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若径向外载荷不变,减少相对间隙,则承载能力增加,而发热也增加。

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若径向外载荷不变,减少相对间隙,则承载能力增加,而发热也增加。


相关考题:

当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主轴转速增高、主轴与轴瓦的间隙减小时,油膜压力()。 A、不变B、减小C、增大

设计动压向心滑动轴承时,若发现最小油膜厚度不够大,在下列改进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增大相对间隙B.增大供油量C.减少轴承的宽径比D.换用粘度较低的润滑油

简述径向液体润滑动压滑动轴承的动压油膜形成过程。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中,轴的转速越高,则油膜的承载能力越高

在整体式单油楔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中,油孔和油沟应开设在油膜的()A、承载区B、非承载区C、承载区或非承载区D、由承载区向非承载区延伸

液体摩擦动压向心滑动轴承中,承载量系数CP是()的函数。A、偏心率χ与相对间隙ψB、相对间隙ψ与宽径比l/dC、偏心率χ与宽径比B/dD、润滑油粘度η、轴承公称直径d与偏心率χ

液体动压向心滑动轴承,若向心外载荷不变,减小相对间隙ψ ,则承载能力()A、增大B、减小C、不变

一般滑动轴承的轴颈与轴瓦接触面较大,故承载能力较强;径向尺寸小、精度高,其抗冲击载荷能力较()。

将压力油强制送入轴和轴承的配合间隙中,利用液体静压力支承载荷的一种滑动轴承叫()。A、静压润滑轴承B、动压润滑轴承C、滚动轴承D、向心轴承

影响流体动力润滑后滑动轴承承载能力因素有:()A、轴承的直径B、宽径比B/dC、相对间隙D、轴承包角

设计动压径向滑动轴承时,若轴承宽径比取得较大,则()A、端泄流量大,承载能力低,温升高B、端泄流量大,承载能力低,温升低C、端泄流量小,承载能力高,温升低D、端泄流量小,承载能力高,温升高

把径向滑动轴承轴颈的直径增大一倍,宽径比B/d保持不变,载荷不变,则轴承的平均压力p变为原来的()A、2B、1/4C、1/2D、4

在设计动力润滑滑动轴承时,若减小相对间隙,则轴承的承载能力将();旋转精度将();发热量将()。

计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时,若发现最小油膜厚度hmin不够大,在下列改进设计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A、减少轴承的宽径比B、增加供油量C、减少相对间隙D、增大偏心率

径向滑动轴承的偏心率是偏心距与()之比。A、半径间隙B、相对间隙C、轴承半径D、轴径半径

径向滑动轴承的直径增大1倍,宽径比不变,载荷不变,则轴承的平均压力变为原来的()倍。A、2B、1/2C、1/4D、4

径向滑动轴承轴颈的直径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宽径比不变,载荷不变,则轴承的平均压力p变为原来的()A、2B、1/4C、1/2D、4

问答题简述径向液体润滑动压滑动轴承的动压油膜形成过程。

单选题径向滑动轴承轴颈的直径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宽径比不变,载荷不变,则轴承的平均压力p变为原来的()A2B1/4C1/2D4

单选题在整体式单油楔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中,油孔和油沟应开设在油膜的()A承载区B非承载区C承载区或非承载区D由承载区向非承载区延伸

填空题径向滑动轴承的直径增大一倍,长径比不变,载荷不变,则轴承压强p为原来的()倍。

单选题设计动压向心滑动轴承时,若宽径比B/d取得较大,则()A轴承端泄量小,承载能力高,温升低B轴承端泄量小,承载能力高,温升高C轴承端泄量大,承载能力高,温升低D轴承端泄量大,承载能力低,温升低

判断题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若径向外载荷不变,减少相对间隙,则承载能力增加,而发热也增加。A对B错

判断题液体动压滑动轴承中,轴的转速越高,则油膜的承载能力越高A对B错

单选题径向滑动轴承的直径增大1倍,宽径比不变,载荷不变,则轴承的平均压力变为原来的()倍。A2B1/2C1/4D4

单选题径向滑动轴承的偏心率是偏心距与()之比。A半径间隙B相对间隙C轴承半径D轴径半径

单选题把径向滑动轴承轴颈的直径增大一倍,宽径比B/d保持不变,载荷不变,则轴承的平均压力p变为原来的()A2B1/4C1/2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