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麦矮秆育种上,最广泛采用的矮源是日本的()和()。
在小麦矮秆育种上,最广泛采用的矮源是日本的()和()。
相关考题:
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B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D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
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易染锈病小麦F1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此种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程①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过程④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C、过程②利用原理是染色体畸变D、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小麦中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有高秆抗病小麦进行自交,后代中出现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四种类型的比例是59:16:16:9,则两基因间的交换值是()A、30%B、32%C、40%D、60%
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三组实验:第一组是:DDTT×ddtt→F1(自交)→F2→选取矮秆抗锈病品种连续自交、筛选第二组是:DDTT×ddtt→F1,并将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然后染色体加倍第三组是: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试问:第二组育种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在培育中首先要应用花药离体培养方法,然后用()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A、Ddrr×ddRrB、DdRR×ddrrC、DdRr×ddrrD、DDRr×ddrr
问答题简述小麦矮腥黑穗病的发生规律和流行条件,与小麦印度腥黑穗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