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加工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切削力;精加工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表面粗糙度。()

粗加工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切削力;精加工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表面粗糙度。()


相关考题:

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 ),切削温度( )。

精加工时,()要根据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来确定。 A、进给量B、切削速度C、切削力D、切削深度

华中世纪星系统数控车床程序段G71U2R1.8P100Q200X1Z0.2F460的意义是()A、外径粗切削循环,粗加工是X方向进给量2,X方向退刀量1.8,精加工从100行开始到200行结束,进给量为X1;Z0.2以460r/min的速度加工。B、端面粗切削循环,粗加工是X方向进给量2,Z方向退刀量1.8,精加工从100行开始到200行结束,进给量为X1;Z0.2以460r/min的速度加工。C、外径粗切削循环,精加工是X方向进给量2,Z方向进给量1.8,粗加工从100行开始到200行结束,进给量为X1;Z0.2以460r/min的速度加工。D、端面粗切削循环,粗加工是X方向进给量2,Z方向进给量1.8,精加工从100行开始到200行结束,进给量为X1;Z0.2以460r/mm的速度加工。

粗加工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选用切削用量时,应首先选择()。A、进给量B、切削深度C、切削速度D、切削厚度

在精加工时,切削深度及进给量小,切削力及变形小,可以修正粗加工时产生的()。A、上差B、下差C、公差D、误差

选择镗削用量的顺序是()。粗加工时,镗削用量选择的总原则是先效率,后精度;精加工时,镗削用量选择的总原则是先精度,后效率。A、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B、背吃刀量、进给量、切削速度C、进给量、背吃刀量、切削速度

()时选用较小切削深度与进给量,以降低表面粗糙度值。A、试切加工B、精加工C、半精加工D、粗加工

精加工硬度不高的工件时应选用()A、较低高的转速B、较小的进给量C、较高的转速D、较大的进给量

粗加工和精加工在选择()时是不同的。A、切削深度B、进给量C、切削速度D、装夹方式E、刀具角度

华中世纪星系统数控车床程序段格式G72W(△d)R(e)P(ns)Q(nf)X(△u)Z(△w)F(f)T(t)S(s)中所表示的意思()A、端面粗切削循环,粗加工是X方向进给量△d,X方向退刀量e,精加工从ns行开始到nf行结束,进给量为X△u;Z△w以fr/mm的转速加工B、外圆粗切削循环,粗加工是X方向进给量△d,X方向退刀量e,精加工从ns行开始到nf行结束,可以在此调用子程序,进给量为X△u;Z△w以fr/mm的转速加工C、端面粗切削循环,粗加工是X方向进给量△d,X方向退刀量e,精加工从ns行开始到nf行结束,进给量为X△u;Z△w以fr/mm的转速加工,使用对零件外轮廓无要求D、外圆粗切削循环,粗加工是X方向进给量△d,X方向退刀量e,精加工从ns行开始到nf行结束,进给量为X△u;Z△w以fr/mm的转速加工,从开始到结束段必须是连续递增或递减的形状

精加工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表面粗糙度。

粗铣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表面粗糙度。

精铣时,限制进给量的主要因素是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和工件在切削力作用下的变形。

表面粗糙度要求高时,精加工时进给量选择应大些。

精铣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A、切削力B、表面粗糙度C、表面硬度D、加工余量

精加工时,进给量主要受到()的限制。A、表面粗糙度B、尺寸公差C、加工精度D、表面强度

精加工时,进给量主要受到表面粗糙度的限制。

粗加工和精加工在选择()不同。A、切削深度B、进给量C、切削速度D、装夹方式E、刀具角度

精铣时,限制进给量的主要因素是加工精度和材料的硬度。

精铣时,限制进给量的主要因素是加工精度和()。A、平行度B、垂直度C、表面粗糙度

精铣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A、铣削力B、表面粗糙度C、尺寸精度

精加工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A、表面粗糙度B、切削力C、尺寸精度D、刀具材料

粗加工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切削力。

精加工时,限制进给量的主要因素是()。A、表面粗糙度B、加工精度C、工艺系统振动D、工艺系统刚度

填空题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切削温度()。

判断题粗加工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切削力。A对B错

判断题精加工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表面粗糙度。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