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井测点编号时,若第1测点的井深小于或等于25m,规定第0测点的井深和井斜角均为零。

定向井测点编号时,若第1测点的井深小于或等于25m,规定第0测点的井深和井斜角均为零。


相关考题:

井深指井口(通常以转盘面为基准)至测点的井眼长度,也称之为斜深或测量井深。()

根据定向井测段编号的方法,第l测段应该是第1测点与第2测点之间所夹的测段。

测斜是自下而上进行的,测点编号却规定自上而下

超声回弹测试时,测区内测点应如何布置()。A、测点应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布置,但不得布置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B、相邻两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30mmC、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铁件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D、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

在采用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结构或构件的测点应标有编号,并绘制测点布置示意图。

在结构或构件上标记测点编号的目的是()。A、便于观察和分析不同构件、不同部位混凝土质量情况B、查找最小拔出力测点部位C、当试验出现异常时便于分析其原因D、查找最大拔出力测点部位,以便在其附近增加测点

回弹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mm ;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应弹击一次,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估读至1。

定向井测点编号时,第0测点应是实测点。

从井口(通常以转盘面为基准)至测点的井眼长度为定向井该点的()A、井深B、垂深C、测段

井深的增量总是上测点井深成为下测点井深

定向井井眼轨迹上某点至井口所在水平面的距离为该点的()A、井深B、垂深C、测段

定向井测点编号时,规定第一个井斜角不等于零的测点作为第一测点。

()井斜角不等于零的测点作为第一个测点。A、第一个B、第二个C、井口

在录井过程中,当班遇到工程测斜时,地质观察记录应填写()。A、测斜时槽面显示情况B、测点井深、斜度C、测斜井段的位置D、测斜井段的岩性

在进行轨迹计算时,若某个测点的井斜角等于零,规定该点的方位角等同其上一点的井斜方位角。

一个测段的两个测点中,井深小的称为上测点,井深大的称为下测点

测量连杆变形时,若上测点与平板接触,两下测点不接触且与平板的间隙一致,或两下测点与平板接触,而上测点不接触,表明连杆().A、不变形B、弯曲C、扭曲

常规定向井连续三个测点的井眼曲率超过5°/30m为不合格。

已知某测段上测点井斜角为0°,下测点井斜角为5°,方位角为20°,则其平均方位角为()。A、0°B、5°C、10°D、20°

已知某测段上测点井斜角为0°,下测点井斜角为5°,方位角为20°,其平均井斜角为()。A、0°B、2.5°C、5°D、0.5°

单点定向的最后一个测点必须是当时测及的最大井深。

判断题常规定向井连续三个测点的井眼曲率超过5°/30m为不合格。A对B错

单选题断面的Ⅰ型相对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式中的表示()A测点流速历时为nt0的第J个测点的Ⅰ型相对标准差(%)B测点流速历时为nt0的第j条垂线的Ⅰ型相对标准差(%)C测点流速历时为nt0时的断面Ⅰ型相对标准差(%)D测点流速历时为nt0时的第m个流量测次的断面Ⅰ型相对标准差(%)

多选题超声回弹测试时,测区内测点应如何布置()。A测点应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布置,但不得布置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B相邻两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30mmC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铁件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D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

判断题在采用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结构或构件的测点应标有编号,并绘制测点布置示意图。A对B错

单选题已知某测段上测点井斜角为0°,下测点井斜角为5°,方位角为20°,则其平均方位角为()。A0°B5°C10°D20°

单选题已知某测段上测点井斜角为0°,下测点井斜角为5°,方位角为20°,其平均井斜角为()。A0°B2.5°C5°D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