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粒高秆的麦田里,偶然发现一株白粒矮秆优质小麦,欲在两三年内能获得大量的白粒矮秆麦种,通常用的育种方法是()A、自交育种B、诱变育种C、人工嫁接D、单倍体育种
在红粒高秆的麦田里,偶然发现一株白粒矮秆优质小麦,欲在两三年内能获得大量的白粒矮秆麦种,通常用的育种方法是()
- A、自交育种
- B、诱变育种
- C、人工嫁接
- D、单倍体育种
相关考题:
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为显性。锈病是锈菌引起的,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有人做了如下实验:让高秆抗锈病与矮秆不抗锈病的两个品种杂交,F1全为高秆抗锈病,F1自交得F2419株,其中高秆抗锈病为236株、高秆不抗锈病为78株、矮秆抗锈病79株、矮秆不抗锈病为26株。试分析回答:通过后代表现型的数量关系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定律。
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易染锈病小麦F1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此种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程①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过程④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C、过程②利用原理是染色体畸变D、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科学家们用长穗偃麦草(二倍体)与普通小麦(六倍体)杂交培养小麦新品种----小偃麦。相关实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小偃麦中有个品种为蓝粒小麦(40W+2E),40W来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2E表示携带有控制蓝色色素合成基因的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若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则蓝粒单体小麦(40W+1E),这属于()变异。为了获得白粒小偃麦(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缺少),可将蓝粒单体小麦自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两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分别为()和(),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产出的后代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
小麦中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有高秆抗病小麦进行自交,后代中出现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四种类型的比例是59:16:16:9,则两基因间的交换值是()A、30%B、32%C、40%D、60%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A、Ddrr×ddRrB、DdRR×ddrrC、DdRr×ddrrD、DDRr×ddrr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杂交亲本基因型为()。A、Ddrr×ddRrB、DdRR×ddrrC、DdRr×ddrrD、DDRr×ddrr
单选题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分配。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B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C以上两株亲本的表现型相同,基因型相同D以上两株亲本的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同
问答题在红粒小麦和白粒小麦杂交试验中,当F2分离为红、白两种粒色,其比例为3:1时,说明几对基因在起作用?其比例为15:1时,说明几对基因在起作用?其比例为63:1时,说明几对基因在起作用?
问答题科学家们用长穗偃麦草(二倍体)与普通小麦(六倍体)杂交培养小麦新品种——小偃麦。相关实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1)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子一代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所得的子一代不育,可用_______处理子一代幼苗,获得可育的小偃麦。(2)小偃麦中有个品种为蓝粒小麦(40W+2E),40W来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2E表示携带有控制蓝色色素合成基因的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若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则蓝粒单体小麦(40W+1E),这属于_______变异。为了获得白粒小偃麦(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缺少),可将蓝粒单体小麦自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两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产出的后代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3)为了确定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需要做细胞学实验进行鉴定。取该小偃麦的_______作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其中_______期细胞染色体最清晰。
单选题在红粒高秆麦田里,偶然发现一株白粒矮秆(均为隐性)优质小麦,欲在两三年内能获得大量的白粒矮秆麦种,通常用的育种方法是()A基因工程B自交育种C人工嫁接D单倍体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