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同》中的一段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隐:家:池:固:作:兵:殃:小康:(2)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3)分析概括这段文字中所言小康社会的主要特点。(4)挑出这段文字中的排比句,并分析其效果。

阅读《大同》中的一段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隐:
家:
池:
固:
作:
兵:
殃:
小康:
(2)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3)分析概括这段文字中所言小康社会的主要特点。
(4)挑出这段文字中的排比句,并分析其效果。


参考解析

解析:(1)隐:消失。家:家族。池:护城河。固:坚固保障。 作:起。兵:指战争。殃:祸殃。小康:康,安。依礼而治的小安社会。
(2)用礼正定君臣的名分,用礼加深父子亲情,用礼使兄弟情谊和睦,用礼使夫妻感情和谐。
用礼表明道义,用礼考察诚信,辨明过错,以仁爱为典范,讲求礼让,向民众明示为人行事的常规。
(3)“小康”社会是“大道既隐”之后,圣人对“礼”特别提倡的时代,是圣人用“礼”约束人欲、治理天下的时代。
在社会所有制与政治目的上,“小康”是“天下为家”;
在人事制度上,“小康”则是世袭制,“大人世及以为礼”;
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小康”则是圣人对“礼”特别提倡的时代,是用“礼”约束人欲、治理天下的时代;“小康”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在物质文明建设上,“小康”是“以(礼)设制度,以立田里”;
在社会治安上,“小康”是“城郭沟池以为固”,“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4)“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式紧密排列,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感情强烈,气势充沛。?

相关考题:

阅读《大同》中的一段文字,并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隐:作:兵:小康:

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阅读《苦恼》中的一段文字,回答 30~32 小题。第 30 题 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

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7~29 小题。第 27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贰:庸:及: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逆:就:滋:淫辞: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暗:穿:

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阅读《马伶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这段选文在全文结构中属于哪一部分?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7~29 小题。第 27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J加点字的含义。考课:放:榜: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在这段话中,孟子提出了哪些实行王道仁政的主要措施?

阅读《报刘一丈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袭:盥栉:

阅读钱钟书《论快乐》中的一段,然后回答 33~35 小题。第 33 题 从上面一段文字看来,作者所论证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阅读《大同》中的一段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与:蜡:(2)将这段文字中“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其含义。(3)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阅读曹操《短歌行》中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当:(2)这段文字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原:(2)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至于怨诽之多……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概括这段文字的层次大意?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告知之臭。解释下这段文字中划线字的含义。

阅读《氓》中的一段诗句,回答问题: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诗句译成现代汉语。

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至于怨诽之多……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文中驳斥了怎样的论点?

阅读《再别康桥》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写出其中一个比喻及其比喻意义?

阅读《再别康桥》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沉默”体现出怎样的感情和心情?

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至于怨诽之多……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这篇文章属于何种体裁?

阅读《再别康桥》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问答题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至于怨诽之多……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文中驳斥了怎样的论点?

问答题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至于怨诽之多……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概括这段文字的层次大意?

问答题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告知之臭。解释下这段文字中划线字的含义。

问答题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至于怨诽之多……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这篇文章属于何种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