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用发芽法制备麦芽时芽长控制在A0.2mmB0.1mmC0.5mmD0.8mm

单选题
用发芽法制备麦芽时芽长控制在
A

0.2mm

B

0.1mm

C

0.5mm

D

0.8mm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麦芽发芽时,浸渍度含水量应控制在A.22%~25%B.32%~35%C.52%~55%D.42%~45%E.62%~65%

麦芽发芽工艺不包括( )A.取大麦清水浸至6~7成透B.置透气漏水容器内发芽C.每日淋水2~3次,保持湿润D.待芽长0.5cm,取出,晒干E.炒黄

发芽时先长出的为芽,以芽长1.0~2.0cm为标准。(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用发芽法制备麦芽时芽长控制在( )。A.0.2mmB.0.1mmC.0.5mmD. 0.8mm

下列不属于麦芽发芽工艺的是A、取大麦浸至6~7成透B、每日淋水2~3次C、置适当容器内发芽D、待芽长0.5cm,取出,晒干E、炒黄

大麦吸水膨胀,至发芽结束时,浅色麦芽根芽的长度为麦粒的2~2.5倍,深色麦芽的根芽长为麦粒的l~1.5倍。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麦芽发芽时,浸渍度含水量应控制在( )

麦芽炮制时可用A、清炒法B、发芽法C、复制法D、提净法E、发酵法

麦芽炮制时可用A.清炒法B.发芽法C.复制法D.提净法E.发酵法

麦芽发芽工艺不包括( )。A.取大麦清水浸至6~7成透B.置透气漏水容器内发芽C.每日淋水炒黄2~3次,保持湿润D.待芽长0.5cm,取出,晒干E.炒黄

发酵法的相对湿度,一般应控制在()%为宜;发芽时种子浸渍后的含水量应控制在()%为宜。

萌芽率是指枝条上的芽能够萌发的能力,用萌发芽数占枝条总芽数的百分率表示。

麦芽发芽时,浸渍度含水量应控制在()A、10%~15%B、20%~30%C、35%~40%D、42%~45%E、62%~65%

发芽法的温度一般控制在()℃;发酵法的温度一般控制在()℃。

发芽时先长出的为芽,以芽长1.0~2.0cm为标准。

麦芽的发芽率不得少于()%,芽长不得少于()cm。

待播种子芽长控制在()mm以内。

大麦吸水膨胀,至发芽结束时,浅色麦芽根芽的长度为麦粒的2~2.5倍,深色麦芽的根芽长为麦粒的l~1.5倍。

用普通发芽法测大麦的发芽率,以大麦浸渍开始后(),从大麦发芽粒数计算其发芽率。A、50小时B、720小时C、120小H寸D、240小时

在正常情况下,马铃薯发芽时首先萌发的是()A、主芽B、副芽C、休眠芽D、副休眠芽

填空题麦芽的发芽率不得少于()%,芽长不得少于()cm。

判断题发芽时先长出的为芽,以芽长1.0~2.0cm为标准。A对B错

单选题发芽操作结束得到的麦芽称为绿麦芽()A白麦芽B绿麦芽C黄麦芽D红麦芽

单选题麦芽的制备工艺流程为()A原大麦→预处理(清洗、分级)→浸麦→发芽→贮藏→干燥→成品麦芽B原大麦→预处理(清洗、分级)→浸麦→发芽→干燥→贮藏→成品麦芽C原大麦→发芽→浸麦→预处理(清洗、分级)→干燥→贮藏→成品麦芽D原大麦→浸麦→预处理(清洗、分级)→发芽→干燥→贮藏→成品麦芽

单选题麦芽发芽时,浸渍度含水量应控制在()A10%~15%B20%~30%C35%~40%D42%~45%E62%~65%

单选题下列麦芽制造步骤正确的是()A原大麦→预处理→发芽→浸麦干燥→贮藏→成品麦芽B原大麦→预处理→浸麦→发芽→干燥→贮藏→成品麦芽C原大麦→浸麦→预处理→发芽→干燥→贮藏→成品麦芽D原大麦→发芽→浸麦→预处理→干燥→贮藏→成品麦芽

填空题发芽法的温度一般控制在()℃;发酵法的温度一般控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