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正确描述杠杆压力仪测定土体回弹模量的操作步骤。A、同时施加下一级荷载,如此逐级加卸载,记录千分表读数至最后一级荷载B、安放承载板与杠杆压力仪对正,安装千分表C、调正承载板位置,将千分表调到接近满量程位置,准备试验D、用预定的最大压力进行预压E、每级加载时间为1min,记录读数F、同时卸载,让试件恢复变形,再次记录千分表读数G、把试件安放在杠杆压力仪底盘上

问答题
正确描述杠杆压力仪测定土体回弹模量的操作步骤。A、同时施加下一级荷载,如此逐级加卸载,记录千分表读数至最后一级荷载B、安放承载板与杠杆压力仪对正,安装千分表C、调正承载板位置,将千分表调到接近满量程位置,准备试验D、用预定的最大压力进行预压E、每级加载时间为1min,记录读数F、同时卸载,让试件恢复变形,再次记录千分表读数G、把试件安放在杠杆压力仪底盘上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下列有关现场测定土基回弹模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现场测定土基回弹模量的方法主要有承载板法和贝克曼梁法B.利用承载板法进行土基回弹模量检测时,需要进行预压,然后再加载C.承载板法是利用逐级加、卸载的方法测出每一级荷载下的土基回弹变形,从而计算出土基回弹模量EoD.回弹模量的单位为MN

在用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试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安置承载板前,应在土基表面撒一层细砂B.采用逐级加载、卸载的方法,测出每级荷载下相应的土基回弹模量C.计算相当于各级荷载下的土基回弹模量E值时,将相对于各级荷载的实测回弹变形代入公式D.当两台弯沉仪百分表读数之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平均值

承载板法测试回弹模量试验的测试步骤如下。(3)在用承载板法测试土基回弹模量试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采用逐级加载、卸载的方法,测出每级荷载下相应的土基回弹形变B.计算回弹模量时以实测回弹形变代入公式C.当两台弯沉仪百分表读数之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平均值D..安置承载板前,应在土基表面撒一屡细砂

在用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试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安置承载板前,应在土基表面撒一层细砂B.采用逐级加载、卸载的方法,测出每级荷载下相应的土基回弹变形C.计算回弹模量时以实测回弹变形量代入公式D.当两台弯沉仪百分表读数之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平均值

关于顶面法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抗压回弹模量,有以下说法:①试件是高径比为1:1的圆柱体;②试验前对端面处理过的试件浸水1昼夜;③千分表的脚应支在加载顶板直径线两侧并离试件中心距离大致相等;④每一级荷载施加并持续0.5min,读数后继续施加下一级荷载。正确的说法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

承载板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试验方法中,说法错误的是( )A.加载设施为载有铁块或集料等重物、后轴重不小于60KN的载重汽车B.用千斤顶开始加载,先预压0.05MPa并稳压lminC.采用逐级加载卸载法,荷载大于0.1MPa时每级增加0.04MPa左右D.各级荷载的回弹变形=加载后读数平均值-卸载后读数平均值

下列有关现场测定土基回弹模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现场测定土基回弹模量的方法主要有承载板法和贝克曼梁法B利用承载板法进行土基回弹模量检测时,需要进行预压,然后再加载C承载板法是利用逐级加、卸载的方法测出每一级荷载下的土基回弹变形,从而计算出土基回弹模量EoD回弹模量的单位为MN

承载板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试验方法中,说法正确的是( )。A.加载设施为载有铁块或集料等重物、后轴重不小于60KN的载重汽车B.用千斤顶开始加载,先预压0.05MPa并稳压1minC.采用逐级加载卸载法,荷载大于0.1MPa时每级增加0.04MPa左右D.各级荷载的回弹变形=加载后读数平均值-卸载后读数平均值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检测,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每级加卸载量宜为(),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逐级等量卸载。加、卸载时应使荷载(),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

单桩水平静载检测,当采用单向多循环加载法的分级荷载应小于预估()。每级荷载施加后,恒载4min后测读水平位移,然后卸载至零,停()测读残余水平位移,至此完成一个加卸载循环。如此循环5次,完成一级荷载的位移观测。试验不得()停顿。

在用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试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A、测点位置根据需要而不是按随机取样的方法确定B、采用逐级加载、卸载的方法,测出每级荷载下相应的土基回弹变形C、计算回弹模量时以实测回弹变形代入公式D、当两台弯沉仪百分表读数之差小于平均值的30%时取平均值

有关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顶面法测定室内抗压模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有()。A、使用百分表测定试件变形B、模量计算采用施加荷载后读取的形变值C、荷载应逐级加载、卸载

顶面法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工作包括:①千分表归零,并记录初读数; ②试件浸水一昼夜; ③预压; ④安置千分表; ⑤试件端面处理; ⑥逐级加载卸载,读取并记录千分表读数; 正确的试验过程为()A、⑤②③④①⑥B、⑤②④③①⑥C、⑤②③①④⑥D、⑤②⑥③①④

关于顶面法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抗压回弹模量,有以下说法:①试件是高径比为1:1的圆柱体; ②试件的端面应用水泥砂浆彻底抹平; ③试验前对端面处理过的试件浸水1昼夜; ④千分表的脚应支在加载顶板直径线两侧并离试件中心距离大致相等; ⑤每一级荷载施加并持续0.5min,读数后继续施加下一级荷载; 正确的说法有()。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采用顶面法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抗压回弹模量,加载分5级进行,施加荷载并测量回弹变形的试验内容包括:①施加3级载,荷载作用达1min时记录千分表读数; ②施加1级荷载作用达1min时记录千分表读数; ③施加2级荷载作用达1min时记录千分表读数; ④施加5级荷载作用达1min时记录千分表读数; ⑤施加4级荷载作用达1min时记录千分表读数; ⑥卸去荷载,卸载后达0.5min时记录千分表读数; 正确的实验过程为()。A、②③①⑤④⑥B、②⑥③①⑤④C、②⑥③⑥①⑥⑤⑥④⑥D、②⑥③①⑤④⑥

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变形测试内容包括:①测定汽车总影响量; ②千斤顶预压,并检查百分表,卸载后表归零或记录初读数; ③取样测定试验点材料含水量; ④计算各级荷载的回弹变形和总变形; ⑤测定紧靠试验点位置的土基密度; ⑥采用逐级加载卸载法测定土基压力-变形曲线; ⑦试验前测点、承载板和弯沉仪准备; 正确的测试顺序为()。A、③⑤⑦①②⑥④B、⑦②⑥④①③⑤C、⑦③⑤①②⑥④D、⑦①③⑤②⑥④

采用顶面法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抗压回弹模量时,荷载采用逐级加载、卸载方法施加。()

回弹模量测定时,每级荷载下的回弹变形值为()。A、加载读数-卸载读数B、加载后读数-加载前读数C、卸载后读数-卸载前读数D、以上均不正确

关于顶面法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抗压回弹模量,有以下说法:①试件高径比为2:1的圆柱体; ②试件的端面应用水泥砂浆抹平; ③试验前对端面处理过的试件浸水1昼夜; ④千分表的脚应支在加载顶板直径线的两侧,并离试件中心距离大致相等; ⑤每一级荷载施加并持续0.5min,读数后继续施加下一级荷载; 不正确的说法有()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④D、①②④

静荷载试验法加载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直到试桩破坏,然后直接卸载到零。

原位轴压法正式测试时,应记录油压表初读数,测试过程应符合()的规定。A、分级加荷,每级荷载可取预估破坏荷载的10%,并应在1.5~2min内均匀加完B、恒载2min后施加下一级荷载C、施加荷载时,不得冲击试件D、加荷至预估破坏荷载的80%后,应按原定加荷速度连续加荷,直至槽间砌体破坏

多选题原位轴压法正式测试时,应记录油压表初读数,测试过程应符合()的规定。A分级加荷,每级荷载可取预估破坏荷载的10%,并应在1.5~2min内均匀加完B恒载2min后施加下一级荷载C施加荷载时,不得冲击试件D加荷至预估破坏荷载的80%后,应按原定加荷速度连续加荷,直至槽间砌体破坏

单选题关于顶面法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抗压回弹模量,有以下说法:①试件高径比为2:1的圆柱体; ②试件的端面应用水泥砂浆抹平; ③试验前对端面处理过的试件浸水1昼夜; ④千分表的脚应支在加载顶板直径线的两侧,并离试件中心距离大致相等; ⑤每一级荷载施加并持续0.5min,读数后继续施加下一级荷载; 不正确的说法有()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顶面法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工作包括: ①千分表归零,并记录初读数; ②试件浸水一昼夜; ③预压; ④安置千分表; ⑤试件端面处理; ⑥逐级加载卸载,读取并记录千分表读数。 正确的试验过程为()。A⑤②③④①⑥B⑤②④③①⑥C⑤②③①④⑥D⑤②⑥③①④

多选题有关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顶面法测定室内抗压模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有()。A使用百分表测定试件变形B模量计算采用施加荷载后读取的形变值C荷载应逐级加载、卸载

单选题关于顶面法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抗压回弹模量,有以下说法:①试件是高径比为2:l的圆柱体; ②试件的端面应用水泥砂浆彻底抹平; ③试验前对端面处理过的试件浸水1昼夜; ④千分表的脚应支在加载顶板直径线两侧,并离试件中心距离大致相等; ⑤每一级荷载施加并持续O.5min,读数后继续施加下一级荷载。 不正确的说法有()。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④D①②④

填空题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检测,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每级加卸载量宜为(),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逐级等量卸载。加、卸载时应使荷载(),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