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采用筏形基础,埋深为3m,场地为砂土场地,地下水位为4.0m,在5.0m、10.0m、 16.0m处的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分别为7、12、18,如在筏形基础下采用混凝土预制桩基础,桩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桩长为17m,桩间距为1.6m,正方形布桩,桩数为16×32根,打桩后可能发生液化的点有( )个。A.0B.1C.2D.3
某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采用筏形基础,埋深为3m,场地为砂土场地,地下水位为4.0m,在5.0m、10.0m、 16.0m处的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分别为7、12、18,如在筏形基础下采用混凝土预制桩基础,桩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桩长为17m,桩间距为1.6m,正方形布桩,桩数为16×32根,打桩后可能发生液化的点有( )个。
A.0
B.1
C.2
D.3
B.1
C.2
D.3
参考解析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一2001)第4.4.3条计算
ρ=0.4~2/1.6~2=0.0625
N1(5)=7+100×0.0625×(1-e~-0.3×7)=12.5
N1(10)=12+100×0.0625×(1-e~-0.3×12)=18.1
N1(16)=18+100×0.0625×(1-e~-0.3×18)=24.2
三个标准贯入点中打桩后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均大于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液化点个数为0。
ρ=0.4~2/1.6~2=0.0625
N1(5)=7+100×0.0625×(1-e~-0.3×7)=12.5
N1(10)=12+100×0.0625×(1-e~-0.3×12)=18.1
N1(16)=18+100×0.0625×(1-e~-0.3×18)=24.2
三个标准贯入点中打桩后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均大于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液化点个数为0。
相关考题:
某建筑工程场地地质资料为:0?-5m为黏土,qsik=30kPa,-5~-15m为粉土,黏粒含量2.5%,qsik=20kPa,-15~-30m为密砂,qsik=50kPa,qpk =3510kPa。建筑物采用预制方桩,桩截面尺寸为350mm×350mm,桩长16.5m,桩顶离地面-1.5m,桩承台底面离地面-2.0m,桩顶0.5m嵌入桩承台,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3.0m,场地位于8度地震区。试求:(2)地表下-10.0m处实际标贯锤击数为7击,临界标贯锤击数10击时,按桩承受全部地震作用,单桩竖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是( )kN。A. 452 B. 565 C. 653 D. 950
某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其地层如下:①层黏土,可塑,层厚8m,②层粉砂,层厚4m,稍密状,在其埋深9.0m处标贯击数为7击,场地地下水位埋深2.0m。拟采用正方形布置,截面为300mm×300mm预制桩进行液化处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问其桩距至少不少于下列哪一选项时才能达到不液化?( )A、800mmB、1000mmC、1200mmD、1400mm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地下水位埋深2.0m,未打桩前的液化判别等级如表9-7所示,采用打入式混凝土预制桩,桩截面为400mm×400mm,桩长l=15m,桩间距s=1.6m,桩数20×20根,置换率ρ=0.063,打桩后液化指数由原来的12.9降为( )。A. 2.7 B. 4. 5 C. 6.8 D. 8.0
某民用建筑物场地勘察资料如下: ① 黏土0~6 m,可塑,I1=0.4 5,fak=160 kPa; ② 粉土6~8 m,黏粒含量18%,fak=150 kPa; ③ 中砂土8~10 m,9 m处标准贯入击数为10击; ④ 细砂土10~12 m,qc=4 MPa,fs=1.3 MPa; ⑤粗砂土12~17,15 m处标准贯入击数为16击,地质年代为晚更新统; ⑥砂岩,17 m以下,中风化。 该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下水位为3.0 m,采用桩基础,该场地中可能发生地震液化的土层有( )层。A 1层B 2层C 3层D 4层
某场地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采用筏形基础,埋深为3m,场地为砂土场地,地下水位为4.0m,在5.0m、10.0m、16.0m处的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分别为7、12、18,在三个深度中有( )处存在液化可能性。(注: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A.0B.1C.2D.3
某民用建筑场地地层资料如下: ① 0~8 m黏土,可塑; ② 8~12 m细砂土,稍密; ③ 12~18 m泥岩中风化。 地下水位2.0 m,在9 m及11 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分别为5和8,场地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物采用打入式桩基础,桩截面为250 mm×250 mm,桩距为1.0 m,砂土层侧摩阻力为40 kPa,进行桩基抗震验算时砂土层的侧阻力宜取( )kPa。A 13B 20C 27D 40
某建筑工程场地地质资料为:0?-5m为黏土,qsik=30kPa,-5~-15m为粉土,黏粒含量2.5%,qsik=20kPa,-15~-30m为密砂,qsik=50kPa,qpk =3510kPa。建筑物采用预制方桩,桩截面尺寸为350mm×350mm,桩长16.5m,桩顶离地面-1.5m,桩承台底面离地面-2.0m,桩顶0.5m嵌入桩承台,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3.0m,场地位于8度地震区。试求:(3)地表下-10.0m处实际标贯锤击数为7击,临界标贯锤击数10击时,地震作用按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10%采用单桩竖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是( )kN。A. 333 B. 417 C. 565 D. 667
某民用建筑场地为砂土场地,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0~7 m为中砂土,松散,7 m以下为泥岩层,采用灌注桩基础,在5.0 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为10击,地下水埋深为1.0 m,该桩基在砂土层中的侧摩阻力应按( )进行折减。A 0B 1/3C 2/3D 1
某场地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采用筏形基础,埋深为3m,场地为砂土场地,地下水位为4.0m,在5.0m、10.0m、16.0m处的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分别为7、12、18,在三个深度中有( )处存在液化可能性。A.0B.1C.2D.3
某建筑场地为砂土场地,位于7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样为第二组,建筑物采用筏形基础,埋深为3m,地下水位为4.0m,在5.0m、10.0m, 16.0m处的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分别为6、10、16,在三处测试点中有( )处存在液化可能性。A.0 B.1 C.2 D.3
某建筑工程场地地质资料为:0?-5m为黏土,qsik=30kPa,-5~-15m为粉土,黏粒含量2.5%,qsik=20kPa,-15~-30m为密砂,qsik=50kPa,qpk =3510kPa。建筑物采用预制方桩,桩截面尺寸为350mm×350mm,桩长16.5m,桩顶离地面-1.5m,桩承台底面离地面-2.0m,桩顶0.5m嵌入桩承台,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3.0m,场地位于8度地震区。试求:(1)地表下-10.0m处实际标贯锤击数为14击,临界标贯锤击数10击时,单桩竖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kN。A. 498 B. 612 C. 653 D. 1150
某淤泥质土场地,淤泥质土层厚度为10m,10m以下为基岩,场地中拟建建筑物采用筏形基础,基础埋深为2.0m,基础底面附加压力为300kPa,地表下10m处的附加应力为100kPa,地基采用粉体喷搅法处理,搅拌桩桩径为0.5m,桩间距为1.5m,三角形布桩,桩体材料压缩模量为300MPa,桩间土压缩模量为4MPa,该筏形基础的沉降量为( )mm。A. 18 B. 24 C. 30 D. 47
某建筑场地为砂土场地,砂层厚10.0 m,10.0 m以下为卵石土,在6.0 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为16击,地下水埋深为2.0 m,拟采用打入式桩箱基础,正方形布桩,桩径为250 mm×250 mm,桩距为1.0 m,桩数为51×119=6069根,场地处于8度烈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30 g,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相关要求,打桩后桩间土的液化性应判定为( )。 A 液化 B不液化 C不能判断
某黄土场地,地面以下8m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其下为非湿陷性黄土层。建筑物采用筏板基础,底面积为18m×45m,基础埋深3.00m,采用灰土挤密桩法消除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灰土桩直径φ400mm,桩间距1.00,等边三角形布置。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规定,处理该场地的灰土桩数量(根)为下列哪项?( )A.936B.1245C.1328D.1592
某扩建工程的边柱紧邻既有地下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基础采用直径800mm泥浆护壁旋挖成孔灌注桩,图1-24为某边柱等边三桩承台基础图,柱截面尺寸为500mm x1000mm,基础及其以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提示:承台平面形心与三桩形心重合。假定,粉砂层的实际标贯锤击数与临界标贯锤击数之比在0.7 ~0. 75之间,并考虑桩承受全部地震作用。试问,单桩竖向承压抗震承载力特征值(kN)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A) 4000(B) 4500(C) 8000 (D) 8400
某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其柱下桩基采用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桩),桩外径400mm,壁厚95mm,桩尖为敞口形式。有关地基各土层分布情况、地下水位、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桩侧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k及桩的布置、柱及承台尺寸等,如图5-12所示。该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细中砂层土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土层厚度中心A点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实测值N为6。试问,当考虑地震作用,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计算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时,细中砂层土的液化影响折减系数ψl,应取下列何项数值?(A)0 (B)1/3 (C)2/3 (D)1.0
某高层住宅,采用筏板基础,基底尺寸为21m×30m,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地基处理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桩直径为400mm。地基土层分布及相关参数如图5-14所示。假定CFG桩面积置换率m为6%,桩按等边三角形布置。试问,CFG桩的间距s(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A)1.45 (B)1.55 (C)1.65 (D)1.95
如图所示,某丙级建筑物有一柱下桩基础,采用8根沉管灌注桩,已知桩身设计直径d=377mm,桩身有效计算长度l=13.6m,桩中心距1.5m。作用于承台顶面的荷载有竖向力设计值F,弯矩设计值M和水平剪力设计值V。承台埋深1.5m,承台中间厚度为1.0m,其平面尺寸为见图5-31。柱截面尺寸400mm×400mm。某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已知地下水位位于地表面以下3.5m处。在正常状态时,粉质黏土、粉土和黏性土的单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分别为42kPa、25kPa和50kPa;黏性土的单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为1550kPa。饱和粉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实测值N63.5为6,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Ncr为8。假定黏性土效应系数ηs=0.9、ηp=1.35,粉土效应系数ηs=1.1。试确定该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最接近于( )kN。A.288B.383C.436D.459
某公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其联合柱下桩基采用边长为400mm预制方桩.承台及其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柱及承台下桩的布置、地下水位、地基土层分布及相关参数如题图所示。该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假定,②层细砂在地震作用下存在液化的可能,需进一步进行判别。该层土厚度中点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实测平均值N=11。试问,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有关规定,基桩的竖向受压抗震承载力特征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⑤层粗砂不液化。 A. 1300 B. 1600 C. 1700 D. 2600
某扩建工程的边柱紧邻既有地下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基础采用直径800mm泥浆护壁旋挖成孔灌注桩,图5-7为某边柱等边三桩承台基础图,柱截面尺寸为500mm×1000mm,基础及其以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提示:承台平面形心与三桩形心重合。假定,粉砂层的实际标贯锤击数与临界标贯锤击数之比在0.7~0.75之间,并考虑桩承受全部地震作用。试问,单桩竖向承压抗震承载力特征值(kN)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4000B.4500C.8000D.8400
某工程桩基础为现场预制混凝土方桩(截面为400mm×400mm),桩身长18m,桩尖长0.4m,C50商品混凝土,室外地坪标高-0.45m,桩顶标高为-2.4m,桩共计300根。计算清单工程量。
某建筑物基础埋深2.0m,场地中15~17m范围有一层饱和砂土,在16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测得实测锤击数为15击,经计算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为12,场地地下水位埋深为15m,0~15m范围土层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则饱和砂土层可判定为()。A、液化土层B、非液化土层C、处于临界状态D、不能判定
单选题某黄土场地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厚度为10m,其下为非湿陷性黄土,拟建建筑物采用筏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20m×50m,基础埋深5.0m,采用土挤密桩法消除全部湿陷性,土桩直径为400mm,间距为1.0m,正三角形布桩。则处理该场地需要的桩孔数量为( )个。(注: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计算)A1155B1498C1876D2080
单选题某民用建筑场地地层资料如下:①0~8m,黏土,可塑;②8~12m,细砂土,稍密;③12~18m,泥岩,中风化。地下水位2.0m,在9m及11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分别为5和8,场地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物采用打入式桩基础,桩截面为250mm×250mm,桩数为6×6=36(根),桩距为1.0m,砂土层侧摩阻力为40kPa,进行桩基抗震验算时砂土层的侧阻力宜取()kPa。()A13B20C27D40
单选题某建筑的低承台群桩基础存在液化土层,若打桩前该液化土层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为10击,打入击式预制桩的面积置换率为4.3%。试问:打桩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鼓(击)最接近下列()项。A12B14C18D25
问答题某工程桩基础为现场预制混凝土方桩(截面为400mm×400mm),桩身长18m,桩尖长0.4m,C50商品混凝土,室外地坪标高-0.45m,桩顶标高为-2.4m,桩共计300根。计算清单工程量。
单选题某民用建筑场地为砂土场地,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0~7m为中砂土,松散,7m以下为泥岩层,采用灌注桩基础,桩数5×7=35(根),在5.0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为10击,地下水埋深为1.0m,该桩基在砂土层中的侧摩阻力应按()进行折减。()A0B1/3C2/3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