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锻变形量是顶锻压力的结果。在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的连续驱动摩擦焊时,顶锻变形量在()内。A、0.1~1mmB、1~6mmC、6~12mmD、12~15mm

顶锻变形量是顶锻压力的结果。在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的连续驱动摩擦焊时,顶锻变形量在()内。

  • A、0.1~1mm
  • B、1~6mm
  • C、6~12mm
  • D、12~15mm

相关考题:

钢轨连续闪焊的顶锻量小于预热闪光焊的顶锻量,这是因为加热区宽度小于预热闪光焊的加热区宽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由于钢轨连续闪光焊的加热区小于预热闪光焊的加热区宽度,故连续闪光焊的顶锻量小于预热闪光焊的顶锻量。()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连续驱动摩擦焊中能综合反应其他参数的是( )。A.摩擦变形量B.摩擦压力C.顶锻变形量D.顶锻压力E.转速

焊接顶锻时焊件端部的塑性变形量的大小与接头质量无关。

含碳量较高的钢轨,气压焊热顶锻时,需()。A、缓慢顶锻B、急速顶锻C、减小顶锻量D、加大顶锻量

钢轨闪光焊中,由于顶锻量、顶锻速度、温度分布、钢轨的机械性能、钢轨形状直接影响焊件的塑性变形抗力,因此这些参数也决定了()大小。A、顶锻量B、烧化量C、顶锻压力D、烧化速度

钢轨焊接顶锻参数主要包括有顶锻留量、()、顶锻速度以及有电顶锻留量或时间等参数。A、位置B、顶锻压力C、电压D、电流

钢轨连续闪焊的顶锻量小于预热闪光焊的顶锻量,这是因为加热区宽度小于预热闪光焊的加热区宽度。

闪光焊轨时,造成钢轨未焊透的原因可能是()。A、顶锻压力太大B、顶锻速度太高C、加热区过窄D、顶锻前连续闪光

钢轨闪光焊的顶锻过程有()和可控顶锻两个阶锻。

由于钢轨连续闪光焊的加热区小于预热闪光焊的加热区宽度,故连续闪光焊的顶锻量小于预热闪光焊的顶锻量。

预热闪光焊的顶锻是电流顶锻。

顶锻压力应能挤出变形中的有害杂质,并使接头金属得到锻造、结合紧密,晶粒细化,性能提高。在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的连续驱动摩擦焊时,顶锻压力常选为摩擦压力的2~3倍内,即()左右。A、10~20MPaB、20~40MPaC、80~170MPaD、180~300MPa

闪光对焊时,金属的结晶温度区间越大,半熔化区越宽,应采用()A、大顶锻压力和顶锻留量B、小顶锻压力和顶锻留量C、大顶锻压力和小顶锻留量D、小顶锻压力和大顶锻留量

()是摩擦焊中最主要的工艺参数,直接影响摩擦扭矩、摩擦加热功率、焊接温度与接头温度的分布、影响变形层的厚度、深塑区的位置和摩擦变形速度等。A、转速与摩擦力B、摩擦时间与摩擦变形量C、停车时间D、顶锻压力和顶锻变形量

摩擦焊的加压系统采用液压方式,具有足够大的顶锻力,所以顶锻不必趁热顶锻。

闪光对焊时,考虑两焊件因顶锻缩短而预留的长度称()A、顶锻留量B、闪光留量C、顶锻速度D、夹紧力

电阻对焊产生未焊透的原因可能是()引起的。A、接口处温度太低B、顶锻留量太小C、顶锻压力和顶锻速度低D、金属夹杂物太多

闪光对焊的工艺参数包括()、闪光留量、顶锻电流、顶锻留量、顶锻速度、夹具夹持力、预热温度、预热时间等。A、伸出长度B、闪光电流C、闪光速度D、顶锻压力

闪光对焊应选择调伸长度、烧化留量、顶锻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等焊接参数。连续闪光焊的留量应包括烧化留量、有电顶锻留量和无电顶锻留量;闪光-预热闪光焊的留量应包括一次烧化留量、()、二次烧化留量、有电顶锻留量和无电顶锻留量。A、顶锻留量B、烧化留量C、预热留量D、调伸长度

钢轨闪光焊时,当钢轨加热区扩大时,要使接口处产生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应当使()增大。A、顶锻速度B、顶锻加速度C、顶锻量D、顶锻时间

连续驱动摩擦焊中能综合反应其他参数的是()。A、摩擦变形量B、摩擦压力C、顶锻变形量D、顶锻压力E、转速

单选题钢轨闪光焊时,当钢轨加热区扩大时,要使接口处产生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应当使()增大。A顶锻速度B顶锻加速度C顶锻量D顶锻时间

多选题闪光对焊的工艺参数包括()、闪光留量、顶锻电流、顶锻留量、顶锻速度、夹具夹持力、预热温度、预热时间等。A伸出长度B闪光电流C闪光速度D顶锻压力

多选题连续驱动摩擦焊中能综合反应其他参数的是()。A摩擦变形量B摩擦压力C顶锻变形量D顶锻压力E转速

单选题闪光对焊时,考虑两焊件因顶锻缩短而预留的长度称()A顶锻留量B闪光留量C顶锻速度D夹紧力

多选题电阻对焊产生未焊透的原因可能是()引起的。A接口处温度太低B顶锻留量太小C顶锻压力和顶锻速度低D金属夹杂物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