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罐进行清罐作业时,当罐内油气浓度超过所储油品爆炸下限的()时,禁止入罐作业。A、10%B、20%C、30%D、40%

油罐进行清罐作业时,当罐内油气浓度超过所储油品爆炸下限的()时,禁止入罐作业。

  • A、10%
  • B、20%
  • C、30%
  • D、40%

相关考题:

论是否有焊接、敲击等,受限空间内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挥发物的浓度都应满足以下条件:() A、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O.5%(体积);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0.2%(体积)B、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O.5%(体积);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0.2%(体积)C、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O.5%(体积);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0.2%(体积)D、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2%(体积);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2%(体积)

某油库6号油罐清罐作业时,清罐前计量油罐内剩余油品12253kg,清罐作业时清出油品11958kg,则清罐损耗量和清罐损耗率分别为()。 A.-295kg,2.47%B.295kg,2.47%C.-295kg,2.41%D.295kg,2.41%

关于油罐大呼吸损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发油作业停止后,随着蒸发的进行,罐内压力又将回升,不久又会将罐内混合气体排出罐外,这种现象称之为回逆呼出,它被归入大呼吸损耗B.油罐进行收油作业时,罐内油面不断上升,罐内气体受到压缩而使压力升高,致使呼吸阀打开,将罐内的混合油气排出罐外,造成油品损耗C.油罐不论是在收发油品,还是静止储存油品,都会发生大呼吸损耗D.油罐在静止储存油品时不会发生大呼吸损耗

当油罐内油品温度低于闪点,其蒸气浓度又处于爆炸范围内而油罐内液位很低时,可能是( )。A.爆炸后燃烧B.稳定燃烧C.燃烧后爆炸D.爆炸后不再燃烧

当罐内油气浓度低于该油品爆炸的下线()%时,允许作业人员在无防护措施情况下进入油罐作业,且每次作业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A、1B、2C、4D、20

当油罐内油品温度低于闪点,其蒸气浓度又处于爆炸范围内而油罐内液位很时,其火灾和爆炸可能是()。A、爆炸后燃烧B、稳定燃烧C、燃烧后爆炸D、爆炸后不再燃烧

清洗油罐时,当油罐及其作业场所的油气浓度超过爆炸下限的()时,其方圆35m范围内应列为爆炸危险场所。A、10%B、20%C、25%D、30%

油罐在进行清罐作业时,罐内氧含量必须达到()。A、18%B、20%C、21%

当罐内油气浓度达到该油品爆炸下限的()以下时,即可进行罐油渣的排除工作。A、10%B、15%C、20%D、25%

清罐需进入油罐作业时,每隔()小时对罐内氧含量和可燃气体浓度复测一次,复测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作业。A、1B、2C、1.5D、0.5

当油罐及其作业场所的油气浓度超过爆炸下限的20%时,其方圆35m范围内应列为爆炸危险场所。

在清罐时油罐内油蒸汽浓度不大于爆炸极限的()。

重质油品油罐内蒸发的油品蒸气浓度小于爆炸下限浓度,遇到火源,可能在罐内发生爆燃。

只有油罐内油品静止时,才能进行油罐取样。

当油罐内油品温度为30℃时,油品的实际体积()其标准体积。

油罐收油作业时,若罐内蒸汽浓度较大,油品损耗就小。( )

当油罐内油品的温度为80℃时,油罐的实际容积值()该罐容积。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确定

进入油罐内进行清洗作业前,不需要对油罐内的()进行检测确认。A、水分含量B、氧气含量C、硫化氢浓度D、油气浓度

当油罐内油品的温度为0℃,油罐的实际容积值()该罐容积。A、大于B、小于C、等于D、确定

进行清罐作业时,清罐前油罐剩余的油品数量就是清罐损耗量。

某油库6号油罐清罐作业时,清罐前计量油罐内剩余油品12253kg,清罐作业时清出油品11958kg,则清罐损耗量和清罐损耗率分别是()。A、-295kg,2.47%B、295kg,2.47%C、-295kg,2.41%D、295kg,2.41%

清罐作业使用电气时,应注意在油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的25%时,禁止在该区域使用(移动)电源线路。

清罐作业前和进罐作业中应在测定含氧量的同时测定罐内可燃气体的浓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含19.5%~23.5%为合格B、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C、油罐内取样分析应有代表性、全面性D、作业期间至少每隔4小时对含氧量和可燃气体浓度复测一次

进入油罐内进行清洗作业前,需要对油罐内的水分含量、氧气含量、硫化氢浓度、油气浓度 进行检测确认。

为了降低油品损耗,应尽量减少()。A、罐内油品B、油罐体积C、罐内油气空间D、油罐周转次数

判断题当油罐及其作业场所的油气浓度超过爆炸下限的20%时,其方圆35m范围内应列为爆炸危险场所。A对B错

单选题当油罐内油品温度低于闪点,其蒸气浓度又处于爆炸范围内而油罐内液位很时,其火灾和爆炸可能是()。A爆炸后燃烧B稳定燃烧C燃烧后爆炸D爆炸后不再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