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炉测温取样和出钢时,人员应避免();采用氧气烧出钢口时,手不应握在胶管()处。

倒炉测温取样和出钢时,人员应避免();采用氧气烧出钢口时,手不应握在胶管()处。


相关考题:

目测测温时,可根据钢的()判断出钢的实际温度。 A、尺寸大小B、形状C、颜色D、变形量

关于钢零件及钢部件的矫正和成型的说法,正确的有()。A、碳素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6℃时,不应进行冷矫正B、低合金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0℃时,不应进行冷矫正C、低合金结构钢和碳素结构钢在加热矫正时,加热温度均不应超过900℃D、采用热加工成型时,加热温度应控制在1000℃以上E、低合金结构钢和碳素结构钢在温度下降到700℃之前应结束加工

GB/T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中规定:取样和制备试样时,应避免由于机加工使表面产生硬化及过热而改变其力学性能()

出钢温度过低,浇注时将会造成(),甚至使全炉钢回炉处理。

焊接碳素钢氧气管道时,应采用()打底。A、碳素钢电焊B、亚弧焊C、氧气焊

倒炉测温取样和出钢时,人员应避免();采用氧气烧出钢口时,手不应握在胶管接口处。

关于在容器内衬胶、涂漆、刷环氧玻璃钢,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容器内衬胶、涂漆、刷环氧玻璃钢时,工作场所严禁明火B、在容器内衬胶、涂漆、刷环氧玻璃钢时,对这项工作有过敏性的人员谨慎参加C、在容器内衬胶、涂漆、刷环氧玻璃钢时,应打开人孔门及管道阀门,并进行强力通风D、在容器内衬胶、涂漆、刷环氧玻璃钢时,工作场所应备有泡沫灭火器和干砂等消防工具

电炉倾动机构(EBT炉除外)应使炉体向出钢槽方向倾动()度,确保炉内钢液在出钢时倾净。A、30°B、10°~15°C、40°~45°

冶炼中,炉气中的()遇到高温钢液时被分解成氢气和氧气。A、水蒸气B、炉尘C、含有氧气的氮气

转炉出钢时对出钢口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电炉出钢时(EBT炉除外)为了保证钢液全部出净电炉倾动机构应使炉体向出钢方向倾动()。A、15°~20°B、30°~35°C、40°~45°

为提高钢的性能,稀土合金一般在()加入钢中。A、兑铁前加入炉内B、出钢前加入炉内C、出钢时通过溜槽加入钢包中D、精炼后期或连铸加入

精炼炉采用喂线技术后,每喂100米线温降为2.0℃,正常周转热包出钢后软吹时温降1.5℃/min,冶炼一炉20CrMnTi时出钢前需要喂400m钛线,100mCa-Si线,出钢软吹10min后要1580℃温度上连铸,问精炼出钢前多少温度出钢?

当发生钢包漏钢时,如果正在出钢过程中,立即向上摇炉停止出钢,并分清以下情况,分别采取措施()A、出钢过程中包底漏钢,钢流较大时,在炉下坑处不开车,至钢水漏完;钢包刺钢或钢流比较小时,开至吊包位。负责人:炉下工B、出完钢开车过程中包底漏钢,如果钢水车可以运行,开至吊包位。负责人:炉下工C、包壁漏钢:当包壁漏钢,将车立即开出,开至吊包位。负责人:摇炉工D、开至吊包位后,炼钢工立即组织钢水倒包。负责人:炼钢工

采用偏心炉底出钢,可以减轻出钢过程钢的二次氧化,减少钢中氢、氧、氮及夹杂物含量。

烧氧气时手要攥在胶管与氧气管()处。A、接口B、胶管C、氧气管D、铁管

为提高钢的性能,希土合金一般在()加入钢中。A、对铁前加入炉内B、出钢前加入炉内C、出钢时加入钢包中D、精炼后期加入

应控制炼钢炉出钢量,防止炉外精炼时发生溢钢事故。

()必须注意观察炉内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撤离,以防喷溅烧伤。A、兑铁B、倒炉C、烧出钢口时D、出钢

终点出钢时,确定钢水温度应采用()。A、钢样判温B、火焰判温C、渣样判温D、测温枪测温

做弯管通球试验时的球应采用()。A、钢球B、铜球C、胶球D、木球

各种引上管引入人(手)孔通道时,管口不应突出墙面,应终止在墙体内()毫米处,并应封堵严密,抹出()。

兑铁水、倾炉取样出钢时禁止人员穿越炉前区域,行车指挥人员站在炉前()扇形面外。A、90B、120C、150

倒取无菌溶液时手应握于()。

单选题兑铁水、倾炉取样出钢时禁止人员穿越炉前区域,行车指挥人员站在炉前()扇形面外。A90B120C150

填空题倒炉测温取样和出钢时,人员应避免();采用氧气烧出钢口时,手不应握在胶管接口处。

单选题关于在容器内衬胶、涂漆、刷环氧玻璃钢,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容器内衬胶、涂漆、刷环氧玻璃钢时,工作场所严禁明火B在容器内衬胶、涂漆、刷环氧玻璃钢时,对这项工作有过敏性的人员谨慎参加C在容器内衬胶、涂漆、刷环氧玻璃钢时,应打开人孔门及管道阀门,并进行强力通风D在容器内衬胶、涂漆、刷环氧玻璃钢时,工作场所应备有泡沫灭火器和干砂等消防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