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锻试样直径或边长≤5mm时,顶锻前试样高度和顶锻后试样高度的允许偏差为()。A、±1mmB、±0.5mmC、±2mm

顶锻试样直径或边长≤5mm时,顶锻前试样高度和顶锻后试样高度的允许偏差为()。

  • A、±1mm
  • B、±0.5mm
  • C、±2mm

相关考题:

钢轨闪光焊的顶锻过程有()和可控顶锻两个阶锻。

下列有关CBR顶破强力试验说法正确的是()A.反映了土工合成材料抵抗各种法向动态应力的能力B.试样应采取φ300mm的原形试样5块C.顶压杆下降速度为60mm/min±5mm/minD.顶压杆直径为50mm、高度为100mm的圆锥体

预热闪光焊的顶锻是带电流顶锻。

在钢轨气压焊中顶锻过早或顶锻量过小,均可造成焊头出现过烧。

闪光对焊中有夹渣气泡或焊接不良现象的处理方法是,增加预热过程,提高顶锻前烧化,避免过早切断电流,加强顶锻速度与顶锻压力。

室温顶锻试样直径或边长710~30mm时,顶锻前试样高度和顶锻后试样高度允许偏差为()。A、±1mmB、±05mmC、±2mm

顶锻试样横截面尺寸S试验材料的尺寸()。A、相等B、不相等C、按规定缩小

在进行室温顶锻试验时,如果试亲直径或边长小于或等于()mm可用锤或锻打。A、15mmB、20mmC、18mm

顶锻试样直径或边长75~10mm时,顶锻前试样高度和顶锻后试样高度允许偏差为()。A、±1mmB、±0.5mmC、±2mm

含碳量较高的钢轨,气压焊热顶锻时,需()。A、缓慢顶锻B、急速顶锻C、减小顶锻量D、加大顶锻量

钢轨焊接顶锻参数主要包括有顶锻留量、()、顶锻速度以及有电顶锻留量或时间等参数。A、位置B、顶锻压力C、电压D、电流

闪光焊轨时,造成钢轨未焊透的原因可能是()。A、顶锻压力太大B、顶锻速度太高C、加热区过窄D、顶锻前连续闪光

预热闪光焊的顶锻是电流顶锻。

闪光对焊时,金属的结晶温度区间越大,半熔化区越宽,应采用()A、大顶锻压力和顶锻留量B、小顶锻压力和顶锻留量C、大顶锻压力和小顶锻留量D、小顶锻压力和大顶锻留量

顶锻变形量是顶锻压力的结果。在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的连续驱动摩擦焊时,顶锻变形量在()内。A、0.1~1mmB、1~6mmC、6~12mmD、12~15mm

摩擦焊的加压系统采用液压方式,具有足够大的顶锻力,所以顶锻不必趁热顶锻。

顶锻

顶锻速度应越快越好,顶锻速度取决于焊件材料的性能。

闪光对焊时,考虑两焊件因顶锻缩短而预留的长度称()A、顶锻留量B、闪光留量C、顶锻速度D、夹紧力

气压焊加压的方法有()A、定压顶锻法B、二段顶锻法C、加热法D、三段顶锻法

闪光对焊的工艺参数包括()、闪光留量、顶锻电流、顶锻留量、顶锻速度、夹具夹持力、预热温度、预热时间等。A、伸出长度B、闪光电流C、闪光速度D、顶锻压力

闪光对焊应选择调伸长度、烧化留量、顶锻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等焊接参数。连续闪光焊的留量应包括烧化留量、有电顶锻留量和无电顶锻留量;闪光-预热闪光焊的留量应包括一次烧化留量、()、二次烧化留量、有电顶锻留量和无电顶锻留量。A、顶锻留量B、烧化留量C、预热留量D、调伸长度

钢轨闪光焊时,当钢轨加热区扩大时,要使接口处产生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应当使()增大。A、顶锻速度B、顶锻加速度C、顶锻量D、顶锻时间

轻型击实试验的要求是()A、每个试样分三层,每层25击,击实后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试样的含水率应取2个代表性试样测定,差值应不大于1%B、每个试样分五层,每层27击,击实后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试样的含水率应取2个代表性试样测定,差值应不大于1%C、每个试样分三层,每层27击,击实后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10mm,试样的含水率应取2个代表性试样测定,差值应不大于1%D、每个试样分三层,每层25击,击实后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5mm,试样的含水率应取2个代表性试样测定,差值应不大于1%

单选题钢轨闪光焊时,当钢轨加热区扩大时,要使接口处产生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应当使()增大。A顶锻速度B顶锻加速度C顶锻量D顶锻时间

单选题闪光对焊时,考虑两焊件因顶锻缩短而预留的长度称()A顶锻留量B闪光留量C顶锻速度D夹紧力

单选题对硬度较大,形变硬化较强的金属,其伸出长度通常等于或大于工件的直径或厚度,需要()。A一次顶锻焊成B多次顶锻才能焊成C二次顶锻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