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线铁路隧道要求工期36个月,全长7.5km,只有进出口有进洞条件,隧道中间高洞口低,出口洞口段有20m长的坡积层,厚度较厚;进口段为风化岩有部分节理判定为Ⅲ级围岩,进洞施工时为旱季。问题:1.该隧道进洞应采取什么措施简述其施工步骤。2.隧道应采用何种施工方案3.请简述该隧道洞身段的主要施工步骤。4.列表叙述本隧道主要施工安全控制重点。

某单线铁路隧道要求工期36个月,全长7.5km,只有进出口有进洞条件,隧道中间高洞口低,出口洞口段有20m长的坡积层,厚度较厚;进口段为风化岩有部分节理判定为Ⅲ级围岩,进洞施工时为旱季。
问题:
1.该隧道进洞应采取什么措施简述其施工步骤。
2.隧道应采用何种施工方案
3.请简述该隧道洞身段的主要施工步骤。
4.列表叙述本隧道主要施工安全控制重点。


参考解析

解析:1.进口宜采取小导管超前注浆加固围岩,台阶法短进尺开挖,锚喷支护紧跟,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的进洞措施。其施工步骤为:(1)小导管注浆;(2)上台阶开挖;(3)隧道拱顶锚喷支护;(4)下台阶开挖;(5)边墙锚喷支护;(6)底部开挖;(7)仰拱施作。出口宜采取长管棚支护,短进尺开挖,锚喷支护紧跟,尽早成环的技术措施,其施工步骤为:(1)长管棚钻孔、插管、注浆;(2)围岩开挖;(3)格栅架立;(4)混凝土喷射;(5)底部开挖;(6)仰拱施作。
2.采用的施工方案是:
进出口两个作业面同时掘进,进口采取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的方法进洞,出口采取长管棚超前支护的方法进洞,洞身采取全断面开挖,锚喷初期支护,有轨出碴,扒碴机装岩、电动车牵引梭矿车运碴,初期压入式通风,后期混合式通风,液压台车进行模筑衬砌。
3.该隧道洞身段的主要施工步骤是:
(1)开挖;(2)通风;(3)出碴;(4)支护;(5)仰拱与填充;(6)挂铺防水板;(7)衬砌;(8)沟槽。
4.主要施工安全控制重点见下表:

相关考题:

隧道洞口的主要作用有( )。A.承受围岩压力B.承受结构自重C.防止洞口塌方D.保持仰坡和边坡稳定E.防止围岩风化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约130m,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94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微风化黑云母+长花岗岩,局部有微风化黄斑岩脉穿插。围岩以Ⅳ-V类为主,进口段为Ⅱ一Ⅲ类围岩,岩体裂隙不甚发育,稳定性较好。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积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水系较发达。施工单位采用新奥法施工,Ⅱ-Ⅲ类围岩采用松动爆破,Ⅳ-V类围岩采用定向爆破方案。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 (1)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 (2)为满足防尘要求,项目部采取了“湿式凿岩标准化,个人防护普遍化”。 问题: 1.根据本隧道围岩状况,施工单位采用的爆破方案是否正确?应采取何种爆破方法?2.试述隧道钻爆方法有几种炮眼?各种爆破方法首先起爆的是什么炮眼?3.改正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错误做法。 4.第(2)条措施中,隧道防尘措施不完整,请补充。

我国南方某两车道隧道呈南北向展布,隧道最大埋深为80m;隧道全长470m。隧道进出口段的围岩为较软岩,岩体破碎,且BQ值<250。隧道洞口覆盖层较薄,有坍方、落石等危害,且有较大的偏压。隧道施工地段无有害气体。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之后,及时施作第一次衬砌,通过施工中的监控量测,确定围岩变形稳定之后,修筑防水层及施作第二次衬砌。根据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按所处地层划分,本隧道属于( )隧道。   A、软土   B、浅埋   C、瓦斯   D、岩石2、本隧道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为( )。   A、掘进机法   B、新奥法   C、盖挖法   D、盾构法3、洞口围岩为( )级。   A、Ⅱ   B、Ⅲ   C、Ⅳ   D、Ⅴ4、隧道进出口处宜设置( )。   A、涵洞   B、通道   C、明洞    D、暗洞5、按隧道长度划分,本隧道属于( )隧道。   A、特长   B、长   C、中   D、短

某高速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约130m,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94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微风化黑云母+长花岗岩,局部有微风化黄斑岩脉穿插。围岩以Ⅳ—V类为主,进口段为Ⅱ—Ⅲ类围岩,岩体裂隙不甚发育,稳定性较好。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积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水系较发达。施工单位采用新奥法施工,Ⅱ—Ⅲ类围岩采用松动爆破,Ⅳ—Ⅴ类围岩采用定向爆破方案。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1)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2)为满足防尘要求,项目部采取了“湿式凿岩标准化,个人防护普遍化”。问题:1.根据本隧道围岩状况,施工单位采用的爆破方案是否正确应采取何种爆破方法2.试述隧道钻爆方法有几种炮眼各种爆破方法首先起爆的是什么炮眼3.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改正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错误做法。5.第2条措施中,隧道防尘措施不完整,请补充。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某新建铁路隧道,隧道长2600m,进口段为风化岩,节理发育、破碎,围岩为Ⅳ级,出口段为堆积层,厚度较厚,围岩为Ⅵ级,正洞围岩均为Ⅲ级。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为赶在雨季前实现进洞目标,项目部确定了出口段施工顺序,工艺流程图详见下图。 事件二,项目部制定的量测大纲,其中必测项目只有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和二次衬砌后净空变化三项。总工程师审核后,发现存在问题,退回要求修改补充。 事件三,隧道掘进进度计划为平均单口开挖循环进尺为2.8m,综合循环时间为12.4h。假定按三班制组织施工,每月作业时间为30d,考虑工程环境和时间利用率后的修正系数为0.85。隧道除进、出口外不具备进洞作业条件,进口洞口施工需1个月,出口洞口施工需3个月,进、出口同时开工,平行作业(不考虑两个工作面相向施工临近贯通相距8循环进尺一方要撤出对工期的影响)。 问题 1.针对事件一,指出图中A、B所代表的施工工艺名称。 2.针对事件.二,指出还缺少几项必测项目,并补充项目内容。 3.根据事件三,通过理论计算给出隧道单口月开挖进度(a-整数)。 4.针对事件三,通过计算给出进、出口掘进的长度(取整数)和该隧道从开工至贯通所需要的时间(取1位小数)。

某单线铁路隧道要求工期祁个月,全长7. 5km,只有进出口有进洞条件,隧道中间高洞口低,出口洞口段有20m长的坡积层,厚度较厚;进口段为风化岩有部分节理判定为Ⅲ级围岩,进洞施工时为旱季。进口段有一段60m富水断层破碎带。出口段有一段石灰岩地质,可能有溶洞。进口段施工时,已做好初期支护的断层破碎带发生坍塌,掌子面与洞口被隔断,有4名工人没有及时撤离被堵在洞内,身体没有受伤。问题:1.简述安全穿越富水断层带的主要措施?2.出口段石灰岩地质施工前后要做哪些防范措施?3.应采取哪些救人措施?

A施工单位承建某新建单线铁路隧道,隧道全长1280m。根据设计图纸,进口段50m埋置较深,出口段30m埋置较浅,设计围岩级别均为V级,石质比较破碎。洞身部分除进、出口段外围岩级别主要为II级,局部节理较发育地段围岩级别为III级,地下水木发育。在施工前及施工中有以下情况发生:事件一,进口段正洞施工时,施工单位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刚进洞即发生塌方事故,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事件二,由于该隧道围岩中基本没有裂隙水,且钻孔时高压水有时不足,钻爆作业时粉尘特别大,施工队采取加强通风的措施,但效果不明显。事件三,进出口段V级围岩段开挖支护完成后,同时进入洞身II、III级围岩地段施工,假定每一单口循环开挖进尺为2.50m,平均综合循环时间为12h,剩余20m后由出口端单口开挖。问题1.指出事件一中造成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2.针对事件二,还可采取什么措施有效降低粉尘?3.针对事件三,进入洞身II、III级围岩地段后多少天可实现隧道贯通。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建某新建铁路隧道,隧道长2600m,进口段为风化岩,节理发育、破碎,围岩为Ⅳ级,出口段为堆积层,厚度较厚,围岩为Ⅵ级,正洞围岩均为Ⅲ级。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事件一:为赶在雨季前实现进洞目标,项目部确定了出口段施工顺序,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事件二:项目部制定的量测大纲,其中必测项目只有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两项。总工程师审核后,发现存在问题,退回要求修改补充。事件三:隧道掘进进度计划为平均单口开挖循环进尺为2.8m,综合循环时间为12.4h。假定按三班制组织施工,每月作业时间为30d,考虑工程环境和时间利用率后的修正系数为0.85。隧道除进、出口外不具备进洞作业条件,进口洞口施工需1个月,出口洞口施工需3个月,进、出口同时开工,平行作业(不考虑两个工作面相向施工临近贯通相距B循环进尺一方要撤出对工期的影响)。问题:1.针对事件一,指出图中A、B所代表的施工工艺名称。2.针对事件二,指出隧道监控量测必测项目。3.根据事件三,通过理论计算给出隧道单口月开挖进度(取整数)。4.针对事件三,通过计算给出进、出口掘进的长度和该隧道从开工至贯通所需要的时间。

某单线铁路隧道要求工期祁个月,全长7. 5km,只有进出口有进洞条件,隧道中间高洞口低,出口洞口段有20m长的坡积层,厚度较厚;进口段为风化岩有部分节理判定为Ⅲ级围岩,进洞施工时为旱季。问题:1.该隧道进洞应采取什么措施?简述其施工步骤。2.隧道应采用何种施工方案?决定施工方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请简述该隧道洞身段的主要施工步骤。4.列表叙述本隧道主要施工安全控制重点。

隧道洞口应严格执行()原则。加强洞口段超前支护和边仰坡防护设计,埋深较浅的隧道洞口段应采用明洞或半明半暗法进洞。

隧道洞口施工时,不良地质段应在进洞前对地表、仰坡进行防护,并施作()。A、锚杆B、管棚C、超前支护

某2车道隧道长2320m,两洞口埋深均在15m以上,隧道围岩为花岗岩、洞口段为强风化软弱带,洞身段围岩为III、IV、V类及断层破碎带。隧道工期为24个月,试简述施工方法、工区划分,各区的劳动组织及主要开挖、支护、衬砌机具设备。

Ⅱ级围岩地层条件洞口地段,合理的进洞方法为()。A、全断面法B、长台阶法C、短台阶法D、分布开挖法

隧道洞口一般是穿越山体表层,周围岩石往往风化极为严重,稳定性差。常见的洞口加固方案有()A、洞口桩基加B、洞口钢架支承C、洞口大管棚支护措施D、洞口套拱超前小导管辅助进洞措施

问答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Ⅴ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Ⅴ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标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 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 (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 (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 (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左线隧道按长度划分属于哪一种?说明理由。

问答题某单线铁路隧道要求工期36个月,全长7.5km,只有进出口有进洞条件,隧道中间高洞口低,出口洞口段有20m长的坡积层,厚度较厚;进口段为风化岩有部分节理判定为Ⅲ级围岩,进洞施工时为旱季。进口段有一段60m富水断层破碎带。出口段有一段石灰岩地质,可能有溶洞。进口段施工时,已做好初期支护的断层破碎带发生坍塌,掌子面与洞口被隔断,有4名工人没有及时撤离被堵在洞内,身体没有受伤。 1.简述安全穿越富水断层带的主要措施? 2.出口段石灰岩地质施工前后要做哪些防范措施? 3.应采取哪些救人措施?

多选题隧道洞口的主要作用有()。A承受围岩压力B承受结构自重C防止洞口塌方D保持仰坡和边坡稳定E防止围岩风化

问答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问题:左线隧道按长度划分属于哪一种?从隧道进出口标高分析,该隧道设计中宜采用哪种形式的纵坡?分别说明理由。

问答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问题: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哪些?

问答题背景资料 某单线铁路隧道要求工期36个月,全长7.5km,只有进出口有进洞条件,隧道中间高洞口低,出口洞口有20km长的坡积层,厚度较厚;进口段为风化岩有部分节理判定为Ⅲ级围岩,进洞施工时为旱季。 问题 1、该隧道进洞应采取什么措施?简述其施工步骤。 2、隧道应采用何种施工方案?决定施工方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简述该隧道洞身段的主要施工步骤。 4、列表叙述本隧道主要施工安全控制重点

单选题隧道何处应加强衬砌,加强衬砌段的长度应根据地形、地质和环境条件确定?(  )AⅠ级围岩段B中间段CⅡ级围岩段D洞口段

多选题隧道洞口一般是穿越山体表层,周围岩石往往风化极为严重,稳定性差。常见的洞口加固方案有()A洞口桩基加B洞口钢架支承C洞口大管棚支护措施D洞口套拱超前小导管辅助进洞措施

问答题某高速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约为130m,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94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微风化黑云母+长花岗岩,局部有微风化煌班岩脉穿插。围岩以Ⅳ-Ⅴ类为主。进口段为Ⅱ-Ⅲ类围岩,岩体裂隙不甚发育,稳定性较好。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基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较发达。施工单位采用新奥法施工,Ⅱ-Ⅲ类围岩采用松动爆破,Ⅳ-Ⅴ类围岩采用定向爆破方案。试述隧道钻爆方法有几种炮眼?各种爆破方法首先起爆的是什么炮眼?

问答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Ⅴ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Ⅴ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标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 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 (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 (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 (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中,还应补充哪些基本原则?

填空题隧道洞口应严格执行()原则。加强洞口段超前支护和边仰坡防护设计,埋深较浅的隧道洞口段应采用明洞或半明半暗法进洞。

单选题某隧道洞口段地质为较软岩,岩体完整,围岩弹性纵波速度测试值为3.0~3.5km/s,该段围岩级别可判定为( )。A Ⅰ级B Ⅱ级C Ⅲ级D Ⅳ级

问答题某高速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约为130m,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94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微风化黑云母+长花岗岩,局部有微风化煌班岩脉穿插。围岩以Ⅳ-Ⅴ类为主。进口段为Ⅱ-Ⅲ类围岩,岩体裂隙不甚发育,稳定性较好。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基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较发达。施工单位采用新奥法施工,Ⅱ-Ⅲ类围岩采用松动爆破,Ⅳ-Ⅴ类围岩采用定向爆破方案。根据本隧道围岩状况,施工单位采用的爆破方案是否正确?应采取何种爆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