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底部分段和定位分段相距300mm,肋骨检验线和船台相应肋骨检验线相距350mm,后续底部分段应移动的距离为()。A、300mmB、50mmC、350mmD、实测余量大小

后续底部分段和定位分段相距300mm,肋骨检验线和船台相应肋骨检验线相距350mm,后续底部分段应移动的距离为()。

  • A、300mm
  • B、50mm
  • C、350mm
  • D、实测余量大小

相关考题:

船体分段划分图可以作为()的依据。A、其他结构图样绘制分段接缝位置的依据。B、船台装配时分段吊装的依据。C、分段定位及起重的依据。D、分段运输配备设备的依据。

工测量放线检查和验线工作有()。A、自检B、复检C、互相检D、交接检E、监理检

由于底部分段作为总段装配的基准分段,装配结束后应在分段上划出()及肋骨检验线,并须经过校正及交验。A、位置线B、中心线C、安装线

什么是装配基准?总合拢时,边底分段、舷侧分段和船台上各有哪些基准?

水平船台上采用()法检测底部分段的四角水平。A、水平仪B、水平软管C、水平尺

在船台上以中间偏后的底部分段为定位基准分段,从中向前后左右,由下而上地进行分段安装,这种方法为()。A、岛式建造法B、水平建造法C、塔式建造法D、串联式建造法

引起主船体总长度缩短的原因有().A、分段施工后,端部余量不够B、船体首、尾上翘C、底部墩木布置不对称D、分段大合拢缝焊后收缩变形

将基准段底部分段吊上船台相应位置处进行定位,使分段两端距基线的高度相等左右水平,若有偏差,可用液压千斤顶调整定位后将开关拧紧,不使分段()移动。A、前后B、左右C、上下

分段完工吊上船台前,应画好()。

纵横壁分段在船台定位时既要测量垂直度,又要测量()。

船体首尾部升高较大的底部分段和半立体分段,由于不垂直于肋骨剖面,所以胎架的基准面选择()形式。A、正切B、双斜切C、正斜切

底部分段船台定位有何要求?

分段船台定位测量内容包括分段定位时()测量、()测量、()测量、()和()的测量。

将基准段底部分段吊上船台相应位置进行定位,使底部分段两端中心线与船台中心线对准。若有偏差,可用松紧螺丝(平川套)调整,定位后将螺丝拧紧,不使分段()移动。A、前后B、左右C、上、下

纵骨架式甲板在船台合拢时,分段端缝余量应留在()装的甲板上。

将基准段底部分段吊上船台相应位置处进行定位,使分段上的肋骨检验线对准船台上的肋骨检验线,若有偏差,可有松紧螺丝(平钻套)调整,定位后将螺丝拧紧,不使分段()移动。A、前后B、左右C、上下

分段绝缘器的空气绝缘间隙不应小于()。A、300mmB、400mmC、350mmD、450mm

单选题在船台上以中间偏后的底部分段为定位基准分段,从中向前后左右,由下而上地进行分段安装,这种方法为()。A岛式建造法B水平建造法C塔式建造法D串联式建造法

单选题将基准段底部分段吊上船台相应位置进行定位,使底部分段两端中心线与船台中心线对准。若有偏差,可用松紧螺丝(平川套)调整,定位后将螺丝拧紧,不使分段()移动。A前后B左右C上、下

单选题船体首尾部升高较大的底部分段和半立体分段,由于不垂直于肋骨剖面,所以胎架的基准面选择()形式。A正切B双斜切C正斜切

单选题后续底部分段和定位分段相距300mm,肋骨检验线和船台相应肋骨检验线相距350mm,后续底部分段应移动的距离为()。A300mmB50mmC350mmD实测余量大小

单选题由于底部分段作为总段装配的基准分段,装配结束后应在分段上划出()及肋骨检验线,并须经过校正及交验。A位置线B中心线C安装线

单选题将基准段底部分段吊上船台相应位置处进行定位,使分段上的肋骨检验线对准船台上的肋骨检验线,若有偏差,可有松紧螺丝(平钻套)调整,定位后将螺丝拧紧,不使分段()移动。A前后B左右C上下

单选题将基准段底部分段吊上船台相应位置处进行定位,使分段两端距基线的高度相等左右水平,若有偏差,可用液压千斤顶调整定位后将开关拧紧,不使分段()移动。A前后B左右C上下

问答题底部分段船台定位有何要求?

单选题水平船台上采用()法检测底部分段的四角水平。A水平仪B水平软管C水平尺

填空题分段船台定位测量内容包括分段定位时()测量、()测量、()测量、()和()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