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大华股份有限公司(系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2007年12月31日,大华股份有限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 存货品种数量单位成本(万元)账面余额(万元)备注 A产品1400件1.52100 B产品5000件0.84000 甲材料2000公斤0.2400用于生产B产品 合计6500 2007年12月31日,A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1.2万元,预计销售税费为每件0.1万元。B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1.6万元,预计销售税费为每件0.15万元。甲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为0.15万元/公斤。现有甲材料可用于生产350件B产品,用甲材料加工成B产品的进一步加工成本为0.2万元/件。 2006年12月31日A产品和B产品存货跌价准备账户余额分别为40万元和100万元,2007年销售A产品和B产品分别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和60万元。 要求: 计算大华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31日计提或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问答题
大华股份有限公司(系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2007年12月31日,大华股份有限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 存货品种数量单位成本(万元)账面余额(万元)备注 A产品1400件1.52100 B产品5000件0.84000 甲材料2000公斤0.2400用于生产B产品 合计6500 2007年12月31日,A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1.2万元,预计销售税费为每件0.1万元。B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1.6万元,预计销售税费为每件0.15万元。甲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为0.15万元/公斤。现有甲材料可用于生产350件B产品,用甲材料加工成B产品的进一步加工成本为0.2万元/件。 2006年12月31日A产品和B产品存货跌价准备账户余额分别为40万元和100万元,2007年销售A产品和B产品分别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和60万元。 要求: 计算大华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31日计提或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大华公司外购一台生产用设备,与该设备有关的业务如下:(1)20×7年12月30日,大华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买价为550 000元,增值税额为93 500元(增值税不符合可抵扣条件)。另支付运费及其他费用13 250元。(2)20×7年12月31日,设备投入生产车间使用。该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无残值。(3)20×8年12月31日,对该设备进行减值测试,其可收回金额为525 000元,计提减值后原预计使用年限不变。(4)20×9年12月31日,大华公司因产品更新换代的需要,将该设备出售,售价600 000元。出售时用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20 000元。(5)假定固定资产按年计提折旧。要求:(1)编制大华公司20×7年度购入设备的会计分录。(2)计算大华公司20×8年度计提折旧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3)计算并编制大华公司对该设备计提减值的会计分录。(4)编制大华公司20×9年度计提折旧及出售该设备的相关会计分录。(金额单位以元表示)

某市工商局以大华贸易公司倒卖化肥为由,决定对该公司罚款7万元,同时对该公司王经理罚款800元。大华公司和王经理对该处罚决定都不服而向法院起诉。大华公司和王经理的诉讼地位是( )。A.共同原告B.大华公司为第三人C.王经理为第三人D.由大华公司与王经理协商

大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华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营业税税率为5%。该公司2007年度发生如下业务,销售价款均不含应向客户收取的增值税税额。(1)大华公司与A公司签订一项购销合同,合同规定大华公司为A公司建造安装两台电梯,合同价款为1000万元。按合同规定,A公司在大华公司交付商品前预付价款韵20%,其余价款在大华公司将商品运抵A公司并安装检验合格后才予以支付。大华公司于本年12月25日将完成的商品运抵A公司,预计于次年1月31:日全部安装完成。该电梯的实际成本为600万元,预计安装费用为20万元。(2)大华公司本年度销售给B企业一台设备,销售价款为80万元,大华公司已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将提货单交与B企业,B企业已开出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汇票期限为3个月,到期日为次年3月5日。由于B企业安装该设备的场地尚未确定,经大华公司同意,设备于次年1月20日再予提货。该设备的实际成本为50万元。(3)大华公司本年度委托w商店代销商品一批,代销价款为150万元。本年度收到W商店交来的代销清单,代销清单列明已销售代销商品的60%,w商店按代销价款的10%收取手续费。该批商品的实际成本为90万元。(4)大华公司本年度销售给D企业一台自产设备,销售价款为50万元,D企业已支付全部款项。该设备本年12月31日尚未完工,已发生的实际成本为20万元。(5)大华公司采用以旧换新方式销售给F企业产品4台,单位售价为5万元,单位成本为3万元;同时收回4台同类旧商品,每台回收价为0.5万元(不考虑增值税)款项已收入银行。(6)大华公司对其生产的丙产品实行"包退、包换、包修"的销售政策。大华公司本年度共销售丙产品1000件,销售价款计500万元,款项均已收存银行。根据以往的经验,估计"包退"产品占1%,"包换"产品占2%,"包修"产品占3%。该批产品成本为300万元。(7)大华公司本年8月5 日赊销给H公司产品100件,销售价款计50万元,实际成本为30万元。公司为尽早收回货款而在合同中规定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本年8月20日H公司付清货款(计算现金折扣时考虑增值税)。(8)大华公司本年度11月1日接收一项产品安装劳务,安装期为3个月,合同总收入为60万元,至年底已预收款项45万元,已实际发生的成本为28万元,估计还将发生的成本为12万元。(9)大华公司本年度1月4日将其所拥有的一条道路的收费权让售给S公司10年,10年后大华公司收回收费权,大华公司一次性收取使用费800万元,款项已收存银行。售出的10年期间,道路的维护由大华公司负责,本年度发生维修费用计10万元。要求:对上述经济业务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某股份有限公司20×8年有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资料如下:(1)3月9日以银行存款购人大华公司股票10 000股,并准备随时变现,每股买价16元,同时支付相关税费1 000元。(2)4月20日大华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每股0.4元。(3)4月21日又购人大华公司股票50 000股,并准备随时变现,每股买价18.4元(其中包含已宣告发放尚未支取的股利每股0.4元),同时支付相关税费6 000元。(4)4月25日收到大华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24 000元。(5)6月30日大华公司股票市价为每股16.4元。(6)7月18日该公司以每股17.5元的价格转让大华公司股票30 000股,扣除相关税费10 000元,实得金额为515 000元。(7)12月31日大华公司股票市价为每股18元。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大华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12年11月1日,大华公司销售A产品一台,并负责安装调试,安装调试工作是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将发生成本4 000万元,合同约定总价款为5 000万元(销售价格与安装费用无法区分)。货物已发出,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但是安装调试工作需要在2013年1月31日完成。对于该项业务,大华公司在2012年应确认的收入金额为( )万元。A.5 000B.5 850C.4 000D.0

大华公司外购一台生产用设备,与该设备有关的业务如下:(1)20?7年12月30日,大华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买价为550000元,增值税额为93500元(增值税不符合可抵扣条件)。另支付运费及其他费用13250元。(2)20?7年12月31日,设备投入生产车间使用。该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无残值。(3)20?8年12月31日,对该设备进行减值测试,其可收回金额为525000元,计提减值后原预计使用年限不变。(4)20?9年12月31日,大华公司因产品更新换代的需要,将该设备出售,售价600000元。出售时用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20000元。(5)假定固定资产按年计提折旧。要求:(1)编制大华公司20?7年度购人设备的会计分录。1(2)计算大华公司20?8年度计提折旧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3)计算并编制大华公司对该设备计提减值的会计分录。(4)编制大华公司20?9年度计提折旧及出售该设备的相关会计分录。(金额单位以元表示)

(一)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2006年5月份有关会计资料如下:(1)销售A产品l00件,每件不含税价款1000元,成本800元,货款已收到;(2)收取大华公司汇来的A产品的预付款20000元;(3)为销售货物支付运费1000元,并取得运输企业开具的运费普通发票;(4)进口一批原材料,已知该批原材料的关税完税价格为50000元,关税税率为20%。该批原材料已验收入库。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81.本月进口原材料应纳增值税为( )。A.7264.96元B.8500元C.8717.95元D.10200元

共用题干星火电器公司是大华银行的开户单位。某日,李某持星火电器公司开出的现金支票到大华银行取款。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大华银行的该笔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是()。A:资产B:负债C:所有者权益D:利润

大华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华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核算。大华公司2020年3月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2日,收到购买入库的原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80万元,增值税税额10.4万元,无其他相关费用,同时支付相关款项。(2)3日,购入一批物资,用于厂房的建设,价款40万元,增值税税额5.2万元,款项已支付。(3)4日,领用原材料一批用于生产线的建设,成本为5万元,原增值税进项税额为0.65万元。(4)10日,大华公司和北方公司签订协议,接受北方公司以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公允价值为90万元的甲材料对大华公司投资,占大华公司注册资本的4%,大华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该批原材料已验收入库并收到对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张,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1.7万元。(5)31日对存货进行盘点,原材料盘盈10万元,已报经批准。(6)31日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由于原计提减值的影响因素消失,转回上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资料(1)至资料(6)对大华公司2020年3月利润总额的影响金额是( )万元。A.100B.120C.30D.-10

大华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华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核算。大华公司2020年3月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2日,收到购买入库的原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80万元,增值税税额10.4万元,无其他相关费用,同时支付相关款项。(2)3日,购入一批物资,用于厂房的建设,价款40万元,增值税税额5.2万元,款项已支付。(3)4日,领用原材料一批用于生产线的建设,成本为5万元,原增值税进项税额为0.65万元。(4)10日,大华公司和北方公司签订协议,接受北方公司以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公允价值为90万元的甲材料对大华公司投资,占大华公司注册资本的4%,大华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该批原材料已验收入库并收到对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张,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1.7万元。(5)31日对存货进行盘点,原材料盘盈10万元,已报经批准。(6)31日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由于原计提减值的影响因素消失,转回上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2020年3月10日大华公司接受北方公司投资时应确认资本公积是()万元。A.50B.61.7C.40D.101.7

大华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华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核算。大华公司2020年3月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2日,收到购买入库的原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80万元,增值税税额10.4万元,无其他相关费用,同时支付相关款项。(2)3日,购入一批物资,用于厂房的建设,价款40万元,增值税税额5.2万元,款项已支付。(3)4日,领用原材料一批用于生产线的建设,成本为5万元,原增值税进项税额为0.65万元。(4)10日,大华公司和北方公司签订协议,接受北方公司以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公允价值为90万元的甲材料对大华公司投资,占大华公司注册资本的4%,大华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该批原材料已验收入库并收到对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张,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1.7万元。(5)31日对存货进行盘点,原材料盘盈10万元,已报经批准。(6)31日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由于原计提减值的影响因素消失,转回上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根据资料(1),下列账务处理正确的是()。A.借:原材料8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4 贷:银行存款90.4B.不作账务处理C.借:原材料75 贷:应付账款75D.借:应付账款75 贷:银行存款75

大华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华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核算。大华公司2020年3月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2日,收到购买入库的原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80万元,增值税税额10.4万元,无其他相关费用,同时支付相关款项。(2)3日,购入一批物资,用于厂房的建设,价款40万元,增值税税额5.2万元,款项已支付。(3)4日,领用原材料一批用于生产线的建设,成本为5万元,原增值税进项税额为0.65万元。(4)10日,大华公司和北方公司签订协议,接受北方公司以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公允价值为90万元的甲材料对大华公司投资,占大华公司注册资本的4%,大华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该批原材料已验收入库并收到对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张,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1.7万元。(5)31日对存货进行盘点,原材料盘盈10万元,已报经批准。(6)31日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由于原计提减值的影响因素消失,转回上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大华公司的下列各项业务中影响2020年3月营业利润的是()。A.购入一批物资,用于厂房的建设B.领用原材料一批用于生产线的建设C.收到购买的原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D.转回上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大华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华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核算。大华公司2020年3月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2日,收到购买入库的原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80万元,增值税税额10.4万元,无其他相关费用,同时支付相关款项。(2)3日,购入一批物资,用于厂房的建设,价款40万元,增值税税额5.2万元,款项已支付。(3)4日,领用原材料一批用于生产线的建设,成本为5万元,原增值税进项税额为0.65万元。(4)10日,大华公司和北方公司签订协议,接受北方公司以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公允价值为90万元的甲材料对大华公司投资,占大华公司注册资本的4%,大华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该批原材料已验收入库并收到对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张,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1.7万元。(5)31日对存货进行盘点,原材料盘盈10万元,已报经批准。(6)31日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由于原计提减值的影响因素消失,转回上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针对资料(5),下列关于存货盘盈的账务处理正确的是()。A.批准处理前:借:原材料1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10B.批准处理后:借:待处理财产损溢10 贷:营业外收入10C.批准处理后:借:待处理财产损溢10 贷:管理费用10D.批准处理前:借:待处理财产损溢10 贷:原材料10

大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华公司”)于2008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普通股总数为5亿股,甲、乙分别持有大华公司31%和25%的股份。截至2016年年底,大华公司净资产额为10亿元,最近3年可分配利润分别为3000万元、2000万元和1000万元。2017年2月,大华公司董事会决定,拟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筹资5亿元,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6%。财务顾问四维公司认为,大华公司的净资产和利润情况均不符合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条件,建议考虑其他融资途径。由于融资无望,大华公司股价持续走低。2017年5月8日,丙公司通知大华公司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时发布公告,称其已于4月27日与大华公司的股东丁达成股权转让协议,拟收购丁持有的大华公司7%的股权。某媒体经调查后披露,丙公司与乙共同设有一普通合伙企业,且无相反证据。因此,丙公司与乙构成一致行动人,丙公司在收购丁持有的大华公司7%的股权时必须采取要约收购方式。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及证券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1)四维公司关于大华公司的净资产和利润情况均不符合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条件的判断是否正确?分别简要说明理由。(2)有关媒体关于丙公司与乙构成一致行动人的说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简要说明理由。(3)有关媒体关于丙公司在收购丁所持大华公司7%的股权时必须采取要约收购方式的说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大华公司2010年5月取得收入100000元,适用税率为20%,假设税法规定对其应纳税额减征10%,则大华公司5月份应纳税额为( )元。A.2000B.10000C.18000D.20000

(2014年)大华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华公司)于200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15年5月8日,丙公司通知大华公司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时发布公告,称其已于4月27日与大华公司的股东丁达成股权转让协议,拟收购丁持有的大华公司7%的股权……媒体还披露:2015年4月28日,股民A和B均在亏本卖出其证券账户中的全部股票后,分别买入大华公司股票10万股和15万股;此前两人均未买卖过大华公司股票;A是股东丁之妻;B与丙公司董事长C系好友。中国证监会调查发现,B与C曾于4月27日晚间通话,A、B对此次交易均未提供合理解释;有关媒体披露的情况属实。[问题]A和B买卖大华公司股票的行为是否构成内幕交易?并分别说明理由。

大华公司2010年5月取得收入100 000元,适用税率为20%,假设税法规定对其应纳 税额减征10%,则大华公司5月份应纳税额为( )元。A. 2 000B. 10 000C. 18 000D. 20 000

大华工厂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日常核算,2013年6月18日,购入甲材料500千克,每千克不含税单价为50元,发生运杂费3000元(运杂费不考虑增值税),入库前发生挑选整理费用200元。该批甲材料的入账价值为()元。A、25000B、25200C、28200D、32450

大华公司生产 A、B 两种产品,有关年产销量、批次、工时和成本等的资料如下表所示。该公司当年制造费用项目与金额如下表所示。要求:按传统成本法计算成本。

大华公司生产 A、B 两种产品,有关年产销量、批次、工时和成本等的资料如下表所示。该公司当年制造费用项目与金额如下表所示。要求:简述两种成本计算法的结果有何不同,

2008年7月,大华公司决定以库存商品和交易性金融资产—B股票与A公司交换其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固定资产―设备一台。大华公司库存商品账面余额为150万元,公允价值(计税价格)为200万元;B股票的账面余额为260万元(其中:成本为21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5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万元。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为300万元,公允价值为336万元;固定资产―设备的账面原值为240万元,已计提折旧100万元,公允价值144万元,另外A公司向大华公司支付银行存款54万元作为补价。大华公司和A公司换入的资产均不改变其用途。假设两公司都没有为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整个交易过程中没有发生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大华公司和A公司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编制大华公司有关会计分录;

问答题大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华公司”)于200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普通股总数为5亿股,甲、乙分别持有大华公司31%和25%的股份。截至2013年年底,大华公司净资产额为1o亿元,最近3年可分配利润分别为3000万元、2000万元和1000万元。2014年2月,大华公司董事会决定,拟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筹资5亿元,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6%,财务顾问四维公司认为,大华公司的净资产和利润情况均不符合发行公司债券的条件,建议考虑其他融资途径。2014年3月,大华公司董事会作出决议,拟公开发行优先股,并制定方案如下: (1)发行优先股3亿股,拟募资5亿元; (2)第一年股息率为6%,此后每两年根据市场利率调整一次;(3)优先股股东按照约定股息率分配股息后,还可以与普通股股东一起参加剩余利润分配。2014年4月,在大华公司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优先股融资方案未获通过。 由于融资无望,大华公司股价持续走低。2014年5月8日,丙公司通知大华公司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时发布公告,称其已于4月27日与大华公司的股东丁达成股权转让协议,拟收购丁持有的大华公司7%的股权。与此同时,甲宣布将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大华公司不超过2%的股份。 某媒体经调查后披露,丙与乙共同设有一普通合伙企业,因此,丙与乙构成一致行动人,丙在收购丁持有的大华公司7%的股权时必须采取要约收购方式。该媒体还披露,2014年4月28日,股民A和B均在亏本卖出其证券账户中的全部股票后,分别买人大华公司股票10万股和15万股,此前两人均未买卖过大华公司股票,A是股东丁之妻,B与丙公司董事长C系好友。 中国证监会调查发现,B与C曾于4月27日晚间通话,两人对此次交易均未提供合理解释;有关媒体披露的情况属实。 要求: 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有关媒体关于丙在收购丁所持大华公司7%的股权时必须采取要约收购方式的说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多选题大华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3%,存货按实际取得成本入账,2019年6月初“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贷方余额20万元,2019年6月份发生的有关业务资料如下。(1)不动产在建工程领用一批原材料,该批材料采购成本400万元,采购时支付增值税进项税额52万元,领用时该批材料计税价格为600万元。(2)购进一台不需安装的生产用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10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30万元,款项全部付清。(3)以一批自产的产成品对外投资,该批产成品成本为3000万元,市场价格为5000万元(不含增值税)。(4)向税务机关缴纳增值税568万元,其中,20万元为缴纳上月未交增值税。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大华公司6月份应确认的营业收入为3000万元B大华公司6月份应确认的营业收入为5000万元C大华公司6月末应转出的未交增值税金额为88万元D大华公司6月末应转出的未交增值税金额为24万元

问答题大华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华公司)于200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普通股总数为5亿股,甲、乙分别持有大华公司31%和23%的股份。截至2013年年底,大华公司净资产额为10亿元,最近3年可分配利润分别为3000万元、2000万元和1000万元。2014年2月,大华公司董事会决定,拟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筹资5亿元,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6%,财务顾问四维公司认为,大华公司最近3年的可分配利润不符合发行公司债券的条件,建议考虑其他融资途径。  2014年3月,大华公司董事会作出决议,拟公开发行优先股,并制定方案如下:(1)发行优先股3亿,拟募资5亿元;(2)第一年股息率为6%,此后每年根据市场利率调整一次;(3)优先股股东按照约定股息率分配股息后,还可与普通股股东一起参加剩余利润分配。2014年4月,在大华公司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优先股融资方案未获通过。  由于融资无望,大华公司股价持续走低。2014年5月8日,丙公司通知大华公司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时发布公告,称其已于4月27日与大华公司的股东丁达成股权转让协议,拟收购丁持有的大华公司7%的股权。与此同时,甲宣布将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大华公司不超过2%的股份。  某媒体经调查后披露,丙与乙共同设有一普通合伙企业,因此,丙与乙构成一致行动人,丙在收购丁持有的大华公司7%的股权时必须采取要约收购方式。该媒体还披露,2014年4月28日,股民A和B均在亏本卖出其证券账户中的全部股票后,分别买入大华公司股票10万股和15万股;此前两人均未买卖过大华公司股票;A是股东丁之妻;B与丙公司董事长C系好友。  中国证监会调查发现,B与C曾于4月27日晚间通话,两人对此次交易均未提供合理解释;有关媒体披露的情况属实。  要求:  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四维公司关于大华公司最近3年的可分配利润不符合发行公司债券条件的判断是否正确?并分别说明理由。  (2)大华公司董事会提出的优先股融资方案中有哪些内容不符合相关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  (3)有关媒体关于丙与乙构成一致行动人的说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4)有关媒体关于丙在收购丁所持大华公司7%的股权时必须采取要约收购方式的说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5)甲增持大华公司2%股份是否必须采取要约收购方式?并说明理由。  (6)A和B买卖大华公司股票的行为是否构成内幕交易?并说明理由。[2014年真题改编]

单选题甲股份有限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某小规模纳税企业购入生产用的增值税应税材料一批,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涉及下列支出:不包含增值税的买价100000元;向运输单位支付运输费2500元,并取得运输发票,车站临时储存费1000元;采购员差旅费400元。小规模纳税企业增值税的征收率为6%,运费的增值税抵扣率为7%,则该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为()元。A103500B109325C109500D106325

问答题大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华公司”)于200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普通股总数为5亿股,甲、乙分别持有大华公司31%和25%的股份。截至2013年年底,大华公司净资产额为1o亿元,最近3年可分配利润分别为3000万元、2000万元和1000万元。2014年2月,大华公司董事会决定,拟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筹资5亿元,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6%,财务顾问四维公司认为,大华公司的净资产和利润情况均不符合发行公司债券的条件,建议考虑其他融资途径。2014年3月,大华公司董事会作出决议,拟公开发行优先股,并制定方案如下: (1)发行优先股3亿股,拟募资5亿元; (2)第一年股息率为6%,此后每两年根据市场利率调整一次;(3)优先股股东按照约定股息率分配股息后,还可以与普通股股东一起参加剩余利润分配。2014年4月,在大华公司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优先股融资方案未获通过。 由于融资无望,大华公司股价持续走低。2014年5月8日,丙公司通知大华公司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时发布公告,称其已于4月27日与大华公司的股东丁达成股权转让协议,拟收购丁持有的大华公司7%的股权。与此同时,甲宣布将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大华公司不超过2%的股份。 某媒体经调查后披露,丙与乙共同设有一普通合伙企业,因此,丙与乙构成一致行动人,丙在收购丁持有的大华公司7%的股权时必须采取要约收购方式。该媒体还披露,2014年4月28日,股民A和B均在亏本卖出其证券账户中的全部股票后,分别买人大华公司股票10万股和15万股,此前两人均未买卖过大华公司股票,A是股东丁之妻,B与丙公司董事长C系好友。 中国证监会调查发现,B与C曾于4月27日晚间通话,两人对此次交易均未提供合理解释;有关媒体披露的情况属实。 要求: 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四维公司关于大华公司的净资产和利润情况均不符合发行公司债券条件的判断是否正确?并分别说明理由。

问答题大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华公司”)于200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普通股总数为5亿股,甲、乙分别持有大华公司31%和25%的股份。截至2013年年底,大华公司净资产额为1o亿元,最近3年可分配利润分别为3000万元、2000万元和1000万元。2014年2月,大华公司董事会决定,拟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筹资5亿元,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6%,财务顾问四维公司认为,大华公司的净资产和利润情况均不符合发行公司债券的条件,建议考虑其他融资途径。2014年3月,大华公司董事会作出决议,拟公开发行优先股,并制定方案如下: (1)发行优先股3亿股,拟募资5亿元; (2)第一年股息率为6%,此后每两年根据市场利率调整一次;(3)优先股股东按照约定股息率分配股息后,还可以与普通股股东一起参加剩余利润分配。2014年4月,在大华公司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优先股融资方案未获通过。 由于融资无望,大华公司股价持续走低。2014年5月8日,丙公司通知大华公司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时发布公告,称其已于4月27日与大华公司的股东丁达成股权转让协议,拟收购丁持有的大华公司7%的股权。与此同时,甲宣布将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大华公司不超过2%的股份。 某媒体经调查后披露,丙与乙共同设有一普通合伙企业,因此,丙与乙构成一致行动人,丙在收购丁持有的大华公司7%的股权时必须采取要约收购方式。该媒体还披露,2014年4月28日,股民A和B均在亏本卖出其证券账户中的全部股票后,分别买人大华公司股票10万股和15万股,此前两人均未买卖过大华公司股票,A是股东丁之妻,B与丙公司董事长C系好友。 中国证监会调查发现,B与C曾于4月27日晚间通话,两人对此次交易均未提供合理解释;有关媒体披露的情况属实。 要求: 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有关媒体关于丙与乙构成一致行动人的说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