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用17型车钩的车辆,需安装()以防止钩提杆跳动打开车钩。A、防尘堵及链B、钩锁销C、插销D、防跳插销

装用17型车钩的车辆,需安装()以防止钩提杆跳动打开车钩。

  • A、防尘堵及链
  • B、钩锁销
  • C、插销
  • D、防跳插销

相关考题:

开锁试验:在闭锁位时,转动钩提杆的手把(或搬动16型车钩下锁销杆),使钩锁坐锁面抬高到钩舌尾部以上。在此过程中钩舌不应转动,钩舌仍处在闭锁位置;当回转钩提杆(或放开16型车钩下锁销杆)并落下钩锁时,钩锁应坐在钩舌推铁的锁座面上;此时用手扳动钩舌鼻部,钩舌应能转动到全开位置,钩舌张开最大量时,须符合:13号车钩全开位:装用13号钩舌时不大于()mm。 A.219B.245C.248D.250

机车钩提杆座螺栓不得松动,车钩摆动时提杆不得跳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临修时,钩提杆座采用()螺栓组装,安装背母并点焊固。16型、17型车钩钩提杆复位弹簧须钎焊。 A.M16B.M20C.M22D.M24

下作用式车钩提杆,提杆座带有扁槽,车钩连挂后,车钩提杆受柄端扁平部分安装在车钩提杆座的扁槽中,使之不能摆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列尾主机应牢固地安装在货物列车尾部车辆()上。 A.风管B.提钩杆C.扶梯D.车钩

17型车钩闭锁后,应检查(),确认车钩闭锁。 A、闭锁指示孔B、钩舌C、钩锁铁D、钩提杆

上作用式车钩的提钩特点有()。A、提钩时,要弯腰B、提钩时,不弯腰C、手握钩提杆,当两车钩在“压钩”状态下时向上提D、手握钩提杆,先将其抬出钩杆座槽,当两车钩在“压钩”状态时向上提E、车钩提开后,一般不能马上松手

车钩装置所谓第二次防跳作用是指钩提杆安装后应具有防止摆动而使车钩自动解钩的作用。

.提钩是指操纵提钩杆,提起钩销,让车钩呈开锁状态,使连结的车钩分离的过程

提钩作业,遇到钩锁铁自动落下的情况时,需待车组脱钩后,方可将车钩提杆放下

车钩装置所谓第二次防跳作用是指()安装后应具有防止摆动而使车钩自动解钩的作用。A、中心销B、钩锁铁C、钩推铁D、钩提杆

车钩连接状态、首尾车钩三态作用、钩提杆及链、车钩防跳插销及吊链、(),均由钩提杆所在侧检车员负责。A、钩体下部B、下锁销组成C、钩舌销及开尾D、车钩高度

提钩就是操纵提钩杆,提起钩销,让车钩呈开锁状态,使连结的车钩分离的过程。

临修时,钩提杆座采用()螺栓组装,安装背母并点焊固。16型、17型车钩钩提杆复位弹簧须钎焊。A、M16B、M20C、M22D、M24

人力制动机链装于提钩杆上方会引起车钩自动开锁。

17型车钩包括17型车钩组成、17型钩尾框、17型钩尾销和17型车钩从板等零部件。

车钩连接状态、()、车钩防跳插销及吊链,均由钩提杆所在侧检车员负责。A、首尾车钩三态作用B、钩提杆及链C、车钩高度D、下锁销组成

运用客车对()实行三捆绑。A、钩提杆、折角塞门、下连杆B、钩提杆、折角塞门、车钩下锁销C、钩提杆、折角塞门、截断塞门D、折角塞门、截断塞门、车钩防跳装置

判断题提钩就是操纵提钩杆,提起钩销,让车钩呈开锁状态,使连结的车钩分离的过程。A对B错

单选题开锁试验:在闭锁位时,转动钩提杆的手把(或搬动16型车钩下锁销杆),使钩锁坐锁面抬高到钩舌尾部以上。在此过程中钩舌不应转动,钩舌仍处在闭锁位置;当回转钩提杆(或放开16型车钩下锁销杆)并落下钩锁时,钩锁应坐在钩舌推铁的锁座面上;此时用手扳动钩舌鼻部,钩舌应能转动到全开位置,钩舌张开最大量时,须符合:13号车钩全开位:装用13号钩舌时不大于()mm。A219B245C248D250

判断题人力制动机链装于提钩杆上方会引起车钩自动开锁。A对B错

单选题车钩连接状态、首尾车钩三态作用、钩提杆及链、车钩防跳插销及吊链、(),均由钩提杆所在侧检车员负责。A钩体下部B下锁销组成C钩舌销及开尾D车钩高度

单选题装用17型车钩的车辆,需安装()以防止钩提杆跳动打开车钩。A防尘堵及链B钩锁销C插销D防跳插销

多选题车钩连接状态、()、车钩防跳插销及吊链,均由钩提杆所在侧检车员负责。A首尾车钩三态作用B钩提杆及链C车钩高度D下锁销组成

单选题装用17型车钩的车辆,钩锁铁上设有()可防止翻车机在作业时车钩自动解锁。A钩锁销B插销C止动块D防跳插销

单选题17型车钩闭锁后,应检查(),确认车钩闭锁。A闭锁指示孔B钩舌C钩锁铁D钩提杆

判断题.提钩是指操纵提钩杆,提起钩销,让车钩呈开锁状态,使连结的车钩分离的过程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