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全长超过400m时,对于混凝土宽轨枕道床应每隔()m交错设置大避车洞一处。

隧道全长超过400m时,对于混凝土宽轨枕道床应每隔()m交错设置大避车洞一处。


相关考题:

导线中间支架直线隧道每隔500m、曲线隧道每隔()设一组加强支架,隧道两端设终端支架。 A、100~150mB、150~200mC、250~300mD、250~400m

全长超过300m的隧道,铺设碎石道床的每隔()交错设置一个大避车洞。 A.150mB.210mC.180mD.200m

凡长度在()米及以上的隧道应每隔30m交错设置一处避车洞。 A.40B.50C.60D.70

导线中间支架直线隧道每隔500m、曲线隧道每隔()设一组加强支架,隧道两端设终端支架。A100~150mB150~200mC250~300mD250~400m

1号线正线()线路采用钢筋混凝土轨枕,碎石道床。A、隧道B、地面C、高架D、洞内

隧道内采用砼宽轨枕道床时,进行道床上铺碴,其道碴槽砼的强度至少应达到设计强度的()。A、70%B、60%C、50%D、80%

依据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对于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隧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隧道出入口以及隧道内每隔100~200m处,应设置报警电话和报警按钮B、隧道封闭段长度超过1000m时,应设置消防控制中心C、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D、未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的隧道,每隔100~150m处,应设置发光警报装置

隧道内正线及辅助线的一般地段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长轨枕式整体道床。()

凡长度在60m及以上的隧道,应每隔30m交错设置()一处。

桥梁桥长超过()km时,应每隔约()km在线路两侧交错设置()处可上下桥的救援疏散通道,并设置防护门。

全长500m以上的钢桥、全长3000m以上的隧道设置通信设备,必要时设置固定照明、安全警报装置;非全封闭运营时,应进行巡守,必要时进行监视。

轨底处道床顶面应低于轨枕顶面(),Ⅱ型Ⅲ型混凝土枕中部道床可不掏空,但应保持疏松。

轨枕埋入式无碴轨道道床板与底座之间应设置()。底座混凝土设计强度应与道床轨道板混凝土一致。

全长()m以上的钢桥、全长()m以上的隧道设置通信设备,必要时设置固定照明、安全警报装置;非全封闭运营时,应进行巡守,必要时进行监视。

凡长度在()m及以上的隧道应每隔30m交错设置一处避车洞。A、30B、60C、100D、300

既有隧道内混凝土枕下线路道床厚度不得小于0.35m,宽枕下道床厚度不得小于0.25m,整体道床应保持状态完好。

单选题凡长度在()m及以上的隧道应每隔30m交错设置一处避车洞。A30B60C100D300

填空题凡长度在60m及以上的隧道,应每隔30m交错设置()一处。

单选题混凝土整体道床的厚度约为300~400mm,宽度约2.4m,每隔6.25m(洞口)或1.25m(隧道中部)设伸缩缝。道床一般采用()级混凝土?AC25BC30CC40DC50

单选题隧道内采用砼宽轨枕道床时,进行道床上铺碴,其道碴槽砼的强度至少应达到设计强度的()。A70%B60%C50%D80%

填空题全长()m以上的钢桥、全长()m以上的隧道设置通信设备,必要时设置固定照明、安全警报装置;非全封闭运营时,应进行巡守,必要时进行监视。

多选题依据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对于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隧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隧道出入口以及隧道内每隔100~200m处,应设置报警电话和报警按钮B隧道封闭段长度超过1000m时,应设置消防控制中心C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D未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的隧道,每隔100~150m处,应设置发光警报装置

填空题隧道全长超过400m时,对于混凝土宽轨枕道床应每隔()m交错设置大避车洞一处。

填空题轨枕埋入式无碴轨道道床板与底座之间应设置()。底座混凝土设计强度应与道床轨道板混凝土一致。

单选题有砟道床,单线隧道小避车洞每隔()两侧交错设置。A30mB40mC20mD50m

单选题1号线正线()线路采用钢筋混凝土轨枕,碎石道床。A隧道B地面C高架D洞内

判断题既有隧道内混凝土枕下线路道床厚度不得小于0.35m,宽枕下道床厚度不得小于0.25m,整体道床应保持状态完好。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