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患儿,诊断为猩红热,为防止疾病传播,该患儿应隔离至()。A、体温正常B、症状消失C、青霉素治疗后10天D、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后E、症状完全消失,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后

3岁患儿,诊断为猩红热,为防止疾病传播,该患儿应隔离至()。

  • A、体温正常
  • B、症状消失
  • C、青霉素治疗后10天
  • D、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后
  • E、症状完全消失,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后

相关考题:

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为:①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②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③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患儿,6岁,高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有脓血便,诊断为中毒性菌痢该患儿应隔离至A、热退B、临床症状消失或3次大便培养阴性C、便常规正常D、便培养1次阴性即可E、隔离一周

患儿男,5岁。因高热、惊厥入院,后经诊断为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为防止疾病传播,护士应告知家长对患儿采取肠道隔离,时间是A、临床症状消失B、临床症状消失且便培养阴性C、便培养阴性1次D、便培养阴性2次E、便培养阴性3次

患儿3岁,诊断为猩红热,为防止疾病传播,该患儿应隔离至A、体温正常B、症状消失C、青霉素治疗后10天D、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后E、症状完全消失1周,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后

患儿男,3岁,3天前与1名猩红热患儿接触,既往没有猩红热病史。为防止该患儿发病,应采取的正确措施为A、口服SMZco 3天B、注射青霉素5天C、肌注丙种球蛋白D、接种疫苗E、干扰素

对该患儿采取的隔离措施中正确的是A.对患儿宜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3天B.对患儿宜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C.如有并发症,隔离至出疹后15天D.患儿的玩具应清洁后再保管起来E.患儿的衣被应暴晒1小时

下列疾病不需要严密隔离的是护士为该患儿提供的护理措施应除外A.剪短患儿指甲,避免抓破皮疹B.遵医嘱使用药物,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C.做好隔离,防止扩散D.用乙醇拭浴,及时降温E.适宜的温湿度

患儿,男,4岁。确诊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为预防传播,该患儿应隔离至() A给予胃肠道隔离B给予高蛋白饮食C酌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D记录排便的形状、次数E留取大便标本送检

为防止疾病的传播,该患儿应该A.呼吸道隔离B.接触隔离C.肠道隔离D.昆虫隔离E.飞沫隔离

患儿男性,4岁,确诊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为预防传播,该患儿应采取隔离措施直至A.临床症状消失SXB 患儿男性,4岁,确诊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为预防传播,该患儿应采取隔离措施直至A.临床症状消失B.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C.1次大便培养阴性D.2次大便培养阴性E.3次大便培养阴性

患儿男,3岁,因“发热、咳嗽、乏力、消瘦、盗汗15 d”来诊。查体:双肺呼吸音粗。胸部X线片:原发综合征。PPD试验(+++)。该患儿最可能的致病菌为A、人型结核杆菌B、牛型结核杆菌C、鸟型结核杆菌D、鼠型结核杆菌E、马型结核杆菌该患儿应用异烟肼的疗程为A、3~6个月B、6~9个月C、9~12个月D、12~18个月E、18~24个月为防止感染传播,对该患儿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A、呼吸道隔离B、体液隔离C、严格隔离D、接触隔离E、接种卡介苗

患儿,5岁,高热5天伴流涕、干咳、纳差;1天来全身出皮疹,为红色粟粒大小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A、风疹B、麻疹C、水痘D、幼儿急疹E、猩红热该患儿适宜的护理措施为A、多喂开水和热汤B、用乙醇擦浴降温C、喝姜汤或用姜汤水擦身D、应给予高脂肪、高维生素的食物E、及时注射胎盘球蛋白该患儿应隔离至A、隔离到起病后1周B、隔离到出疹后5天C、隔离到出疹后1周D、隔离到疹退后5天E、隔离到疹退后10天

患儿,男,7岁。发热1天,皮疹半日。查体:体温38.9℃,脉搏99次/分,呼吸25次/分;精神、面色可,头面部及躯干有散在的红色斑丘疹和疱疹,咽部轻度充血,余阴性。拟诊为水痘。向患儿家长解释该小儿的隔离期为A、至出疹后2天B、至出疹后3天C、至出疹后5天D、至出疹后14天E、至皮疹全部消退护士为该患儿提供的护理措施应除外A、剪短患儿指甲,避免抓破皮疹B、遵医嘱使用药物,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C、做好隔离,防止扩散D、用乙醇拭浴,及时降温E、适宜的温湿度

患儿男,4岁。确诊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为预防传播,该患儿应隔离至A、临床症状消失B、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C、1次大便培养阴性D、2次大便培养阴性E、3次大便培养阴性

患儿,6岁。高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有脓血便,诊断为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则该患儿应隔离至A、热退B、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C、便常规正常D、便培养1次阴性即可E、隔离1周

患儿3岁,诊断为猩红热,为防止疾病传播,该患儿应隔离至A.体温正常B.症状消失C.青霉素治疗后10天D.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后E.症状完全消失1周,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后

患儿男,5岁。因高热、惊厥入院,后经诊断为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为防止疾病传播,护士应告知家长对患儿采取肠道隔离,时间是A.临床症状消失B.临床症状消失且便培养阴性C.便培养阴性1次D.便培养阴性2次E.便培养阴性3次

3岁患儿,诊断为猩红热,为防止疾病传播,该患儿应隔离至A.青霉素治疗后10天B.症状消失C.体温正常D.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后E.症状完全消失,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后

患儿男,4岁。确诊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为预防传播,该患儿应隔离至A.临床症状消失B.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C.1次大便培养阴性D.2次大便培养阴性E.3次大便培养阴性

为预防水痘传染,对患儿应隔离至()。

患儿男,3岁,因“发热、咳嗽、乏力、消瘦、盗汗15d”来诊。查体:双肺呼吸音粗。胸部X线片:原发综合征。PPD试验(+++)。为防止感染传播,对该患儿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A、呼吸道隔离B、体液隔离C、严格隔离D、接触隔离E、接种卡介苗

3岁男孩,3天前与1名猩红热患儿接触,既往没有猩红热病史。为防止该患儿发病,应采取的正确措施为()A、口服SMZco3天B、青霉素5天C、肌注丙种球蛋白D、接种疫苗E、干扰素

7岁患儿,高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有脓血便,诊断为中毒型菌痢,该患儿应隔离至()A、便常规正常B、体温恢复正常C、便培养1次阴性D、便培养3次阴性

单选题患儿男,3岁,因“发热、咳嗽、乏力、消瘦、盗汗15d”来诊。查体:双肺呼吸音粗。胸部X线片:原发综合征。PPD试验(+++)。为防止感染传播,对该患儿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A呼吸道隔离B体液隔离C严格隔离D接触隔离E接种卡介苗

单选题7岁患儿,高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有脓血便,诊断为中毒型菌痢,该患儿应隔离至()A便常规正常B体温恢复正常C便培养1次阴性D便培养3次阴性

单选题患儿男,3岁,3天前与1名猩红热患儿接触,既往没有猩红热病史。为防止该患儿发病,应采取的正确措施为()A口服SMZco3天B注射青霉素5天C肌注丙种球蛋白D接种疫苗E干扰素

多选题患儿女性,5岁,发热、咽痛1天后出疹就医。查体:体温39.5℃,颜面潮红,口周苍白圈,咽喉红肿,咽部可见脓性分泌物和假膜形成,颈部、躯干、四肢见弥漫性红疹,高出皮肤,扪之粗糙,压之褪色,有痒感,疹间无正常皮肤。患儿初步诊断为猩红热。关于猩红热的传播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呼吸道传播B消化道传播C皮肤接触传播D猩红热患者是主要传染源E患儿应隔离到体温正常,症状消失F患儿应隔离到青霉素治疗后10天G患儿应隔离到临床症状消失,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后解除隔离H皮肤脱屑具有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