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练习及答案

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3分)


正确答案:

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__________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__________的理想之风。


正确答案:
与民同乐  宁静祥和


下面句中加点的“而”字与“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C.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则》)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正确答案:D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由此观之,今之所谓圣人者,其与今之山人者一也,特有幸不幸之异耳。幸而能诗,则自称曰山人;不幸而不能诗,则辞却山人而以圣人名。幸而能讲良知,则自称日圣人:不幸而不能讲良知,则谢却圣人而以山人称。展转反复,以欺世获利。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夫名山人而心商贾,既已可鄙矣,乃反掩抽丰而显嵩少,谓人可得而欺焉,尤可鄙也!

请回答:

(1)这段文字的作者是谁属于哪个朝代

(2)概括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其与今之山人者一也

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

夫名山人而心商贾,既已可鄙矣


正确答案:

(1)李贽(2分),明代(2分)

(2)圣人山人本质相同,都是歌世获利之徒(3分)

(3)一:一样,相同(1分)穿斋:挖洞翻墙,偷窃(1分)(答出其中一个即可)鄙:鄙薄,轻视(1分)



解释下列诗文中加点的词语

(1)风暄草欲薰

(2)接天莲叶无穷碧

(3)喜把杭州作汴州

(4)远鸡数声灯火杳

(5)秋日荒凉石兽危


正确答案:
⑴ 花草香
⑵无尽、无边
⑶简直 
⑷昏暗不明
(5)端正


摘要:《小石潭记》练习及答案(人名)(朝代)文学家1、本文作者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1)水尤清冽()(2)佁然不动()(3)悄怆幽邃()(3)隶而从者()3、第一段作者从哪些反方面描绘了小石潭的美?(2分)4、“影布石上”的意思是鱼的影子投在石头上。请结合第二段内容,说说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有哪些。(2分)5、统观全文,小石潭合作者的遭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3分)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心乐之()(2)卷石底以出()(3)往来翕忽()(4)记之而去()7.翻译下列句子。(4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小石潭的幽深冷寂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B.第4段,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气氛。C.作者从听水声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

A.柳宗元

B.韩愈

C.刘长卿

D.刘禹锡


参考答案:A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韩愈。()


参考答案:错误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世隶耕( )

(2)即书诗四句( )

(3)父异焉( )

(4)称前时之闻( )


正确答案:
(1)属于(2)书写 (3)感到诧异(认为奇怪) (4)相当


第③段加点词“其”指的是,第④段加点词语“临时抱佛脚”在文中的意思是


正确答案:
青少年(1分)平时不读书,遇到新情况临时翻书慌忙应对(2分)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0—13题。(共10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以其境过清( ) (2)不可名状( )


正确答案:
(1)凄清    (2)说出


相关考题:

考题 翻译: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正确答案: 坐在石潭上,四周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心境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考题 下列文学作品中哪一项的作者与其他作品的作者不在同一个朝代()A.《醉翁亭记》B.《石钟山记》C.《小石潭记》D.《岳阳楼记》答案:C解析:《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石钟山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

考题 单选题《乡土中国》的作者经历几个“朝代”()A1B2C3D0正确答案: A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行,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奇树萃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滩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大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探究,练习】 一、背诵全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二、仔细品味下面一段文字,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种景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三、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单元介绍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游记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舒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 40 人。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 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 分)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设计,要求考生进行教学片段设计,撰写相关部分的教案。

考题 单选题《乡土中国》的作者经历几个“朝代”()A1B2C3D0正确答案: B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行,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奇树萃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滩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大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探究,练习】 一、背诵全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二、仔细品味下面一段文字,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种景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三、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单元介绍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游记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舒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 40 人。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 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从“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角度,写出你对《小石潭记》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答案:解析:可从写作背景-文本内容-文本特色等角度展开作答,无固定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下提供部分资料,供各位考生复习备考时参考。1.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2. 文本内容: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3.文本特色:《小石潭记》赏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4.文本结构: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考题 下列文学作品中哪一项的作者与其他作品的作者不在同一个朝代()A.《醉翁亭记》B.《石钟山记》C.《小石潭记》D.《岳阳楼记》答案:C解析:《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石钟山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

考题 在本文中,作者用例证分析法主要论述了以下问题。试从课文中,找出这些例证:1.作者认为诗歌欣赏是一种创作活动。2.作者认为诗歌欣赏需寻求言外之意。3.作者认为诗歌欣赏需要对诗歌中不连贯的语言进行“加工”,以便进行综合思考。答案:解析:在本文中,作者用例证分析法主要论述了以下问题。试从课文中,找出这些例证: 1.作者认为诗歌欣赏是一种创作活动。2.作者认为诗歌欣赏需寻求言外之意。3.作者认为诗歌欣赏需要对诗歌中不连贯的语言进行“加工”,以便进行综合思考。

考题 问答题文学作品小石潭记的作者是谁?正确答案: 小石潭记作者是柳宗元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翻译: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正确答案: 坐在石潭上,四周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心境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