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提出,西方应该与印度结盟以遏制中国的崛起。()A.Y.是B.N.否

【判断题】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提出,西方应该与印度结盟以遏制中国的崛起。()

A.Y.是

B.N.否


参考答案和解析
D

相关考题:

“软实力”的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原院长( )首先提出来的。 A、约瑟夫•奈B、保罗•肯尼迪C、塞缪尔•亨廷顿D、福山

《大国的兴衰》的作者是( ) A、塞缪尔•亨廷顿B、阿诺德•汤因比C、夏伊勒D、保罗•肯尼迪

随着中国快速崛起,大国博弈将被彻底终结。(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在西方之外,一个在文化上、在制度上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中国正在崛起,开始与西方平起平坐,这对西方来说是从没有过的,对于近代中国来说也是没有过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它就要冒一种风险: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为它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所抵消。以下国家的发展史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的是()①17991814年的法国②19331945年的德国③19331945年的美国④19361945年的日本

邮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反映的是()。A.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广大亚非拉国家掀起不结盟运动C.亚非国家寻求紧密的团结与合作D.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和多强并起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增强,和平与发展是主流,大国关系已经不再是零和游戏关系,而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大国之间寻求互相共赢的合作已经成为主流,对抗只能导致两败俱伤,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可想象,也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崛起在影响和改变着世界,世界也在认识和应对一个崛起的中国,这种“成长中的烦恼”是正常的。我们应该心平气和,以大国的风度应对世界对中国发展的过度反应。文段中“成长中的烦恼”指的是:A: 中国对世界的依赖逐渐加深B: 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C: 中国影响和改变世界的力量远不够D: 世界各国对中国崛起的过度反应

习近平在《上海联合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 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表示:“美国正试图与这个崛起中的大国合作,推动其崛起成为一个对全球安全、稳定和繁荣的积极贡献者。”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并将致力推进建设中美“积极合作而全面的关系”。这些表明()。A.中美两国的外交目标和利益追求完全相同B.奥巴马希望美国与中国共同合作、主宰世界C.希拉里访华预示着美国放弃对中国的敌视政策D.中美两国在国际上应承担大国责任

中国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A.大国结盟B.周边结盟C.独立自主D.地区结盟

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中国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时作出的理性选择。以下各国的近现代的历史最能为我国和平崛起提供正面经验的是()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日本在近代跻身世界强国之列C、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成为世界上超级大国D、二战结束后德国的重新崛起

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外普遍推行的政策是()A、结盟政策B、集团政策C、与大国建立合作的政策D、不结盟政策

以()为标志的新兴大国的崛起,其中以()力量为主的群体性大国的崛起格外引人注目。A、“G20峰会”B、“金砖四国”C、非东方D、非西方

“金砖四国”为标志的新兴大国的崛起,其中以非西方力量为主的群体性大国的崛起格外引人注目。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崛起》指出:“张伯伦(1937年任英国首相)的“贡献”是,愿意考虑欧洲本身的领土变更,以加速对德让步的步伐。”张伯伦执政时期英国对德国的“贡献”有() ①德国出兵莱茵非军事区,没有反击 ②德国吞并奥地利,平静接受 ③慕尼黑阴谋,出卖他国利益 ④对德宣而不战,错失良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在1964年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是()。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它就要冒一种风险: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为它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所抵消。”以下国家的发展史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的是() ①1799——1814年的法国 ②1933——1945年的德国 ③1933——1945年的美国 ④1936——1945年的日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下列史实能体现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有()。①走向联合的欧洲②东欧剧变③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④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振兴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的军事战略目标是称霸南亚,遏制中国,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大国A、印度B、日本C、新加坡D、印度尼西亚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二战后)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这实际上反映了二战后()A、美苏间同盟关系得到加强B、两个阵营包括了世界所有国家C、美苏在世界格局中的支配地位D、美苏争夺霸权的战争不断升级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工作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在与缅甸谈判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美国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C、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出席了日内瓦会议D、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同第三世界广泛结盟

单选题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二战后)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这实际上反映了二战后()A美苏间同盟关系得到加强B两个阵营包括了世界所有国家C美苏在世界格局中的支配地位D美苏争夺霸权的战争不断升级

判断题保罗·肯尼迪确认了工业化进程引发的地缘政治变迁。A对B错

单选题下列史实能体现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有()。①走向联合的欧洲②东欧剧变③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④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振兴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A 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广大亚非拉国家掀起不结盟运动C 亚非国家寻求紧密的团结与合作D 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

多选题以()为标志的新兴大国的崛起,其中以()力量为主的群体性大国的崛起格外引人注目。A“G20峰会”B“金砖四国”C非东方D非西方

单选题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崛起》指出:“张伯伦(1937年任英国首相)的“贡献”是,愿意考虑欧洲本身的领土变更,以加速对德让步的步伐。”张伯伦执政时期英国对德国的“贡献”有() ①德国出兵莱茵非军事区,没有反击 ②德国吞并奥地利,平静接受 ③慕尼黑阴谋,出卖他国利益 ④对德宣而不战,错失良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判断题“金砖四国”为标志的新兴大国的崛起,其中以非西方力量为主的群体性大国的崛起格外引人注目。A对B错

单选题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它就要冒一种风险: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为它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所抵消。”以下国家的发展史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的是() ①1799——1814年的法国 ②1933——1945年的德国 ③1933——1945年的美国 ④1936——1945年的日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