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已知干、支流汇流前的流量分别为9m³/s、1m³/s.浓度分別为0.2mg/L、2.0mg/L.汇流混合后的氨氮平均浓度为()。A1.1Omg/LB0.48mg/LC0.42mg/LD0.38mg/L

单选题
已知干、支流汇流前的流量分别为9m³/s、1m³/s.浓度分別为0.2mg/L、2.0mg/L.汇流混合后的氨氮平均浓度为()。
A

1.1Omg/L

B

0.48mg/L

C

0.42mg/L

D

0.38mg/L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用动态配气方法将已知浓度为0.1%的浓气以0.1L/min的流量与稀释气混合,稀释气流量为1.0L/min,稀释后的浓度是多少A、0.01%B、0.05%C、0.001%D、0.009%E、0.005%

某河流干流流量为9m3/s,氨氮浓度为1.0mg/L;支流流量为1m3/s,氨氮浓度为9.0mg/L。支流汇入干流混合后,氨氮平均浓度为()。A:10.0mg/LB:8.2mg/LC:5.0mg/LD:1.8mg/L

现状调查时,河流流量为15m3/s,氨氮浓度0.8mg/L,河道功能区标准为1.0mg/L,河道枯水设计流量10m3/s下,氨氮的占标率为( )。A.0.56B.0.8C.1D.1.2

计算岸边稳定点源排放的保守污染物浓度,采用不考虑对岸边反射的二维模型: 已知河流流量Q=100m3/s,平均水深H=1m,水面宽B=250m,横向混合系数为1.0m3/s,则断面最大浓度为断面通量平均浓度(M/Q)的2倍的断面位置处于排放点下游的()处。A.995mB.1989mC.3979mD.5967m

某河流上午实测干、支流流量分别为4m3/s、1m3/s,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分别为8mg/L、7mg/L;下午实测干、支流流量分别为3m3/s、2m3/s,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分别为8mg/L、7mg/L。干、支流汇流混合后的高锰酸盐指数日通量平均浓度为( )。A.7.4mg/LB.7.5mg/LC.7.6mg/LD.7.7mg/L

已知干、支流汇流前的流量分别为9m3/s、1m3/s.浓度分別为0.2mg/L、2.0mg/L.汇流混合后的氨氮平均浓度为()。A.1.1Omg/L B.0.48mg/L C.0.42mg/L D.0.38mg/L

设计枯水流量条件下,某河段控制断面A上游2个可控点源排放氨氮在断面A的浓度贡献不得超过0.5mg/L。已知,甲乙厂排放每千克氨氮在断面A的氨氮浓度增量分别为0.03mg/L,0.01mg/L。甲厂已核定的氨氮排放量为10kg/d,则乙厂可核定的最大氨氮允许排放量为( )。A.10kg/DB.13.3kg/DC.15kg/DD.20kg/D

已知设计水文条件下排污河段排放口断面径污比为4.0,排放口上游氨氮背景浓度为0.5mg/L,排放口氨氮排放量为86.4kg/d,平均排放浓度10mg/L,则排放口断面完全混合后氨氮的平均浓度为( )。A.5.25mg/LB.3.00mg/LC.2.50mg/LD.2.40mg/L

(2012年)已知设计水文条件下排污河段排放口断面径污比为4.0,排放口上游氨氮背景浓度为0.5mg/L,排放口氨氮排放量为86.4kg/d,平均排放浓度10mg/L,则排放口断面完全混合后氨氮的平均浓度为( )。A.5.25 mg/L B.3.00 mg/L C.2.50 mg/L D.2.40 mg/L

(2016年)某河流上午实测干、支流流量分别为4m3/s、1m 3/s,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分别为8mg/L、7mg/L;下午实测干、支流流量分别为3m3/s、2m 3/s,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分别为8mg/L、7mg/L。干支流汇流混合后的高锰酸盐指数日通量平均浓度为( )。A.7.4mg/L B.7.5mg/L C.7.6mg/L D.7.7mg/L

(2015年)现状调查时,河流流量为15m3/s,氨氮浓度0.8 mg/L,河道功能区标准为1.0 mg/L,河道枯水设计流量10m3/s下,氨氮的占标率为( )。A.56%B.80%C.100%D.120%

已知设计水文条件下排污河段排放口断面径污比为4.0,排放口上游氨氮背景浓度为0.5mg/L,排放口氨氮排放量为86.4kg/d,平均排放浓度10mg/L,则排放口断而完全混合后氨氮的平均浓度为()。A:5.25mg/L.B:3.00mg/LC:2.50mg/LD:2.40mg/L

计算岸边稳定点源排放的保守污染物浓度,采用不考虑对岸边反射的二维模型: ,已知河流流量Q=100 /s,平均水深H=1m,水面宽B=250m,横向混合系数为1.0 /s,则断面最大浓度为断面通量平均浓度(M/Q)的2倍的断面位置处于排放点下游的( )处。A.995mB.1989mC.3979mD.5967m

(2011年)河流干流流量为9m3/s,氨氮浓度为1.0mg/L:支流流量为1m 3/s,氨氮浓度为9.0mg/L。支流汇入干流混合后,氨氮平均浓度为( )。A.10.0mg/L B.8.2mg/L C.5.0mg/L D.1.8mg/L

已知某河的干支流汇流前的流量分别是9m3/s和1m3/s,NH3-N0.2mg/L和2.0mg/L,干支流汇流混合后的NH3-N浓度是()。A:1.1mg/LB:0.38mg/LC:1.9mg/LD:0.76mg/L

设计枯水流量条件下,某河段控制断面A上游2个可控点源排放氨氮在断面A的浓度贡献不得超过0.5mg/L。已知,甲乙厂排放每千克氨氮在断面A的氨氮浓度增量分包为0.03mg/L,0.01mg/L。甲厂已核定的氨氮排放量为10kg/d,则乙厂可核定的最大氨氮允许排放量为()。A.10kg/d B.13.3kg/d C.15kg/d D.20kg/d

某河流上午实测干、支流流量分别为4m^3/s. 1m^3/s. 高锤酸盐指数浓度分别为8mg/L、7 mg/L;下午实测干、支流流量分别为3m^3/s、2m^3/s.高锺酸盐指数分别为8mg/L、7mg/L,干支流汇流混合后的高健酸盐指数日通量平均浓度为( )A 7.4 mg/L B 7.5 mg/LC 7.6 mg/L D 7.7 mg/L

已知某河的干支流汇流前的流量分别是9m3/s和1m3/s,NH3-N浓度分别为0.2mg/L和2.0m/L,干支流汇流混合后的NH3-N浓度是()。A:1.10mg/LB:0.38mg/LC:1.90mg/LD:0.76mg/L

已知某污水处理厂出水TN为18mg/L,氨氮2.0mg/L,则出水中有机氮浓度为:A. 16mg/LB. 6mg/LC. 2mg/LD.不能确定

已知某污水处理厂出水TN为18mg/L,氨氮2.0mg/L,则出水中有机氮浓度为(  )。A.16mg/LB.6mg/LC.2mg/LD.不能确定

已知干、支流汇流前的流量分别为9m³/s、1m³/s.浓度分別为0.2mg/L、2.0mg/L.汇流混合后的氨氮平均浓度为()。A、1.1Omg/LB、0.48mg/LC、0.42mg/LD、0.38mg/L

已知某污水处理厂出水TN为18mg/L,氨氮2.0mg/L,则出水中有机氮浓度为()。A、16mg/LB、6mg/LC、2mg/LD、不能确定

用动态配气方法将已知浓度为0.1%的浓气以0.1升/分的流量与稀释气混合,稀释气流量为1.0升/分,稀释后的浓度是多少()。A、0.01%B、0.009%C、0.05%D、0.005%E、0.001%

计算题:已知氨水的氨浓度为180滴度(20滴度等于1mol/l),请把氨浓度换算成质量百分浓度。(氨水比重d=0.86)。

电极法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mg/L,测定上限为()mg/L.

填空题电极法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mg/L,测定上限为()mg/L.

单选题已知某河的干支流汇流前的流量分别是9 m³/s和1 m³/s,NH3-N浓度分别为0.2 mg/L和2.0 mg/L,干支流汇流混合后的NH3-N浓度是( )。A1. 1 mg/LB0.38 mg/LC1.9 mg/LD0.76 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