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渗氮层硬度低的方法之一是第一阶段氨分解率偏高。

防止渗氮层硬度低的方法之一是第一阶段氨分解率偏高。


相关考题:

碳氮共渗层的硬度比渗氮层硬度低,脆性小。()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渗碳层比渗氮层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所以零件经渗碳后不需再进行热处理。()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渗氮是使工件表面形成氮化物层来提高硬度和耐磨性。A对B错

渗氮是使工件表面形成氮化物层来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一般情况下对于要求渗氮层深度硬度高、梯度小、变形小的精密工件应选择进行()工艺。A、等温渗氮B、二段渗氮C、三段渗氮D、抗蚀渗氮

钢经渗氮后,渗氮层硬度达到()HV。A、1250-1500B、950-200C、750-900D、400-700

碳氮共渗层的硬度比渗氮层硬度低,脆性小。

混炼时软化剂多加会造成胶料()。A、可塑度、硬度和密度偏低B、可塑度低、硬度和密度偏高C、可塑度偏高、硬度和密度偏低

说明渗氮层硬度低的形成原因,怎样预防和补救?

渗氮和()相比,渗氮具有更高的表面强度和耐磨性,渗氮后表面硬度可达950-1200HV,相当于65-72HRC。A、渗碳B、渗硼C、渗钒D、渗硫

渗碳和渗氮相比,渗氮具有更高的表面强度和耐磨性,渗氮后表面硬度可达950-1200HV,相当于65-72HRC。

关于对钢表面热处理描述正确的是:()A、可以通过表面淬火提高表面硬度B、可以通过表面渗氮处理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另外,渗氮层还具有耐蚀性C、和渗氮相比,通常钢件渗碳后具有更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D、表面热处理的目的是在改变表面性能的同时也是芯部的性能得到改变

渗硼后金属表面具有极高的硬度,渗硼钢的硬度、耐磨性、耐热性能均高于渗碳钢和渗氮钢。

碳氮共渗表面的氮质量分数过高,会出现黑色组织,将使接触疲劳强度降低;氮质量分数过低,使渗层过冷奥氏体稳定性降低,淬火后在渗层中出现托氏体网,共渗件不能获得高的强度和硬度。所以碳氮共渗表面的最佳碳氮浓度为:wC=0.8~0.95%;wN=()。A、0.1~0.20%B、0.25~0.4%C、0.45~0.50%D、0.55~0.60%

造成渗氮件渗氮层深度过浅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止?

分析渗氮件渗氮层强度丕均匀的原因并简述解决方法。

碳氮共渗件淬火后渗层最外表面硬度最高。

钢经渗氮后,渗氮层硬度达到()HV。A、1250~1500B、950~1200C、750~900D、400~700

渗碳层比渗氮层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所以零件经渗碳后不需再进行热处理。

碳氮共渗层承受冲击的能力比渗碳层低但比渗氮层高。

滴定法测定水中氨氮(非离子氨)时,蒸馏时pH过高能促使有机氮的水解,导致结果偏高。

同一钢种,渗碳后的表层硬度高于渗氮的表层硬度。()

碳氮共渗件不能获得高的强度与硬度,以及理想的残余压应力,主要是渗层的碳氮浓度高造成的。

判断题碳氮共渗件不能获得高的强度与硬度,以及理想的残余压应力,主要是渗层的碳氮浓度高造成的。A对B错

多选题关于对钢表面热处理描述正确的是:()A可以通过表面淬火提高表面硬度B可以通过表面渗氮处理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另外,渗氮层还具有耐蚀性C和渗氮相比,通常钢件渗碳后具有更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D表面热处理的目的是在改变表面性能的同时也是芯部的性能得到改变

单选题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气体氮碳共渗的温度与渗层厚度的关系是()A温度越高,渗层越薄B温度越低,渗层越厚C温度越高,渗层越厚D渗层厚度不随温度变化

判断题碳氮共渗层承受冲击的能力比渗碳层低但比渗氮层高。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