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电缆与控制电缆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A、20mmB、50mmC、80mmD、100mm

控制电缆与控制电缆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

  • A、20mm
  • B、50mm
  • C、80mm
  • D、100mm

相关考题:

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间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 A.15mmB.150mmC.180mmD.250mm

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交叉时,其最小距离不应小于0.5m。()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安装电缆时,1kV的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间距不应小于( )mm。A.10B.50C.100D.200

室内外电缆沟底敷设时,1kV的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间距不应小于()。A.35mmB.100mmC.350mmD.1000m

户内明设的低压电缆与高压电缆之间不应小于()毫米。A100B50C150D200

进入导航台的电缆距离导航台200米以外埋地,()不应小于0.7米。A、埋地深度B、电缆间距C、馈线间距D、电缆管道直径

低压电缆与控制电缆及高压电缆应分开敷设。当需要明敷时,其净宽距离不应小于()。A、100mmB、150mmC、200mmD、250mm

走线架多层敷设,其层间间距应符合()规定。A、电力电缆走线架间不宜小于0.3mB、通信电缆走线架与电力电缆走线架间不宜小于0.3mC、控制电缆走线架间不宜小于0.2mD、走线架上部距顶棚、楼板或梁等障碍物不宜小于0.3m

电缆布线要求:铠装的电缆在室内明敷时,水平敷设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m,垂直敷设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m,否则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但明敷在电气专用房间(如电气坚井、配电室、技术层等)内的除外。相同电压的电缆并列明敷时,电缆的净距离不应小于35mm,并不应小于()。1kv及以下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与1kv以上电力电缆宜()敷设。

相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并列敷设时,电缆的净距不应小于35mm,且不小于电缆外径;当在桥架、托盘和槽盒内敷设时,不受此限制。1kV及以下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与1kV以上电力电缆宜分开敷设。当并列明敷时其净距不应小于()mm。A、100B、150C、200D、250

电缆桥架多层敷设时,其层间距离一般为:控制电缆间不应小于()m;电力电缆间不应小于0.30m;弱电电缆与电力电缆间不应小于0.50m,如有屏蔽盖板可减少到0.30m;桥架上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应小于0.3m。A、0.2B、0.3C、0.4D、0.5

以下关于控制电缆的叙述,正确的有()。A、弱电信号、控制回路与强电信号、控制回路不应合用同一根控制电缆B、低电平信号与高电平信号回路不应合用同一根控制电缆C、交流断路器分相操作的各相弱电控制回路可合用同一根控制电缆D、弱电回路的每一对往返导线,可不属于同一根控制电缆。

电缆水平敷设时,控制电缆支持点间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大于()mm。A、400B、600C、800D、1000

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间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A、15mmB、150mmC、180mmD、250mm

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时,电缆总截面面积与桥架横断面面积之比,电力电缆不应大于(),控制电缆不应大于()。

测量管路与电缆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mm。

根据《中国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在托盘型走线架上可无间距敷设电缆。电缆总截面积与托盘内截断面积的比值,电力电缆不应大于(),控制电缆不应大于()。A、40%,40%B、40%,50%C、50%,40%D、50%,50%

防止施工中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混放,电缆分布不均甚至堆积乱放。在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之间,应设置层间()。

某工程电缆沟敷设电缆,施工过程状况应符合要求。电缆支架间距不应()。A、小于1mB、大于1mC、小于1.5mD、大于1.5m

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间的间距,不应小于()。A、50mmB、100mmC、150mmD、200mm

严禁将电缆直接搁置在蒸汽管道上,架空敷设电缆时,电缆与蒸汽管道的净距离,电力电缆不应于(),控制电缆不应少于()。

主厂房内架空电缆与热体管路应保持足够的距离,控制电缆不小于0.5m,动力电缆不小于1m。

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交叉时其最小距离不应小于0.5m。

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间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50mm。

电力电缆盒控制电缆不应分开排列。

填空题防止施工中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混放,电缆分布不均甚至堆积乱放。在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之间,应设置层间()。

多选题根据《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电缆在排管内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A电缆在排管内的敷设,应采用塑料护套电缆或裸铠装电缆B电缆排管应一次留足备用管孔数,但电缆数量不宜超过8根C排管孔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D穿电力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90mm,穿控制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7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