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过程是吸收的逆过程,理论上压力较低为好,为何实际生产中,塔302压力却高于塔301?

解析过程是吸收的逆过程,理论上压力较低为好,为何实际生产中,塔302压力却高于塔301?


相关考题:

下列是化学反应的是()。 A、碱洗塔吸收氯化氢B、水洗塔吸收氯化氢C、解析塔解析出氯化氢D、中和槽除汞

下列不是化学反应的是()。 A、水洗塔吸收氯化氢B、碱洗塔吸收氯化氢C、解析塔解析出氯化氢D、以上都不是

对于稳定收油流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油由系统进稳定塔、吸收塔、解析塔B、汽油由系统进稳定塔、吸收塔、再吸收塔C、汽油由系统进稳定塔、再吸收塔、解析塔D、汽油由系统进再吸收塔、吸收塔、解析塔

从以下()方面可以理解解析与吸收是一个相反的过程 A.解析过程的方向与吸收相反B.解析的必要条件与吸收相反C.不利于吸收的因素均有利于解析D.有关解析的计算都可以应用吸收的公式,只是要把推动力颠倒过来

吸收塔的吸收过程是吸热过程。

从以下()方面可以理解解析与吸收是一个相反的过程A、解析过程的方向与吸收相反B、解析的必要条件与吸收相反C、不利于吸收的因素均有利于解析D、有关解析的计算都可以应用吸收的公式,只是要把推动力颠倒过来

吸收塔的吸收过程是()过程。

吸收塔的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筛板塔、填料塔、泡罩塔、浮阀塔等。生产中常见的吸收塔是()。

解吸是吸收的逆过程。

吸收解析系统停车,终止加热系统关闭()。A、解析塔直接蒸汽热源B、解析塔间接蒸汽热源C、急冷排放解析塔热源D、急冷排放液浓缩塔热源

环氧吸收塔加入消泡剂时()。A、贫液进料量增大B、通过解析塔循环气量增大C、解析塔压差降低D、解析塔上塔液位升高

关于理论板说法正确的是()A、板式塔中的塔板B、蒸馏的实际传质传热过程是在理论板上进行的C、填料塔中不存在理论板的说法D、相同条件下,理论板是塔分离的极限能力

对降低干气中C3以上组分没有起作用的是()。A、增加吸收塔吸收剂量B、提高解析塔底温度C、降低吸收剂温度D、控制好再吸收塔压力

按吸收过程分,有()和()之分,本岗位塔301粗汽油吸收富气中C3、C4组份属于(),吸收过程中有()的产生。

从过程特点来看,吸收解析是()的过程。

吸收解析塔塔盘的形式及层数分别是()。A、吸收塔单溢流浮阀30层,解析塔双溢流浮阀15层B、吸收塔双溢流浮阀30层,解析塔单溢流浮阀18层C、吸收塔单溢流浮阀30层,解析塔单溢流浮阀18层

生产中用稳定汽油作吸收剂吸收富气中的C3,C4组份,此吸收过程是()A、化学吸收B、物理吸收

工业生产上最早出现的典型板式塔,广泛应用于生产中的精馏、吸收、解吸等传质过程中,这种塔是板式塔中的()。A、浮阀塔B、筛板塔C、泡罩塔D、网孔板塔

实际塔板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使两相达到平衡,因此在()上的分离过程是一种理想情况。A、实际塔板B、理论塔板C、提馏段D、精馏段

在脱硫过程中为何采用较低的吸收温度和较高的再生温度?

吸收塔操作是物理吸收过程。

由分馏来的的粗汽油进入()顶部作为吸收剂。A、稳定塔B、解析塔C、再吸收塔D、吸收塔

塔设备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生产中的传热过程。

在吸收塔和再吸收塔吸收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吸收又有化学吸收。()

用乙醇胺吸收某酸性气体,该过程为中速反应,因而吸收采用板式塔较鼓泡塔有利于气体的吸收。

单选题吸收解析塔塔盘的形式及层数分别是()。A吸收塔单溢流浮阀30层,解析塔双溢流浮阀15层B吸收塔双溢流浮阀30层,解析塔单溢流浮阀18层C吸收塔单溢流浮阀30层,解析塔单溢流浮阀18层

判断题解析塔底过高,使大量C3、C4解吸到吸收塔中。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