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告国人》一书,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该材料反映了()。A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B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单选题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告国人》一书,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该材料反映了()。
A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B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C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B.秦伯说,与郑人盟。C.行李之往来,共其困乏。D.无能为也已。

下列句中“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嗜己矣。D.自以为得之矣。

下列句子中,存在形容词用作名词现象的有()A、不事大,则遇敌受祸矣B、治强不可责于外,内政之有也C、救小为从,未见其利,而亡地败军矣D、是故事强,则以外权市官于内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载文曰:“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这句话针对的是(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B.日本强行租借胶州湾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受挫D.《九国公约》的签订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所指地域与现在所指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②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④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⑤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该宣言针对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A.1915 年袁世凯与日本签署“二十一条”B.1919 年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的失败C.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1937 年“七七事变”的爆发

下列传单中,集中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精神的是(  )A.“中国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B.“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这主要是针对帝国主义()A、强租胶州湾B、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C、强行占领山东省D、逼迫清政府割让山东半岛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也已矣”,是说:每天学习已经死亡的知识,每月忘记以前的才能,可以说是谦虚好学了。

民国时期北京《晨报》曾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这篇文章应该发表在哪年?()A、1915年B、1916年C、1919年D、1921年

班固对王莽时代的经济政策的评价是()。A、尚可B、其次也C、亡次矣D、最佳

翻译下列文段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唐太宗一位名臣去世后,他感叹“朕亡一镜矣”,请问这位名臣是谁?

下列事件或现象,典型地体现了“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是() ①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②某店主张贴“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的标语 ③北大学生谢绍敏用中指血书“还我青岛” ④浙江海宁决定开除陆宗舆的县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下列事件中能够充分体现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有()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强调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 ②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大声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③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啮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公之于众 ④浙江海宁县召开万人国民大会,决定开除陆宗舆县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此文发表的背景是()A、德国强租胶州湾B、巴黎和会决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C、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D、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妥协卖国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告国人》一书,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该材料反映了()。A、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B、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抗争;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成立C、国民大革命D、南昌起义

孔子反对晋国公布成文法,认为“晋其亡乎!失其()矣。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者,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必有责焉耳矣”。下列历史事件中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A、1127年的靖康之耻B、1644年的甲申之难C、1856年的天京变乱D、1935年的华北事变

单选题民国时期北京《晨报》曾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这篇文章应该发表在哪年?()A1915年B1916年C1919年D1921年

单选题班固对王莽时代的经济政策的评价是()。A尚可B其次也C亡次矣D最佳

问答题唐太宗一位名臣去世后,他感叹“朕亡一镜矣”,请问这位名臣是谁?

单选题《战国策•赵策》中“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於函谷关以害山东矣”,贾谊《过秦论》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其中的“山东”是指今天的()。A山东省B函谷关以东C太行山以东D中原地区

填空题孔子反对晋国公布成文法,认为“晋其亡乎!失其()矣。”

判断题孔子的学生子夏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也已矣”,是说:每天学习已经死亡的知识,每月忘记以前的才能,可以说是谦虚好学了。A对B错

单选题“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抗争;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成立C国民大革命D南昌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