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它就要冒一种风险: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为它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所抵消。”以下国家的发展史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的是() ①1799——1814年的法国 ②1933——1945年的德国 ③1933——1945年的美国 ④1936——1945年的日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它就要冒一种风险: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为它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所抵消。”以下国家的发展史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的是() ①1799——1814年的法国 ②1933——1945年的德国 ③1933——1945年的美国 ④1936——1945年的日本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以下关于租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租借是指一国根据条约将其部分领土租借或抵押给另一个国家B.在国际法上,租借是领土取得和变更的一种形式C.租借可以分为自愿租借和强行租借两种D.租借限制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大国的兴衰》的作者是( ) A、塞缪尔•亨廷顿B、阿诺德•汤因比C、夏伊勒D、保罗•肯尼迪

如果一个Web站点利用IIS建立在NTFS分区,那么可以通过分级机制对它进行访问控制。在这种分级访问控制中,系统首先检查【 】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新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材料中“这场战争”是指()。 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战争D、越南战争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它就要冒一种风险: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为它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所抵消。以下国家的发展史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的是()①17991814年的法国②19331945年的德国③19331945年的美国④19361945年的日本

在谈到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时,毛泽东说抗日战争的作战形式中,主要的是运动战,其次就要算是游击战了。我们说,整个战争中,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这不是说: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不重要。”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是A.战略防御阶段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B.是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抗日作战方式C.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D.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在临床上,我们要对患者作诊疗检查,就要选择一些检查手段进行,患者因此受益木九十它的直接效应,如果患者因此检查发生一些不可避免的伤害,成为间接效应。在临床活动中,对于患者出现不良后果风险的现象有合理解释作用的原则是()A. 风险效应原则B. 双重效应原则C. 健康效应原则 D. 代价效应原则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A.美国B.英国C.俄国D.法国

大国为核心的集团所组成的格局是由于实力结构和()所组成的格局。A、地域结构B、共同癖好C、战略关系D、领土扩张

根据保罗·肯尼迪,大战略的症结在于:()A、政策B、战略C、战术D、政治

保罗·肯尼迪指出:大战争的症结在于()A、军事实力B、双方力量悬殊C、利益驱动D、政策

“战争是文化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这句话是谁说的?()A、H.G.威尔斯B、马基雅维利C、克劳塞维茨D、保罗·肯尼迪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崛起》指出:“张伯伦(1937年任英国首相)的“贡献”是,愿意考虑欧洲本身的领土变更,以加速对德让步的步伐。”张伯伦执政时期英国对德国的“贡献”有() ①德国出兵莱茵非军事区,没有反击 ②德国吞并奥地利,平静接受 ③慕尼黑阴谋,出卖他国利益 ④对德宣而不战,错失良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A、日本B、俄国C、德国D、英国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它就要冒一种风险: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为它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所抵消。”以下国家的发展史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的是() ①1799——1814年的法国 ②1933——1945年的德国 ③1933——1945年的美国 ④1936——1945年的日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在近代中国,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英国B、日本C、沙俄D、法国

在新兴产业中进行竞争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是正确的进入时间。在下列()情况下,企业早期进入新兴产业是有利的。A、开辟市场代价高昂B、产业早期和发展后的竞争和市场有很大不同C、与新的小企业竞争代价高昂D、企业的形象和名望对顾客至关重要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二战后)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这实际上反映了二战后()A、美苏间同盟关系得到加强B、两个阵营包括了世界所有国家C、美苏在世界格局中的支配地位D、美苏争夺霸权的战争不断升级

国家领土是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的地球的特定部分,它包括()A、陆地领土B、拟制领土(如使领馆)C、浮动领土(如军舰)D、陆地领土的无限高的上空

单选题根据保罗·肯尼迪,大战略的症结在于:()A政策B战略C战术D政治

单选题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二战后)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这实际上反映了二战后()A美苏间同盟关系得到加强B两个阵营包括了世界所有国家C美苏在世界格局中的支配地位D美苏争夺霸权的战争不断升级

问答题“修昔底德陷阱”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专有概念,被许多西方学者视为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的规律。根据一些西方学者统计,在1495—1975年间,欧洲共发生了119次大国战争,其中崛起大国与霸权国同时参加对立双方作战的战争有64次,占全部大国战争的54%。这些西方学者从历史考察中得出了“新兴崛起大国与现存霸权大国之间战略冲突不可避免”的结论。今天,有些人以这一旧逻辑来观察中美关系,认为中美之间也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那么,“修昔底德陷阱”到底是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的规律,还是只是人们对过去国际关系中大国冲突与战争的一种习惯性的心理联系和暗示?习近平主席认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可见,“修昔底德陷阱”并不是一种现实的客观存在,而是由大国之间主观上相互战略误判引起的。这种战略误判,包括对自己和对方战略实力的误判,对国际环境、时代特征、时代潮流的误判,对对方战略意图的误判,对其他主要大国战略意图的误判,对自己国内政治经济军事发展形势的误判,等等。在这些误判的基础上,就可能制定错误的战略决策、采取错误的战略行动,从而导致大国冲突和战争的发生。谈谈你对“修昔底德陷阱”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说明中国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不定项题国家领土是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的地球的特定部分,它包括()A陆地领土B拟制领土(如使领馆)C浮动领土(如军舰)D陆地领土的无限高的上空

单选题在新兴产业中进行竞争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是正确的进入时间。在下列()情况下,企业早期进入新兴产业是有利的。A开辟市场代价高昂B产业早期和发展后的竞争和市场有很大不同C与新的小企业竞争代价高昂D企业的形象和名望对顾客至关重要

单选题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崛起》指出:“张伯伦(1937年任英国首相)的“贡献”是,愿意考虑欧洲本身的领土变更,以加速对德让步的步伐。”张伯伦执政时期英国对德国的“贡献”有() ①德国出兵莱茵非军事区,没有反击 ②德国吞并奥地利,平静接受 ③慕尼黑阴谋,出卖他国利益 ④对德宣而不战,错失良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多选题从总体上讲,南海海上安全形势基本处于可控状态,但仍然存在较为严峻的挑战。岛礁被侵占、海域被蚕食,资源被掠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主要表现在()。A周边国家侵占中国海上领土B域外大国加紧介入南海问题C南海地区局势渐趋复杂D局部战争不断发生

单选题大国为核心的集团所组成的格局是由于实力结构和()所组成的格局。A地域结构B共同癖好C战略关系D领土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