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弯道中心线曲线半径大于200米时,必须进行弯道曲线加宽。

当弯道中心线曲线半径大于200米时,必须进行弯道曲线加宽。


相关考题:

进行线路大修时,曲线半径()时,曲线不进行轨距加宽。

曲线线路最小曲线半径应根据车辆运行速度和轴距的大小来确定。当弯道转角小于90°时,矿车运行速度小于1.5m/s时,最小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轴距的();若矿车运行速度大于1.5m/s时,最小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轴距的();若矿车运行速度大于3.5m/s时,最小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轴距的()。

汽车在既有纵坡又有弯道的路段上行驶时,曲线内侧行车轨迹较道路中线处短,因而车行道内侧的纵坡相应大于道路中线处的设计纵坡;又由于半径小的曲线上有超高,故车行道外侧纵坡常大于道路的设计纵坡;为了保证汽车在小半径曲线路段上安全而不降速行驶,应将弯道处的纵坡()。

下列关于园路平面线型设计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加宽值与车体长度的平方成正比B、弯道中心线平曲线半径R≥200m时可不必加宽C、曲线加宽值与弯道半径成反比D、为使直线路段上的宽度逐渐过渡到弯道上的加宽值,不能设加宽缓和段

园路的曲线加宽值与与弯道半径成()。

车辆弯道行驶时,为保证安全要求弯道上部分应为圆弧曲线,称为()。A、平曲线B、竖曲线C、弯道超高D、弯道超宽

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由于前后轮的轮迹不同,前轮的转弯半径大,后轮的转弯半径小。因此,弯道内侧的路面要适当加宽,成为曲线加宽。

采用复合圆弧曲线时,弯道顶处半径最大、两侧半径逐渐变小。

复合圆弧曲线在弯道顶处半径()。A、最小B、最大C、不变D、不限

复合圆弧曲线由多个不等半径的圆弧曲线复合而成,弯道顶处半径最小,两侧半径逐渐变大。

平曲线内侧加宽的条件是()。A、弯道半径小于100mB、弯道半径小于等于250mC、车道宽度小于3.50mD、行车视距不满足停车视距

由于汽车弯道行驶的前轮轮迹大后轮轮迹小,出现轮迹内移现象,称为()。A、平曲线B、竖曲线C、曲线加宽D、弯道超高

下面关于园路曲线加宽表述正确的是()。A、曲线加宽值与车体长度的平方成正比B、曲线加宽值与弯道半径成反比C、弯道中心线平曲线半径R≥20m时可不必加宽D、为使直线路段上的宽度逐渐过渡到弯道上的加宽值,需设加宽缓和段

设计时,决定某一弯道加宽值的因素有()。A、设计车速、设计交通量B、弯道半径、公路等级C、弯道半径、地形D、公路等级、地形

在高速公路中,若某平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则该弯道可以不设缓和曲线。()

为缩短运距,减少巷道掘进量,弯道曲线半径越小越好。

小半径弯道上,行车道加宽的目的是()。A、适应车辆行驶轨迹加宽的需要B、改变平曲线半径,提高行车速度C、保证行车时视线不被遮挡

在曲线上挂车时,应正确调整钩位,将两钩头()扳动,使两车钩纵中心线相近,并将两车钩各开六七成位置,以加大接触面。A、向弯道外侧B、向弯道内侧C、一向弯道内侧,一向弯道外侧D、向车辆纵中心线

当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单选题小半径弯道上,行车道加宽的目的是()。A适应车辆行驶轨迹加宽的需要B改变平曲线半径,提高行车速度C保证行车时视线不被遮挡

填空题园路的曲线加宽值与与弯道半径成()。

判断题采用复合圆弧曲线时,弯道顶处半径最大、两侧半径逐渐变小。A对B错

单选题平曲线内侧加宽的条件是()。A弯道半径小于100mB弯道半径小于等于250mC车道宽度小于3.50mD行车视距不满足停车视距

单选题由于汽车弯道行驶的前轮轮迹大后轮轮迹小,出现轮迹内移现象,称为()。A平曲线B竖曲线C曲线加宽D弯道超高

多选题下面关于园路曲线加宽表述正确的是()。A曲线加宽值与车体长度的平方成正比B曲线加宽值与弯道半径成反比C弯道中心线平曲线半径R≥20m时可不必加宽D为使直线路段上的宽度逐渐过渡到弯道上的加宽值,需设加宽缓和段

单选题车辆弯道行驶时,为保证安全要求弯道上部分应为圆弧曲线,称为()。A平曲线B竖曲线C弯道超高D弯道超宽

单选题下列关于园路平面线型设计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加宽值与车体长度的平方成正比B弯道中心线平曲线半径R≥200m时可不必加宽C曲线加宽值与弯道半径成反比D为使直线路段上的宽度逐渐过渡到弯道上的加宽值,不能设加宽缓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