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某与张某系邻居,两人常因日常小事纠纷不断。某日,两人又起纠纷,争吵中高某抄起木棍,打在张某的头上,致使其严重脑震荡,左耳失聪,张某因受此重伤而报至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认为本案系邻里纠纷,以民事调解为宜,不予立案。张某又告到检察院,检察院以同样理由不予立案。张某遂将本案诉至法院。下列选项中,哪些项属于法院决定是否立案之前应当审查的内容?( )A、本院是否有管辖权B、自诉人是否有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C、是否由被害人提出D、被告人是否提出反诉

高某与张某系邻居,两人常因日常小事纠纷不断。某日,两人又起纠纷,争吵中高某抄起木棍,打在张某的头上,致使其严重脑震荡,左耳失聪,张某因受此重伤而报至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认为本案系邻里纠纷,以民事调解为宜,不予立案。张某又告到检察院,检察院以同样理由不予立案。张某遂将本案诉至法院。下列选项中,哪些项属于法院决定是否立案之前应当审查的内容?( )

  • A、本院是否有管辖权
  • B、自诉人是否有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 C、是否由被害人提出
  • D、被告人是否提出反诉

相关考题:

根据我国《仲裁法》的有关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可以仲裁解决。下列各项中,不能申请仲裁解决的是( )。A.张某、李某两人的继承遗产纠纷B.张某与银行签订的流动资金贷款合同纠纷C.张某与村委员会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D.张某与其任职单位的劳动合同争议

人民法院对下列哪些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A.男青年甲与女青年乙情投意合准备结婚;女青年乙的家里反对,其兄到甲家中闹事,并将甲打成重伤。为此,甲向法院提起自诉B.李某和张某系聋哑人,两人共同在公共汽车上偷窃他人的钱包时被当场抓住,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起诉C.赵某与罗某系邻居。两人常因日常小事纠纷不断。某日,两人又起纠纷,争吵中罗某抄起木棍,打在赵某头上,致使其严重脑震荡。赵某受伤后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认为本案系邻里纠纷,以民事调解为宜,故不予立案。赵某不服将本案诉至法院D.贾某欲购买电视机但钱不够;忽然看见一妇女从银行取钱出来,遂趁其不备将其钱包夺走,后被群众抓住送往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将本案移送检察机关,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法院认为该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遂决定适用简易程序,并书面通知检察机关

孙某(男)与钱某(女)是同学,1990年两人开始恋爱,并于1992年5月举办了婚礼,但并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此时两人均为25周岁,两人开始同居生活,周围邻居和同事也认为他们是夫妻关系。1996年孙某离家到外地工作,认识了生意伙伴刘某(女),两人产生了感情,并以夫妻的名义公开同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孙某与钱某的关系巳构成事实婚姻B.钱某可以向法院起诉离婚C.孙某与钱某的关系属于同居关系D.孙某与刘某的行为构成重婚

高某与张某系邻居,两人常因日常小事纠纷不断。某日,两人又起纠纷,争吵中高某抄起木棍,打在张某的头上,致使其严重脑震荡,左耳失聪,张某因受此重伤而报至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认为本案系邻里纠纷,以民事调解为宜,不予立案。张某又告到检察院,检察院以同样理由不予立案。张某遂将本案诉至法院。下列选项中,哪些项不属于法院决定是否立案之前应当审查的内容?() A.自诉人是否有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B.被告人是否提出反诉C.本院是否有管辖权D.是否由被害人提出

人民法院对下列哪些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A.男青年甲与女青年乙情投意合准备结婚;女青年乙的家里反对。其兄到甲家中闹事,并将甲打成轻伤。为此,甲向法院提起起诉B.李某和张某系聋哑人,两人共同在公共汽车上偷窃他人的钱包时被当场抓住。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起诉C.赵某与罗某系邻居。两人常因日常小事纠纷不断。某日,两人义起纠纷。争吵中罗某抄起木棍,打在赵某头上,致使其严重脑震荡。赵某受伤后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认为本案系邻里纠纷,以民事调解为宜,故不予立案。赵某不服将本案诉至法院D.贾某欲购买电视机但钱不够,忽然看见一妇女从银行取钱出来,遂趁其不备将其钱包夺走,后被群众抓住送往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将本案移送检察机关。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法院认为该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遂决定适用简易程序,并书面通知检察机关

陈某与张某系同一汽车修理厂的职工。一日,两人在玩闹过程中,陈某拿起喷漆头,喷在张某的脸上,致使其面部灼伤,左眼失明,张某因受此重伤而报至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认为本案系普通纠纷,以民事调解为宜,不予立案。张某又告到检察院,检察院以同样理由不予立案。张某遂将本案诉至法院。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法院决定是否立案之前应当审查的内容?( )A.本院是否有管辖权B.自诉人是否有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C.是否由被害人提出D.被告人是否提出反诉

髙某与张某系邻居,两人因日常小事纠纷不断。某日,两人又起纠纷,争吵中高某抄起木棍,打在张某的头上,致使其严重脑震荡,左耳失聪,张某因受此重伤而报至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认为本案系邻里纠纷,以民事调解为宜,不予立案。张某又告到检察院,检察院以同样理由不予立案。张某遂将本案诉至法院。下列选项中,哪些项属于法院决定是否立案之前应当审查的内容?()A.本院是否有管辖权B.自诉人是否有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C.是否由被害人提出D.被告人是否提出反诉

赵某与罗某系邻居,两人因日常小事纠纷不断。某日,两人又起纠纷,争吵中罗某抄起木棍,打在赵某头上,致使其严重脑震荡,左耳失聪,赵某因此受重伤而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认为本案系邻里纠纷,以民事调解为宜,不予立案,赵某即将本案诉至人民法院。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人民法院在决定是否立案之前应审査的内容?()A.本院是否有管辖权B.自诉人是否有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C.被告人是否下落不明D.被告人是否会提起反诉

赵某与罗某系邻居,两人常因日常小事纠纷不断。某日,两人又起纠纷,争吵中罗某抄起木棍,打在赵某头上,致使其严重脑震荡,左耳失聪,赵某因此受重伤而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认为本案系邻里纠纷,以民事调解为宜,不予立案,赵某即将本案诉至人民法院。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人民法院在决定是否立案之前应审查的内容?( )A.本院是否有管辖权B.自诉人是否有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C.被告人是否下落不明D.被告人是否会提起反诉

丁某与刘某系邻居,某日丁某家里的鸡把刘某地里的瓜苗吃得精光,刘某发现后一怒之下打死了丁某的鸡,两人均气愤不过,互殴对方(均为轻微伤)并报警,公安机关下列处理中,正确的做法是( )。A.对两人的财产损坏赔偿不能调解,可自行找法院解决B.因两人均有过错和财产损失,告知两人可自行协商解决C.可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治安调解D.两人均有违法行为,分别按情节轻重予以处理

高某的丈夫因病死亡,留下一子钱某。后高某与何某相识并登记结婚,儿子钱某也随同两人生活。钱某高中毕业后,在家庭资助下买了一部车开始跑运输,所赚的钱大部分交给家里。1997年,高某囚车祸死亡。之后,钱某仍与何某在一起生活。1998年,何某年届70,不断生病住院,钱某又无时间照顾何某,何某便把自己在外地的亲儿子何明找来照顾自己。而何明在2岁时便被人收养。何某出院后,钱某对其日渐冷淡,两人经常因琐事争吵,1999年2月,两人又争吵起来,何某一气之下,声称与钱某,断绝关系,让钱某走。钱某于是搬出另住,不再与何某一起生活。但何某多病,医药费支出甚多,生活困难,于是于2001年向法院起诉,要求钱某每月给付赡养费200元。而钱某称,其与何某已没有父子关系,而且何某还有亲生儿子何明,自己没有义务赡养何某。何明对何某有无赡养义务?

某日傍晚,王某在小区内遛狗,其邻居张某(曾因邻里纠纷与王某多次发生矛盾)见状,故意用脚踢狗。王某很生气,将狗抱至张家门口,狗不停地叫,张妻开门后,告诉王某自家有老人患病,正在睡觉,请把狗带走,但王某置之不理。张妻无奈,打110报警。对于林某、许某、许某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以下不适用治安调解的案件是()。A、同事甲与乙关系一向不和,甲为发泄心中不满将放在乙办公桌上的水杯故意碰翻在地,不巧被乙看见,乙当场殴打甲致其轻微伤B、张某与孙某系邻居关系,因日常琐事张某殴打孙某致其轻微伤C、王某与其表弟李某一起做生意,因利润分配问题产生纠纷,王某碍于情面,遂雇用刘某将李某打成轻伤D、学生丙某因翻看同桌丁某日记而发生争吵,丁某遂殴打丙某致轻微伤

高某与张某系邻居,两人因日常小事纠纷不断。某日,两人又起纠纷,争吵中高某抄起木棍,打在张某的头上,致使其严重脑震荡,左耳失聪,张某因受此重伤而报至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认为本案系邻里纠纷,以民事调解为宜,不予立案。张某又告到检察院,检察院以同样理由不予立案。张某遂将本案诉至法院。下列选项中,哪些项属于法院决定是否立案之前应当审查的内容?()A、本院是否有管辖权B、自诉人是否有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C、是否由被害人提出D、被告人是否提出反诉

下列行政案件可以适用调解处理的是()。A、甲怀恨张某,花了2000元钱让刘某把张某打伤B、乙与陈某因为土地纠纷,纠集一伙人与陈某的家人及亲属打斗C、丙与江某因为债务纠纷,多次打伤江某、损毁江某家的财物D、丁因与邻居吵架,将邻居家房门(价值400元)砸坏

张某,男,20周岁。某日酒后,张某指责其同事刘某不够朋友,引起争吵,在两人争吵推搡之中,张某掏出随身携带的自制匕首,朝刘某胸部猛刺几刀,致刘某当场死亡,张某杀人后回家睡觉,后被公安机关抓获。本案中,犯罪主体是()。A、张某B、刘某C、自制匕首D、公安机关

张某用面粉假充“白粉”(海洛因),卖给不知情的李某300克,李某即向他人转手出售200克,在交接时被警察抓获。张某与李某的行为属于()A、两人共同构成贩毒罪B、两人均构成贩毒罪,但非共同犯罪C、张某构成诈骗罪,李某构成贩毒罪D、两人均构成诈骗罪,但非共同犯罪

某日傍晚,王某在小区内遛狗,其邻居张某(曾因邻里纠纷与王某多次发生矛盾)见状,故意用脚踢狗。王某很生气,将狗抱至张家门口,狗不停地叫,张妻开门后,告诉王某自家有老人患病,正在睡觉,请把狗带走,但王某置之不理。张妻无奈,打110报警。肖某是否应当回避?说明理由。

2010年6月4日深夜,某派出所民警高某与林某在巡逻中遇见甲、乙两人,见他们行踪可疑,即当场盘问和检查。检查中发现两人带有刀具,高某与林某决定将这两人带回派出所继续盘问。继续盘问从6月4日23时开始,没有发现违法犯罪的事实,至6月5日9时,民警高某与林某接令出警,让两人等待继续盘问。6月6日早9时,民警高某和林某上班后继续对甲、乙盘问,后查明两人系某地外出打工的农民,带刀是为了防身。调查清楚后,当天10时将两人释放。民警高某和林某盘问中存在哪些问题?

某日,公安派出所民警欧阳歌和李四前往辖区内农贸市场出警,处理一起纠纷。民警欧阳歌与当事人之一的贾某是邻居,在处理该起纠纷事件中,民警李四应提醒民警欧阳歌注意哪些执法原则?()A、事实为据B、爱岗敬业C、秉持公正D、惩恶扬善

赵某与罗某系邻居,两人因日常小事纠纷不断。某日,两人又起纠纷,争吵中罗某抄起木棍,打在赵某头上,致使其严重脑震荡,左耳失聪,赵某因此受重伤而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认为本案系邻里纠纷,以民事调解为宜,不予立案,赵某即将本案诉至人民法院。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人民法院在决定1是否立案之前应审查的内容?()A、本院是否有管辖权B、自诉人是否有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C、被告人是否下落不明D、被告人是否会提起反诉

多选题高某与张某系邻居,两人因日常小事纠纷不断。某日,两人又起纠纷,争吵中高某抄起木棍,打在张某的头上,致使其严重脑震荡,左耳失聪,张某因受此重伤而报至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认为本案系邻里纠纷,以民事调解为宜,不予立案。张某又告到检察院,检察院以同样理由不予立案。张某遂将本案诉至法院。下列选项中,哪些项属于法院决定是否立案之前应当审查的内容?(  )A本院是否有管辖权B自诉人是否有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C是否由被害人提出D被告人是否提出反诉

问答题张某与李某合著一本书,共取得稿酬20000元。其中张某分得12000元,李某分得8000元。两人分别计算各自的应缴所得税额如下:  张某:12000×(1—20%)×20%=1920(元)  李某:(8000—800)×20%—600=840(元)  两人的计算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若不正确,请重新计算。

问答题高某的丈夫因病死亡,留下一子钱某。后高某与何某相识并登记结婚,儿子钱某也随同两人生活。钱某高中毕业后,在家庭资助下买了一部车开始跑运输,所赚的钱大部分交给家里。1997年,高某囚车祸死亡。之后,钱某仍与何某在一起生活。1998年,何某年届70,不断生病住院,钱某又无时间照顾何某,何某便把自己在外地的亲儿子何明找来照顾自己。而何明在2岁时便被人收养。何某出院后,钱某对其日渐冷淡,两人经常因琐事争吵,1999年2月,两人又争吵起来,何某一气之下,声称与钱某,断绝关系,让钱某走。钱某于是搬出另住,不再与何某一起生活。但何某多病,医药费支出甚多,生活困难,于是于2001年向法院起诉,要求钱某每月给付赡养费200元。而钱某称,其与何某已没有父子关系,而且何某还有亲生儿子何明,自己没有义务赡养何某。何明对何某有无赡养义务?

问答题高某的丈夫因病死亡,留下一子钱某。后高某与何某相识并登记结婚,儿子钱某也随同两人生活。钱某高中毕业后,在家庭资助下买了一部车开始跑运输,所赚的钱大部分交给家里。1997年,高某囚车祸死亡。之后,钱某仍与何某在一起生活。1998年,何某年届70,不断生病住院,钱某又无时间照顾何某,何某便把自己在外地的亲儿子何明找来照顾自己。而何明在2岁时便被人收养。何某出院后,钱某对其日渐冷淡,两人经常因琐事争吵,1999年2月,两人又争吵起来,何某一气之下,声称与钱某,断绝关系,让钱某走。钱某于是搬出另住,不再与何某一起生活。但何某多病,医药费支出甚多,生活困难,于是于2001年向法院起诉,要求钱某每月给付赡养费200元。而钱某称,其与何某已没有父子关系,而且何某还有亲生儿子何明,自己没有义务赡养何某。1999年2月之后,钱某和何某是否存在父子关系?

单选题张某,男,20周岁。某日酒后,张某指责其同事刘某不够朋友,引起争吵,在两人争吵推搡之中,张某掏出随身携带的自制匕首,朝刘某胸部猛刺几刀,致刘某当场死亡,张某杀人后回家睡觉,后被公安机关抓获。本案中,犯罪主体是()。A张某B刘某C自制匕首D公安机关

多选题王某指使张某挪用国有单位资金的行为,应认定为(  )。[2003年真题]A两人共同犯罪B王某不构成犯罪C张某不构成犯罪D两人均不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