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劝学篇》,《劝学篇》共分内、外两篇,其中内篇主要谈(),宗旨是(),外篇主要谈(),宗旨是()。


参考答案:中学为体;正人心;西学为用;开风气


某教材在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模块中设置了“初高中文言文中的成语”专题。下列作品与成语对应全部正确的是( )。

A、《离骚》:七月流火《陈涉世家》:鸿鹄之志
B、《醉翁亭记》:百废俱兴《扁鹊见蔡桓公》:讳疾忌医
C、《庄子·秋水》:望洋兴叹《赤壁赋》:杯盘狼藉
D、《劝学》:锲而不舍《孙权劝学》:豁然开朗

答案:C
解析:
A项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B项中“百废俱兴”出自《岳阳楼记》,出自《醉翁亭记》的成语有“水落石出”“醉翁之意不在酒”等;D项中“豁然开朗”出自《桃花源记》,出自《孙权劝学》的成语有“刮目相待”“吴下阿蒙”。故排除A、B、D项。C项中作品与成语对应完全正确,故当选。


某教材在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模块中设置了“初高中文言文中的成语”专题。下列作品与成语对应全部正确的是()。

A.《离骚》:七月流火《陈涉世家》:鸿鹄之志
B.《醉翁亭记》:百废俱兴《扁鹊见蔡桓公》:讳疾忌医
C.《庄子·秋水》:望洋兴叹《赤壁赋》:杯盘狼藉
D.《劝学》:锲而不舍《孙权劝学》:豁然开朗

答案:C
解析:
A项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B项中“百废俱兴”出自《岳阳楼记》,出自《醉翁亭记》的成语有“水落石出”“醉翁之意不在酒”等;D项中“豁然开朗”出自《桃花源记》,出自《孙权劝学》的成语有“刮目相待”“吴下阿蒙”。故排除A、B、D项。C项中作品与成语对应完全正确,故当选。


《劝学篇》


答案:
解析:
这是1896年张之洞在总结洋务实践和对时局走势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于 1898年著成的一部重要教育著作。该著作提出了 “中体西用”的理论体系,并按此思想路线在湖北进行教育改革。该书是对洋务运动的理论总结,并试图为以后的中国改革提供理论模式。《劝学篇》共24篇4万余字, 分内篇和外篇。内外篇各有主旨:“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而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劝学篇


答案:
解析:
洋务运动的过程实质上是一场对近代西方文明成果的移植过程,因此,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出一个如何处理“西学”(“新学”)与“中学”(“旧学”)关系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洋务派与守旧派展开了论争,张之洞撰成《劝学篇》,围绕“旧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旨,进行了集中阐述,“中体西用”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着重的是人品行的修养,具有德育的功能,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如此一来,西学是中学的补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涉及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中体西用”思想,一直支配着晚清教育。从整体上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给封建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发展成为可能,为中国近代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在教育方面:“中体西用”作为洋务教育的指导纲领,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促进又有阻挠,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启动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步伐,催发新式教育的产生,兴办新式学堂,增加自然科学知识,开展留美教育等,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的传统教育格局。(2)引进西方近代科学、课程及制度,对清末教育改革既有思想层面的启发,又有实践层面的推动。(3)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育的价值观,为进一步推广新式教育扫清了障碍。(4)由于“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使新式教育一直受到忠君尊孔的封建信条的支配,阻碍新式教育的发展进程。尤其是阻抑了维新思想更广泛的传播,不利于近代刚刚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5)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初期结合方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是作为文化的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它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篇一:孙权劝学复习题整理含 孙权劝学基础检测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 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 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 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两个成语是: 二、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 涉猎( ) 孰( ) 遂( ) 三、 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当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 3、治经为博士邪 治4、但当涉猎 涉猎; 5、见往事耳 见:6、蒙乃使就学乃: ;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 刮 ; 9.权谓吕蒙曰 10.卿今当涂掌事 1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2.孰若孤 13.及鲁肃过寻阳 14.非复吴下阿蒙 15.即更刮目相待 1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7.肃遂拜蒙母 18.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9.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但当涉猎( ) 门当户对 (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多多益善 ( ) C.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 D.卿今者才略( ) 卿今当涂掌事 (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_。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_。 四 解释成语 1 吴下阿蒙 2 刮目相待 五 问答题 1 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 2 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 4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 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 6 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7 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 8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9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10 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 11 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 12 文中的“”是孙权 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 “ ”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 侧面描写 的手法。 13 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 14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过程给你什么启发? 孙权劝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是,是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 编攥的,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2)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卿()涉( )邪()孰()遂()岂()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当涂掌事:涉猎: 才略: 大兄: 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答: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答: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 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5(1)孙权劝学选自 , 是 (朝代) 主持 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 春秋等书。 6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 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另写的一段文字: 7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


《劝学篇》
是洋务派思想及实践的总结。是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全面阐发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代表作。文中认为三纲五常是礼政之本原,是"体"。而西学是"用",只能为"中体"服务。


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句中“砺”的意思是“锋利”;“劝学”的“劝”是“劝说”的意思。


正确答案:“锋利”改为“磨刀石”。改“劝说”为“勉励”。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篇《孙权劝学》选自哪一本古典名著?


正确答案: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篇《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是张之洞的教育代表作。

  • A、《劝学篇》
  • B、《劝学》
  • C、《变法通议》
  • D、《孔子改制考》

正确答案:A


张之洞的教育代表作是()。

  • A、《劝学篇》
  • B、《劝学》
  • C、《西学》
  • D、《采西学议》

正确答案:A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某教材在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模块中设置了“成语--初高中文言文中的成语”专题。下列作品与成语对应全部正确的是()。A《离骚》:七月流火《陈涉世家》:鸿鹄之志B《醉翁亭记》:百废俱兴《扁鹊见蔡桓公》:讳疾忌医C《黔之驴》:黔驴技穷《赤壁赋》:杯盘狼藉D《劝学》:锲而不舍《孙权劝学》:豁然开朗正确答案: A解析: A项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B项中“百废俱兴”出自《岳阳楼记》,出自《醉翁亭记》的成语有“水落石出”“醉翁之意不在酒”等,D项中“豁然开朗”出自《桃花源记》,出自《孙权劝学》的成语有“刮目相待”“吴下阿蒙”。故排除A、B、D。C项中作品与成语对应完全正确,故当选。

考题 某教材在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模块中设置了“成语--初高中文言文中的成语”专题。下列作品与成语对应全部正确的是()。A、《离骚》:七月流火《陈涉世家》:鸿鹄之志B、《醉翁亭记》:百废俱兴《扁鹊见蔡桓公》:讳疾忌医C、《黔之驴》:黔驴技穷《赤壁赋》:杯盘狼藉D、《劝学》:锲而不舍《孙权劝学》:豁然开朗正确答案:C

考题 单选题某教材在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模块中设置了“成语——初高中文言文中的成语”专题。下列作品与成语对应全部正确的是(  )。A《劝学》:锲而不舍《孙权劝学》:豁然开朗B《离骚》:七月流火《陈涉世家》:鸿鹄之志C《黔之驴》:黔驴技穷《赤壁赋》:杯盘狼藉D《醉翁亭记》:百废俱兴《扁鹊见蔡桓公》:讳疾忌医正确答案: D解析: “豁然开朗”出自《桃花源记》,出自《孙权劝学》的成语有“刮目相待”“吴下阿蒙”;B项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D项中“百废俱兴”出自《岳阳楼记》,出自《醉翁亭记》的成语有“水落石出”“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故排除ABD。C项中作品与成语对应完全正确。

考题 单选题张之洞的教育代表作是()。A《劝学篇》B《劝学》C《西学》D《采西学议》正确答案: B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劝学篇》,《劝学篇》共分内、外两篇,其中内篇主要谈(),宗旨是(),外篇主要谈(),宗旨是()。正确答案:中学为体;正人心;西学为用;开风气

考题 《劝学篇》正确答案:是洋务派思想及实践的总结。是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全面阐发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代表作。文中认为三纲五常是礼政之本原,是"体"。而西学是"用",只能为"中体"服务。

考题 单选题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说明“古今异义词”。下列例子不合适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B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D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正确答案: B解析:

考题 张之洞的教育代表作是()。A、《劝学篇》B、《劝学》C、《西学》D、《采西学议》正确答案:A

考题 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句中“砺”的意思是“锋利”;“劝学”的“劝”是“劝说”的意思。正确答案:“锋利”改为“磨刀石”。改“劝说”为“勉励”。

考题 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句中“砺”的意思是“锋利”;“劝学”的“劝”是“劝说”的意思。正确答案:“锋利”改为“磨刀石”。改“劝说”为“勉励”。
最新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