D、中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A、箍筋外表面至构件表面的距离B、纵筋外表面至构件表面的距离C、箍筋形心处至构件表面的距离D、纵筋形心处至构件表面的距离

弯曲试验后应检查试样弯曲处的表面。

根据标准GB/T230.1-2009在进行洛氏硬度试验时,试样应平稳的放在刚性支承面上,并使压头轴线与试样表面垂直,避免试样产生位移。

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每栋建筑均应抽检()处,且应位于不同的住户内。

钢筋原材拉伸试验断后标距的测定:试样拉断后,将其断裂部分在断裂处紧密对接在一起,尽量使其轴线位于一直线上,如断裂处形成缝隙,则此缝隙不应计入该试样拉断后的标距内。

要求同时凝固的铸件,内浇道应开设在壁薄处;要求定向凝固的铸件,内浇道应开设在铸件壁厚处。

为减少热应力,在铸件结构上应使铸件的内壁和肋的厚度小于外壁的厚度。

铸件外观质量包括铸件形状、表面粗糙度、重量偏差、表面缺陷、色泽、表面硬度和试样断口质量等。

铸件的重要表面和加工面在浇注时应优先位于铸型中的()。A、上面B、下面C、侧面

制备弯曲试样时,横弯试样应平行焊缝轴线截取。

试样中靠近射线源侧的缺陷影像,在()情况下其清晰度不好A、射线源到物体距离增大B、试样厚度增大C、焦点尺寸减小D、试样厚度减小

在X射线荧光分析中,一个理想的待测固体试样应满足()A、有代表性B、试样均匀C、表面平整、光洁、无裂纹D、试样有足够厚度,不变形

开口杯法测定燃点,对于砂层规定的描述正确的是()。A、两坩埚之间砂层厚度可为6mmB、两坩埚之间的砂层厚度应为4-8mmC、细纱的表面应距离内坩埚口部边缘约11mmD、细纱的表面应距离内坩埚口部边缘约13mm

铸件试样的有效部位距热处理端部的距离应至少为()A、管厚的1倍B、管厚的2倍C、40mmD、20mm

当用环刀法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A、每层厚度的表面B、每层厚度的1/3深度处C、每层厚度的2/3深度处D、每层厚度的底部

单选题道床厚度指的是()。A直向上钢轨或曲线上内轨中轴线下钢轨顶面至路基顶面的距离B直向上钢轨或曲线上内轨中轴线下轨底面至路基顶面的距离C直向上钢轨或曲线上内轨中轴线下轨枕顶面至路基顶面的距离D直向上钢轨或曲线上内轨中轴线下轨枕底面至路基顶面的距离

单选题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A箍筋外表面至构件表面的距离B纵筋外表面至构件表面的距离C箍筋形心处至构件表面的距离D纵筋形心处至构件表面的距离

单选题当用环刀法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A每层厚度的表面B每层厚度的1/3深度处C每层厚度的2/3深度处D每层厚度的底部

单选题铸件试样的有效部位距热处理端部的距离应至少为()A管厚的1倍B管厚的2倍C40mmD20mm

判断题根据标准GB/T230.1-2009在进行洛氏硬度试验时,试样应平稳的放在刚性支承面上,并使压头轴线与试样表面垂直,避免试样产生位移。A对B错

判断题弯曲试验后应检查试样弯曲处的表面。A对B错

单选题铸件试样的轴线应位于距离内表面()厚度处。A1/4B1/2C1/3D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