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外侧钢轨相对于内侧钢轨的抬升量称为外轨()。

填空题
外侧钢轨相对于内侧钢轨的抬升量称为外轨()。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钢轨组可放在道心或枕木头上并进行固定。钢轨组放在枕木头时,新轨组内侧距线路上钢轨外侧不得小于( )。A.100mmB.150mmC.200mmD.300mm

在线路外侧卸车时,材料边缘在钢轨顶面水平线上应满足()。A.与钢轨外侧之距不大于810mmB.与钢轨内侧之距不大于810mmC.与钢轨外侧之距不小于810mmD.与钢轨内侧之距不小于810mm

转向架落成后各垂下品与轨面最小距离是()A、钢轨内侧为60mmB、钢轨外侧为80mmC、制动梁安全吊为45mmD、闸瓦插销为25mm

轨距指轨面以下规定距离处,左右两股钢轨轨头()的最短距离。A、外侧之间B、中心线之间C、内侧之间D、两侧之间

转向架组成后各垂下品与轨面的最小距离;钢轨内侧为(),钢轨外侧为(),闸瓦插销为()。

在钢轨接头处起道时,液压起道器应放于轨缝下。直线地段起道,应将液压起道器放在钢轨外;曲线上股起道应放在钢轨内侧。

钢轨探伤仪37°探头位置应置于()。A、轨头中心B、轨腰投影位置C、偏轨头内侧D、偏轨头外侧

列车运行在曲线地段时,由于内、外轨()的不同将使车轮相对于钢轨的纵向、横向滑动加剧。

铁路线间距为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一。A、中心线之间的距离B、内侧钢轨之间的距离C、外测钢轨之间的距离D、内侧钢轨间距与外侧钢轨间距的平均值

钢轨组可放在道心或枕木头上并进行固定。钢轨组放在枕木头时,新轨组内侧距线路上钢轨外侧不得小于()。A、100mmB、150mmC、200mmD、300mm

轨向是指钢轨头部内侧面沿钢轨方向的竖向凹凸不平顺。

更换新道岔验收时,基本轨、导轨钢轨无硬弯,钢轨接头轨面及内侧错牙不得超过2mm。

采用现场更换法更换道岔时,钢轨组可放在道心或枕木头上并进行固定。钢轨组放在枕木头时,新轨组内侧距线路上钢轨外侧不得小于()。A、100mmB、150mmC、200mmD、300mm

铁路线间距为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A、中心线之间的距离B、内侧钢轨之间的距离C、外侧钢轨之间的距离D、内侧钢轨间距与外侧钢轨间距的平均值

更换新道岔验收时,基本轨、导轨应做到钢轨无硬弯,钢轨接头轨面及内侧错牙不得超过()。

安装钢轨接续线在钢轨钻孔时,()以保证塞钉铆入时,不会造成卷边或铆不紧。A、应从钢轨外侧向内侧钻B、应从钢轨内侧向外侧钻C、没有顺序D、眼打的小一些

影响踏面与钢轨安全搭载量的主要原因有()。A、轮背内侧距离B、轮缘厚度磨耗C、曲线外侧钢轨头内侧面磨耗D、轨枕弯曲扩充轨距

无源永磁感应式车轮传感器,安装在钢轨()附近。A、外侧轨腰B、内侧轨腰C、外侧轨面D、内侧轨面

单选题在线路外侧卸车时,材料边缘在钢轨顶面水平线上应满足()。A与钢轨外侧之距不大于810mmB与钢轨内侧之距不大于810mmC与钢轨外侧之距不小于810mmD与钢轨内侧之距不小于810mm

单选题铁路线间距为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A中心线之间的距离B内侧钢轨之间的距离C外侧钢轨之间的距离D内侧钢轨间距与外侧钢轨间距的平均值

单选题钢轨探伤仪37°探头位置应置于()。A轨头中心B轨腰投影位置C偏轨头内侧D偏轨头外侧

单选题无源永磁感应式车轮传感器,安装在钢轨()附近。A外侧轨腰B内侧轨腰C外侧轨面D内侧轨面

单选题铁路线间距为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一。A中心线之间的距离B内侧钢轨之间的距离C外测钢轨之间的距离D内侧钢轨间距与外侧钢轨间距的平均值

单选题EAK电子检测盒磁头须安装在两个枕木之间,(),金属部分必须与钢轨绝缘。A发送和接收磁头在钢轨内侧B发送和接收磁头在钢轨外侧C发送磁头在钢轨内侧,接收磁头在钢轨外侧D发送磁头在钢轨外侧,接收磁头在钢轨内侧

多选题影响踏面与钢轨安全搭载量的主要原因有()。A轮背内侧距离B轮缘厚度磨耗C曲线外侧钢轨头内侧面磨耗D轨枕弯曲扩充轨距

填空题在设置曲线时,通常将线路的外侧钢轨相对于内侧钢轨抬升一个高度,外侧钢轨相对于内侧钢轨的抬升量称为()。

判断题在钢轨接头处起道时,液压起道器应放于轨缝下。直线地段起道,应将液压起道器放在钢轨外;曲线上股起道应放在钢轨内侧。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