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顶面相对于理论高度的极限偏差为±10mm。

轨道顶面相对于理论高度的极限偏差为±10mm。


相关考题:

用以确定公差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的是()。 A、极限偏差B、标准公差C、基本偏差D、标准偏差

五跨关节中间跨为过渡跨,过渡跨两接触线屋脊处导线高度应高出正常高度40mm,允许偏差为±10mm。

扶手高度的允许偏差为()。A、3mmB、4mmC、5mmD、10mm

通用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的轨道顶面基准点的标高相对于设计标高的最大允许偏差为±()mm。A、5B、10C、15D、20

基本偏差是确定()相对于()的极限偏差。A、偏差,公差B、基本尺寸,零线位置C、基本尺寸,极限尺寸D、公差带,零线位置

下列孔与基准轴配合,不一定能组成间隙配合的是()A、孔的上、下极限偏差均为正值B、孔的上极限偏差为正,下极限偏差为负C、孔的上、下极限偏差均为负值D、孔的上极限偏差为零,下极限偏差为负

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和下偏差的是()。A、极限偏差B、标准公差C、基本偏差D、标准偏差

用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一个极限偏差,叫做()。A、基本偏差B、极限偏差C、公差D、标准公差

轨道平车整车要求底架组成后,宽度的极限偏差为±5mm,底架的对角线差不应大于(),两心盘中心距的极限偏差为基本尺寸的±0.8%。A、15mmB、12mmC、1.2mmD、0.12mm

台后.涵洞两侧基坑回填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A、±30mmB、±50mmC、±10mm

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相对高差及平面位置允许偏差为()。A、±0.1mmB、±0.3mmC、±0.5mm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相对高差及平面位置允许偏差为()。A、±0.1mmB、±0.3mmC、±0.5mmD、±1mm

用精调测量系统通过精调装置将轨道调整到设计位置。高程允许偏差为(),中线允许偏差为()。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相对高差及平面位置允许偏差为()。

195、混凝土支承层采用立模现浇方法施工时,模板安装中线位置允许偏差(),顶面高程允许偏差(),内侧宽度允许偏差()。A、10mm;3mm;±10mmB、10mm;±3mm;+10,0mmC、8mm;3mm;±10mm

地漏安装高度应以地漏篦子顶面低于其周围地面多少尺寸()A、地漏安装高度应以地漏篦子顶面低于其周围地面5mmB、地漏顶面可以低于其周围地面10mm

起升高度是指起重机运行轨道顶面到取物装置上极限位置的垂直距离,通常用吊钩时,算到吊钩钩环最低点。

轨距偏差即在轨顶面以下()处量得的左右两轨内侧距离相对于标准轨距的偏差。A、10mmB、12mmC、14mmD、16mm

相邻吊弦点接触线高度施偏差为±10mm。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GB/T 15361—2009)规定,在垂直于小车运行方向的平面内,两根轨道顶面的高低偏差值△H不得大于轨距的(),最大值不得超过10mm。A、0.1%B、0.15%C、0.5%D、1%

校正高度(近似于真高)是().A、修正仪表误差后的气压高度B、修正相对于标准大气的温度偏差后的指示高度C、修正相对于标准大气的温度偏差后的密度高度

电除尘器现场安装对钢支柱安装的要求,柱距安装偏差为柱距的多少?极限偏差为()。A、1‰,±7mmB、1.5‰,±7mmC、1‰,±10mmD、1.5‰,±10mm

斗轮机啃轨的原因()。A、传动系统偏差过大;B、结构变形;C、轨道安装误差过大;D、轨道顶面有冰或油污。

填空题用精调测量系统通过精调装置将轨道调整到设计位置。高程允许偏差为(),中线允许偏差为()。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相对高差及平面位置允许偏差为()。

单选题地漏安装高度应以地漏篦子顶面低于其周围地面多少尺寸()A地漏安装高度应以地漏篦子顶面低于其周围地面5mmB地漏顶面可以低于其周围地面10mm

单选题台后.涵洞两侧基坑回填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A±30mmB±50mmC±10mm

判断题相邻吊弦点接触线高度施偏差为±10mm。A对B错

判断题起升高度是指起重机运行轨道顶面到取物装置上极限位置的垂直距离,通常用吊钩时,算到吊钩钩环最低点。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