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轴承内孔在刮研时,其研点除点数和表面粗糙度要达到精度要求外,一般还要求研点的显示()硬一些。A、前端B、中间C、后端D、两端

滑动轴承内孔在刮研时,其研点除点数和表面粗糙度要达到精度要求外,一般还要求研点的显示()硬一些。

  • A、前端
  • B、中间
  • C、后端
  • D、两端

相关考题:

用铰刀从工件孔壁上切除微量金属层,以( )的方法称为铰孔A.提高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值B.提高其尺寸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值C.降低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D.提高其尺寸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

刮削精度是以工件表面上25×25mm2的面积内均匀分布研点的点数来表示,点数越多,精度越高:点数越少,精度越差。()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滑动轴承装配时,为提高()轴瓦孔应与轴进行研点配刮。A.工作效率B.配合精度C.使用寿命D.形状精度

对于成型零件的设计,除了要满足强度和刚度方面的要求外,还应该满足()的要求。A精度和表面粗糙度B精度C表面粗糙度

用芯棒研点,修刮内柱外锥式滑动轴承外套的内锥孔时,接触点要求在每25mmX25mm内保证12-16点。

加工小型立式轴承座的孔时:①轴承孔的加工精度为IT7,表面粗糙度为0.2μm;②固定孔的加工精度为IT10,表面粗糙度没有要求。采用()加工后的精度即可达到要求。A、刨削B、车削C、铣削D、钻削

大量加工深孔工件,其工件直径在φ30,加工精度要求达到IT6,表面粗糙度Ra1.6MM,宜采用()加工。A、枪孔钻B、麻花钻C、双刃错齿内排屑深孔钻D、喷吸钻

刮研修复工艺能获得很高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接触精度和很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剖分式滑动轴承装配时,为提高()轴瓦孔应与轴进行研点配刮。A、工作效率B、配合精度C、使用寿命D、形状精度

刮研时,根据工件()要求,平面刮削分为粗刮、细刮、精刮和刮花。A、表面粗糙度B、精度C、大小D、位置精度

对开式滑动轴承研刮的目的是什么?对下瓦刮研有哪些要求?

用铰刀从工件孔壁上切除微量金属层,以()的方法称为铰孔。A、提高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值B、提高其尺寸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值C、降低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D、提高其尺寸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

轴类零件的技术要求中,有形状和位置精度要求外,还有()要求。A、尺寸精度B、表面粗糙度C、锥度精度D、尺寸和表面粗糙度

同轴孔系除孔本身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外,最主要的技术要求还有各孔之间的()误差。A、平行度B、同轴度C、垂直度

同轴孔系除孔本身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外,最主要技术要求还有各孔之间的()误差。A、平行度B、同轴度C、垂直度

刮削滑动轴承内孔时,若研点两端硬,中间软,可以减少摩擦,防止漏油。

铰孔可达到()精度。A、精度可达到IT7级,表面粗糙度可达到Ra1.6μmB、精度可达到IT8级C、表面粗糙度可达到Ra0.8μmD、精度可达到IT6级,表面粗糙度可达到Ra0.8μm

刮削大型机床床身的双矩形导轨时,除用校准工具合研显点外,还必须用()和()配合测量导轨的几何精度,以达到规定的导轨精度要求。

检验刮削精度,用25mm2的正方形方框内的研点数的多少来确定,研点数达到8~16个点时,精刮结束

内柱外锥式滑动轴承装配时,要以()为基准研点,配刮轴承的外圆锥面。A、轴承座B、主轴C、标准锥套D、轴承外套的内孔

内柱外锥式滑动轴承装配时,要用芯棒研点,修刮轴承外套的内锥孔。并保证前、后轴承孔的()A、位置度B、同轴度C、形状精度D、表面粗糙度

在刮削滑动轴承时,当普通滑动轴承的直径为≤120mm时,那么在25mm*25mm正方形内研点数应为()点。A、5B、15C、20D、25

粗刮轴瓦时,轴瓦内表面研点数为()点(25mm×25mm)研点分布要均匀。A、8~10B、12~14C、14~16D、16~18

密封结合面的一般平面刮研精度约为每25mm×25mm内研点数为()。A、5~8B、8~12C、12~16D、16~20

对精度要求高的滑动轴承,最后还要进行研抛光,使轴瓦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为()μm。A、0.1~0.05B、0.2~0.1C、0.4~0.2D、0.8~0.4

刮瓦时,刮研点数要求在25³25mm2范围内不少于()。A、4点B、6点C、8点D、10点

刮削精度是以工件表面上25×25mm2的面积内均匀分布研点的点数来表示,点数越多,精度越高:点数越少,精度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