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井测点编号时,第0测点应是实测点。

定向井测点编号时,第0测点应是实测点。


相关考题:

已知磁场垂直分量梯度为Gz,上测点实测磁场垂直分量强度值为Z1,下测点实测磁场垂直分量强度值为Z2,上下测点的测点距Δh,则( )。 A.Gz=(Z2-Z1)*ΔhB.Gz=(Z1-Z2)*ΔhC.Gz=(Z2-Z1)/ΔhD.Gz=(Z1-Z2)/Δh

填石路基实测项目中边坡用尺量,每( )。A.100m测2个点B.100m测3个点C.200m测4个点D.200m测5个点

某碳化深度测点的3次实测值分别为1.75mm、1.75mm和1.25mm,则该测点的碳化深度值取1.58mm。

横断面测量时,要测量以下哪一项()。A、只测地形特征点B、不仅测地形特征点,还要测出地类分界点C、除地形特征点、地类分界点外,地物地貌亦应测设D、只测地类分界点,其它不必测

根据定向井测段编号的方法,第l测段应该是第1测点与第2测点之间所夹的测段。

多点测斜是自下而上进行测斜,故测点编号也是自下而上编码。

测斜是自下而上进行的,测点编号却规定自上而下

在采用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结构或构件的测点应标有编号,并绘制测点布置示意图。

在结构或构件上标记测点编号的目的是()。A、便于观察和分析不同构件、不同部位混凝土质量情况B、查找最小拔出力测点部位C、当试验出现异常时便于分析其原因D、查找最大拔出力测点部位,以便在其附近增加测点

定向井测点编号时,若第1测点的井深小于或等于25m,规定第0测点的井深和井斜角均为零。

从井口(通常以转盘面为基准)至测点的井眼长度为定向井该点的()A、井深B、垂深C、测段

定向井井眼轨迹上某点至井口所在水平面的距离为该点的()A、井深B、垂深C、测段

定向井测点编号时,规定第一个井斜角不等于零的测点作为第一测点。

探测根石的测点尽量均匀分布,发现有突变现象时再()。A、减少测点B、更换测点位置C、加密测点D、舍弃该点

发电机空气间隙要求测点实测间隙与实测平均间隙的偏差,不得超过实测平均间隙的+-10%

关于桥梁静载试验校验系数的概念,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是试验荷载作用下控制测点实测弹性值与相同荷载作用下控制测点理论计算值的比值B、是试验荷载作用下控制测点实测弹性值与设计荷载作用下控制测点理论计算值的比值C、校验系数越大,结构的力学性能越好D、预应力桥梁某应变测点的校验系数远小于1且远小于相邻测点,说明该部位的结构强度储备很大

常规定向井连续三个测点的井眼曲率超过5°/30m为不合格。

已知某测段上测点井斜角为0°,下测点井斜角为5°,方位角为20°,其平均井斜角为()。A、0°B、2.5°C、5°D、0.5°

量测结构构件应变时,测点布置应符合:对偏心受力构件,()。A、量测截面上测点不应少于2个B、量测截面上测点不应少于5个C、如需量测截面应变分布规律时,测点布置应与轴心受力构件相同D、如需量测截面应变分布规律时,测点布置应与受弯构件相同

当结构试验的量测点较多时:()A、试验前完成测点布置图B、列出测点号与量测通道号相互关系的表格C、仅口头告诉数据采集人员各测点编号即可

同一段管道上开孔取源,按介质流动方向,从前到后的正确次序是()。A、压力测点、温度测点、流量测点B、流量测点、压力测点、温度测点C、温度测点、流量测点、压力测点D、压力测点、流量测点、温度测点

单选题断面的Ⅰ型相对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式中的表示()A测点流速历时为nt0的第J个测点的Ⅰ型相对标准差(%)B测点流速历时为nt0的第j条垂线的Ⅰ型相对标准差(%)C测点流速历时为nt0时的断面Ⅰ型相对标准差(%)D测点流速历时为nt0时的第m个流量测次的断面Ⅰ型相对标准差(%)

单选题关于桥梁静载试验校验系数的概念,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是试验荷载作用下控制测点实测弹性值与相同荷载作用下控制测点理论计算值的比值B是试验荷载作用下控制测点实测弹性值与设计荷载作用下控制测点理论计算值的比值C校验系数越大,结构的力学性能越好D预应力桥梁某应变测点的校验系数远小于1且远小于相邻测点,说明该部位的结构强度储备很大

多选题当结构试验的量测点较多时:()A试验前完成测点布置图B列出测点号与量测通道号相互关系的表格C仅口头告诉数据采集人员各测点编号即可

单选题探测根石的测点尽量均匀分布,发现有突变现象时再()。A减少测点B更换测点位置C加密测点D舍弃该点

判断题在采用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结构或构件的测点应标有编号,并绘制测点布置示意图。A对B错

多选题在结构或构件上标记测点编号的目的是()。A便于观察和分析不同构件、不同部位混凝土质量情况B查找最小拔出力测点部位C当试验出现异常时便于分析其原因D查找最大拔出力测点部位,以便在其附近增加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