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改善T10A锻造后的组织状态,一般应采用的热处理工艺是()A、正火B、完全退火C、去应力退火D、球化退火

为了改善T10A锻造后的组织状态,一般应采用的热处理工艺是()

  • A、正火
  • B、完全退火
  • C、去应力退火
  • D、球化退火

相关考题:

为改善T12A钢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状态,一般预先热处理采用的方法是()。 A、正火B、完全退火C、球化退火D、扩散退火

卸扣必须是锻造的,一般使用15号钢锻造后经过热处理而制成的。()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用45钢制造机床齿轮,其工艺路线为:锻造→正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磨加工。说明各热处理工序中材料使用状态下的组织。

C618机床变速箱齿轮选用45钢制造,其工艺路线为: 下料→锻造→正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高频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精磨。 说明各热处理工序的目的和各热处理后的组织。

为了改善T12A钢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状态,一般预先热处理采用的方法是()。A、正火B、完全退火C、球化退火D、扩散退火

为了改善T12A钢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状态,一般预先热处理的方法是()。A、正火B、完全退火C、球化退火D、扩散退火

为了改善T12钢的机械性能和组织状态,一般采用的预先热处理方法是完全退火。

为了改善T12钢(1.15<c%<1.24)的机械性能和组织状态,一般采用的预先热处理方法是完全退火。

为改善低碳钢加工性能,应采用()热处理工艺。A、正火B、退火C、淬火D、回火

为了提高冷冲模的硬度和耐磨性,应采用的热处理工艺是()A、正火B、淬火后低温回火C、调质D、淬火后中温回火

主轴毛坯锻造后需进行()热处理,以改善切削性能。A、正火B、调质C、淬火D、退火

卸扣一般都是锻造的,锻造后须经热处理,以消除卸扣在锻造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增加卸扣的韧性。

单个光滑塞规的加工工艺是()。A、划线、锯、锉、磨、热处理B、划线、钻孔、磨、热处理C、车、磨、热处理、研磨D、锻造、磨、热处理、研磨

锻造加热温度对锻造工艺影响很大。加热的目的是()。    A、提高变形能力B、降低变形能力C、获得所需的室温平衡组织D、改善室温平衡组织

焊后热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同时清除焊接残余应力。

热处理裂纹,锻造折叠,磨削裂纹等称为()工艺缺陷。

用9SiCr钢制作园板牙,其工艺路线如下:  下料→锻造→球化退火→机械加工→淬火→低温回火  试分析各热处理工序的作用,并说明热处理后的组织。   1.主轴应采用何种材料? 2.热处理工序的作用?  3.轴颈表面和心部的组织?

高温高压管道焊接后一般采用高温回火工艺进行热处理。

45调质钢要求有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所以这种钢常采用()的热处理工艺方法进行热处理,使用状态下的组织为()

焊后热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焊接组织和性能,同时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某凸轮原用40 Cr钢制造其加工工艺路线为:锻造——正火——机加工——调质——精加工——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磨加工 试说明三道热处理的目的。若改用20Cr制造,请问:改用20Cr钢能否采用原40Cr钢得热处理工艺?为什么? 改用20Cr钢应采用何种热处理工艺?

问答题拟用T10制造形状简单的车刀,工艺路线为: 锻造—热处理—机加工—热处理—磨加工 (1)试写出各热处理工序的名称并指出各热处理工序的作用; (2)指出最终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及大致硬度; (3)制定最终热处理工艺规定(温度、冷却介质)

判断题为了改善T12钢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状态,一般采用的预先热处理方法是完全退火。A对B错

判断题为了调整硬度,便于切削加工,低碳钢、低碳合金钢在锻造后应采用正火热处理。A对B错

单选题锻造加热温度对锻造工艺影响很大,加热的目的是()。A提高变形能力B降低变形能力C获得所需的室温平衡组织D改善室温平衡组织

问答题现有一批45钢普通车床传动齿轮,其工艺路线为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回火。试问锻后应进行何种热处理?为什么?

单选题Cr12和Cr12MoV一般用作冷作模具钢,其在锻造之后常采用什么热处理工艺作为预先热处理工艺()。A等温球化退火B调质处理C高温回火D正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