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对被试进行面对面的提问,随时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这种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B、 测验法C、 实验法D、 访谈法
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对被试进行面对面的提问,随时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这种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 B、 测验法
- C、 实验法
- D、 访谈法
相关考题:
关于测验实施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说完测验指导语后要询问被试有无疑问,确认无疑问后方开始正式测验B、严格按照指导语回答被试的提问,不对测验做额外的解释C、事先告知测验的具体时限D、及时清楚详细地记录被试的反应E、熟练掌握评分标准,及时表扬正确回答
在面试之前,已有一个固定的框架(或问题清单),主考官根据框架控制整个面试的进行,严格按照这个框架对每个被试分别作相同的提问,同时记录下对方的回答。这种面试方式叫做()。A.非结构型面试B.压力式面试C.状况面试D.结构型面试
在研究智力(IQ)对短时记忆(STM)的关系中,研究者意识到:短时记忆除了受到被试的智力影响 夕卜,也可能受到被试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环 境因素如噪声的影响,为了消除噪声这一无关变 量的影响,研究者把对被试短时记忆的测量放在 隔音室进行。这使用了( )的方法。A.消除B.恒定C.均衡D.对照
应用公文筐测试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A.被试的书面表达能力是关键的测试因素之一B.被试的思维方法 C.被试对文件内容的理解D.被试常犯的错误是不理解“模拟”的含义E.被试处理问题时异想天开
沙伊(K.W.Schaie)在西雅图随机选择500名被试,对其进行了一系列认知能力测验。第一次测试时,被试的年龄范围为20~70岁,年龄相差5年的被试为一组。研究者每7年对这些被试进行一次测试,得到的部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研究采用了何种设计? (2)从图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3)解释认知老化的代表性观点有哪些?分别如何解释认知老化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一项实验中,要求所有被试都在电脑前利用鼠标来控制一个小球的运动,这项任务需要被试控制鼠标动作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实验之前,对全部被试进行同样的移动小球的训练。实验时,其中一种情况下,被试很容易操纵小球完成任务,另一种情况下,小球较难操纵,但所有人最终都能完成该任务。研究者随机选取180名大学生被试,并随机分配到6个组中。第一组被试在电脑前训练10分钟,然后完成容易的任务;第二组被试训练30分钟,然后完成容易的任务;第三组被试训练60分钟,然后完成容易的任务;第四组被试训练10分钟,然后完成较难的任务;第五组被试训练30分钟,然后完成较难的任务;第六组被试训练60分钟,然后完成较难的任务。最后记录每个被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实验的结果发现,在比较难的任务中,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被试完成实验任务的时间显著减少;但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所有被试完成实验任务的时间都很短且几乎相同请问:(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2)该实验有几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各有几个水平?因变量是什么?(3)该实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心理学家想考察面部表情的种类(愉快、愤怒、中性)对被试表情辨别反应时的影响。研究者选择了15张情绪面孔(每种类型的面部表情有5张),采用Fhotoshop软件对图片进行处理,去掉头发,适当修整耳朵,柔化边缘,去掉面部明显的特征痣,并将图片转换为黑白图片,以减少肤色、光照、瑕疵等的影响。图片的大小为350×463像素。随机抽取3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17吋彩色显示器呈现图片,图片背景与屏幕背景均为白色,图片中图像部分与被试眼睛之间形成的视角约为10°。在实验中,15张图片的呈现顺序是随机的,要求被试对图片上的表情进行快速的分类判断,记录被试的反应时。请说明本实验的设计类型(单因素、因子式实验设计?被试间还是被试内)
问答题研究者想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的生字密度对学生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研究者感兴趣四种生字密度:1:5、1:10、1:15、1:20。 被试: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被试40人,男性20人,女性20人。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平均年龄为14.5岁。 材料:选取历史方面的四篇短文(1:5、1:10、1:15、1:20),这四篇短文除了生字密度不同外,在文章的长度、语法的难度上均进行了匹配。每个学生要阅读四篇短文中的每一篇,四篇短文的阅读顺序进行了随机化平衡处理。分析这个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此实验采用什么类型的实验设计(被试间设计还是被试内设计)。
单选题关于测验实施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及时清楚详细地记录被试的反应B说完测验指导语后要询问被试有无疑问,确认无疑问后方开始正式测验C事先告知测验的具体时限D严格按照指导语回答被试的提问,不对测验做额外的解释E熟练掌握评分标准,及时表扬正确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