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完全显性的单基因杂种在F2的表型比是(亲本是纯合子)()。A3∶1B1∶2∶1C9∶3∶3∶1D1∶1

单选题
完全显性的单基因杂种在F2的表型比是(亲本是纯合子)()。
A

3∶1

B

1∶2∶1

C

9∶3∶3∶1

D

1∶1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显性上位F2的表型分离比为12:3:1。()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由于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而影响性状表现的现象叫基因互作,互补作用F2代的表型分离比为,抑制作用的F2表型分离比为13:3,显性上位F2的表型分离比为12:3:1,隐性上位F2的表型分离比为()

二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当符合自由组合规律时,F2产生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表型个体分离比例为()。

显性上位作用F2代表型性状比值()。

一定基因型所形成某种表型的百分比称为()。A、遗传异质性B、表型模拟C、完全显性遗传D、表现度E、外显率

狭义遗传率是指()。A、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B、上位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C、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D、显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

计算题:在一个原来平衡的群体中,对隐性纯合子进行完全选择。已知在原群体中显性纯合子的频率是0.36,问需要经过几代的选择才能是隐性基因的频率下降到0.005?

在AaBbCc×AaBbCc的杂交中:①每一亲本能产生()种配子②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有()种。③后代的表型种类有()种(假定4对基因均为完全显性)。④后代中表现A_B_C_表型的占()。⑤后代中表现aabbcc表型的占()。

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不明显,杂合体(Aa)的表型介于纯合显性与纯合隐性的表型之间,而不是与纯合显性者相同。这种性状的遗传方式称为()。A、显性遗传B、隐性遗传C、不完全显性遗传D、共显性遗传

杂合子的表型介于纯合子显性和纯合子隐性表型之间,这种遗传方式称为()。A、共显性遗传B、外显不全C、完全显性遗传D、不完全显性遗传E、拟显性遗传

不外显是指()。A、杂合子的表型介于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之间B、隐性纯合子不表现出相应性状C、显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下未表现出相应性状D、隐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下未表现出相应性状

由于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而影响性状表现的现象叫(),互补作用F2代的表型分离比为(),抑制作用的F2表型分离比为(),显性上位F2的表型分离比为(),隐性上位F2的表型分离比为9:3:4。

某种开红花的植物纯合子与开白花的植物纯合子杂交后,F1代全部是粉色花,其亲本基因类型是()。A、红色是显性B、红色和白色为共显性C、红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D、红色和白色均为隐性

不同的表型具有双亲双方性状,这种遗传方式叫做()。A、显性遗传B、隐性遗传C、不完全显性遗传D、共显性遗传

不完全显性的特点是F2表型比例与基因型比例一样,皆为(),有两种类型即()和()。

氟的电子亲合能比氯小,但F2却比Cl2活泼请解释原因。

单选题某种开红花的植物纯合子与开白花的植物纯合子杂交后,F1代全部是粉色花,其亲本基因类型是()。A红色是显性B红色和白色为共显性C红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D红色和白色均为隐性

填空题由于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而影响性状表现的现象叫基因互作,互补作用F2代的表型分离比为,抑制作用的F2表型分离比为13:3,显性上位F2的表型分离比为12:3:1,隐性上位F2的表型分离比为()

填空题二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当符合自由组合规律时,F2产生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表型个体分离比例为()。

单选题杂合子的表型介于纯合子显性和纯合子隐性表型之间,这种遗传方式称为()。A共显性遗传B外显不全C完全显性遗传D不完全显性遗传E拟显性遗传

问答题计算题:在一个原来平衡的群体中,对隐性纯合子进行完全选择。已知在原群体中显性纯合子的频率是0.36,问需要经过几代的选择才能是隐性基因的频率下降到0.005?

单选题狭义遗传率是指()。A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B上位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C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D显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

单选题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不完全显性遗传病,()。A杂合子的表型与显性纯合子一样B杂合子的表型与隐性纯合子一样C杂合子的表型介于纯合显性与纯合隐性之间D杂合子的表型接近于显性纯合子

判断题在两对基因为自由组合的杂交试验AABB×aabb中,假定A对a为显性,B对b为显性,让F2中表型为显性A的个体用a的纯合子杂交,则后代中表型为显性A和表型为隐性a的个体比为2∶1。A对B错

单选题一定基因型所形成某种表型的百分比称为()。A遗传异质性B表型模拟C完全显性遗传D表现度E外显率

填空题显性上位作用F2代表型性状比值()。

单选题不外显是指()。A杂合子的表型介于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之间B隐性纯合子不表现出相应性状C显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下未表现出相应性状D隐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下未表现出相应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