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当选后不久,记者采访他的母亲:“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母亲赞同他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总统当选后不久,记者采访他的母亲:“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母亲赞同他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参考解析

解析: 摘掉有色眼镜为每一个学生骄傲 哈里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不仅为有一个身为世界上最富强国家的总统的儿子而自豪,同时也为另一个默默无闻地在地里挖土豆的儿子而自豪。同样的自豪,是母亲的博大胸襟。是一种不掺杂任何世俗观念的无差别的爱。同样,教育事业也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尊重和关爱所有学生,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生。
不可否认,多数教师都为那些学习成绩优秀,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而感到自豪。我们也无法忘记,每当说起本班的学生何等优秀时,自豪的心情充盈在我们的脸上。如果班级受到批评或周、月综合考核分数低下时,学生乃至老师都会把责任归咎到那些学习成绩不好、“不务正业”的学生身上。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红花绿叶,各有其妙。我们应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点,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扬长避短,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
降低要求,让他们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让他们满载而归。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还不一样齐呢”,学生也是如此。各方面的原因,使他们有不同的差异,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不能“一刀切”,应该对他们适当地降低要求,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让他们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给予学生爱和信任。一旦有了进步,我们就应该及时中肯而饱含深情地鼓励他们。这时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都会让孩子感到无限的温暖,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转变观念,摘掉“有色眼镜”,尊重学生。尊重意味着关怀、理解、接纳,可谓是温暖的化身。尽力去体谅接纳学生的过失与困惑,“以他的心情去体会他的心情,也以他的思想来推理他的一切”。真诚地理解他们,期待他们,也让他们变为“总统”。
不论怎样,即使孩子们变不成“总统”,我们也不要气馁,因为社会不只需要总统,也需要“挖土豆”的普通人来保证我们的生存基础。我们能做的,就是身体力行地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愉快地学习,愉快地生活,愉快地做人!
一个总统的母亲都能够为自己的总统儿子与种土豆的儿子而自豪,我们为人师者为什么就不可以呢?我们能够自豪地承认优秀学生,也可以为其他学生的一点点进步,一点点优点感到自豪!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尤其是那些“挖土豆”的孩子,真诚地给予他们关爱。
【解析】
立意:
(1)从母亲角度而言: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似乎是“人之常情”。诚然,孩子能成才、有个所谓体面的工作毕竟是好事。但从客观上讲,成为高材生和公务员的毕竟是少数。我们大多数孩子最终只能成为一个普通劳动者。
成才固然可喜,成“人”也该可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要解放思想,让孩子们从我们为之预设的种种框框中“解放”出来,快快乐乐,健康成长。
哈里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不仅为有一个身为世界上最富强国家的总统的儿子而自豪,同时也为另一个默默无闻地在地里挖土豆的儿子而自豪。
其实,生活原本也是这样。红花绿叶,各有其妙。只要不平庸,平凡和伟大一样令人自豪。
(2)从教育观角度而言:
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都要平等对待。
(3)从社会学角度而言: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有意义,敬业乐业,都应得到尊重。
对能做的工作要热爱执着。总统的工作是重要的,也是有限的,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也不是每个人都做得了的。对自己做得了的事要安心去做。
做一个好的领袖是一支燃得亮亮的蜡烛,做一个好的家庭主妇也是一支燃得亮亮的蜡烛。如果每个人都做一支燃得亮亮的蜡烛,那世界上便没有了黑暗的地方。
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人活着就有了价值;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人活着就有了意义。

相关考题:

散 步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⑵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 ①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⑶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 ② 过了一个严冬。⑷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 ③ 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⑸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⑹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⑺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⑻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应选哪一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①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②我的母亲又 过了一个严冬。③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 着。A.①无奈 ②度 ③铺B.①高兴 ②拖 ③覆盖C.①信服 ②熬 ③铺D.①犹豫 ②熬 ③滋生

⑴儿子比我高了。⑵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已在这一瞬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⑶“你病了。”我说。“噢,我还以为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⑷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我刚想到家里专储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因为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⑸“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我说。⑹“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办。找你。”他成竹在胸。“假如我不在呢?”“那我就……就找我爸。”⑺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以后该怎么办。⑻“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那我就忍着。你们早晚会回家。”儿子说。“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敏。“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本……”我说。“什么本?”他不解。“就是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妈妈,你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⑼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着你上医院。”他挣开来,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支笔,把你说的这个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⑽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刚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虽说很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⑾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我虽然知道医院是一个缓慢的地方,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⑿虽然我几乎可以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如果寻找什么适宜做看病锻炼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会教他独自去看病。万一他以后遇到独自生病的时候,一切再说吧。我只要这一刻他在我身边!⒀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只是较平日有些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⒁“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有什么。”儿子骄傲地宣布。又补充说:“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⒂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⒃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包括生病在内的许多苦难。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作者:毕淑敏 选文有删改)联系语境,解释第⑽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按图索骥:

离婚问题 我丈夫于10年前去世,后带一儿子重新组织了家庭,现在的丈夫也有一儿子,他是离婚的,如今我儿子正在上大学一年级,他儿子已经开店工作,由于他现在有外遇又不想承担家庭经济责任,所以他要和我离婚,我也是受尽他精神上的摧残,所以我也准备和他离婚,我们共同的财产共33000元,前面他拿了20000给他儿子,剩下的钱他又全部拿走了,我一分钱没拿到,现在儿子上学急需要钱,他现在躲避不见面,婚前我的一套房子已公正给我儿子,他以前的房子也给了他儿子,这8年他都是住在我这的,我是在乡镇做幼儿教师工资比较低不过900元一个月,他在职校教大专工资比较高一个月拿3000左右,如果离婚,请问财产如何分配?那13000元我还要的回来吗?我准备等他开学找他校长有用吗?而且离婚后我的经济压力比较大,能不能叫他补偿?请律师给我点建议,这种不负责的男人他实在太可恶了。

在《我的母亲》一文中,作者对母亲的“送书”行为感到()A.惊讶B.欣赏C.绝望D.自豪E.痛心

甲(男)、乙(男)、丙(女)、丁(女)、戊(女)五个人有亲戚关系,其中凡有一个以上兄弟姐妹并且有一个以上儿女的人总说真话;凡只有一个以上兄弟姐妹或只有一个以上儿女的人,所说的话真假交替;凡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儿女的人总说假话。他们各说了以下的话:甲:丙是我的妻子,乙是我的儿子,戊是我的姑姑。乙:丁是我姐妹,丙是我的母亲,戊是甲的姐妹。丙:我没有兄弟姐妹,甲是我的儿子,甲有一个儿子。丁:我没有儿女,丙是我的姐妹,甲是我的兄弟。戊:甲是我的侄子,丁是我的侄女,丙是我的女儿。根据题干给定的条件,能够推出下面为真的一项是()。A.甲说的都是真话,丙是他的妻子B.乙说的真假交替,他的母亲是戊C.丁说的是假话,她是甲的姐妹D.戊说的都是真话,丙是他的姐妹

孩子保险的问题! 我的孩子刚出生!有人帮他保险!前2天和他签了合同!他给我一个农行卡让我去交钱!现在我突然不想保险了!然后我对他说!!可他说这样的话公司会扣他钱和认为他骗保!是真的吗?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片段.完成11—13题。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限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父亲赶紧走去……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例如哲尔赛是否重要,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样,土地性质怎样等等。后来谈到我们搭乘的这只“特快号”,随即谈到全船的船员。最后我父亲终于说:“你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时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11.克拉丽丝认出于勒之后,为什么会“哆嗦”?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作简要分析。(3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园艺师在园艺比赛中年年夺冠,记者采访他有什么诀窍,他说我在修剪植物时,不仅考虑到人的喜好修剪植物,也同时考虑到植物的天性。你如何看待这个园艺师的话。

甲(男)、乙(男)、丙(女)、丁(女)、戊(女)五个人有亲戚关系,其中凡有一个以上兄弟姐妹并且有一个以上儿女的人总说真话;凡只有一个以上兄弟姐妹或只有一个以上儿女的人,所说的话真假交替;凡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儿女的人总说假话。他们各说了以下的话: 甲:丙是我的妻子,乙是我的儿子,戊是我的姑姑。 乙:丁是我的姐妹,戊是我的母亲,戊是甲的姐妹。 丙:我没有兄弟姐妹,甲是我的儿子,甲有一个儿子。 丁:我没有儿女,丙是我的姐妹,甲是我的兄弟。 戊:甲是我的侄子,丁是我的侄女,丙是我的女儿。 根据题干给定的条件,能够推出下面为真的一项是()。 A. 甲说的都是真话,丙是他的妻子B. 乙说的真假交替,他的母亲是戊C. 丁说的都是假话,她是甲的姐妹D. 戊说的都是真话,丙是她的姐妹E. 丙说的真假交替,她是甲的母亲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论述文。总统当选后不久,记者采访他的母亲:“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母亲赞同他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很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例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总统当选不久,记者采访他的母亲,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十分自豪。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的,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让我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请联系实际,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1000字。

“我比过去更喜欢喝葡萄酒”“这对你有好处,pop”这段对话是出现在哪一个电影里面的人物对话中?A、DonCorleone在《教父》里对他的儿子说的B、DarthVader在《星球大战之杰迪归来》对他儿子LukeSkywalker所说的C、HenriJonesSenior在《夺宝奇兵》对他的儿子Herny“Indiana”Jones所说的

如果员工将成功归结为任务难度小,对员工有何影响。()A、他会感到满意B、他会感到幸运C、他会感到有成就感D、他会感到自豪

王明是个让老师头痛的学生,开学前同事们议论这个"捣蛋鬼",认为他分到谁班谁倒霉,结果巧得很,他分到了我的班。初中一年级以前,王明是个品质较好的学生,热情且乐于助人。自从父母离婚以后,他就变了,他恨父亲,他说:"我要让他后悔一辈子。"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请王明一起去春游,王明骑自行车走了很远的路,最后爬上了一座临水的山崖,坐在岩石上休息。我问他:"你今天觉得怎样?"他说:"太开心了!老师,这里的风景太美了!"我指着悬崖下面的水潭说:"你敢从这儿跳下去吗?"他疑惑地望着我,然后问:"老师,你敢吗?"我答:"不敢,因为跳下去可能会死,而生活实在太美了!"他说:"那一我也不敢。"我拉着他退回到岩石上坐下,正色地对他说:"你说你不敢,可生活中的你,不是正在跳另一种形式的深潭吗?你正在拿一生的幸福和前途作为报复你父亲的手段呢……我很赞赏你对你母亲的感情,我也不赞成你父亲的所为,但这些不是你能挽回的,你想报复父亲,结果却是害了自己。你想,你母亲希望你这样吗?"他哇的一声哭了:"老师,我好恨好恨我的父亲啊!呜--呜--"我等他平静了,接着开导他:"如果你真爱你母亲,你就要为她争"气,好好读书,做一个有用的人,等将来有出息了,你把母亲接回来,和你一起生活……"他懂事地点点头。(于秀翠:《德育个案171--爱是生命的常青树》,http://www.chiya.org) 问题:请分析本案例中老师采用的德育方法。

甲(男)、乙(男)、丙(女)、丁(女)、戊(女)五个人有亲戚关系,其中凡有一个以上兄弟姐妹并且有一个以上儿女的人总说真话;凡只有一个以上兄弟姐妹或只有一个以上儿女的人,所说的话真假交替;凡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儿女的人总说假话。他们各说了以下的话: 甲:丙是我的妻子,乙是我的儿子,戊是我的姑姑。 乙:丁是我的姐妹,戊是我的母亲,戊是甲的姐妹。 丙:我没有兄弟姐妹,甲是我的儿子,甲有一个儿子。 丁:我没有儿女,丙是我的姐妹,甲是我的兄弟。 戊:甲是我的侄子,丁是我的侄女,丙是我的女儿。 根据题干给定的条件,能够推出下面哪一个选项是真的( )A、甲说的都是真话,丙是他的妻子B、乙说的真假交替,他的母亲是戊C、丁说的都是假话,她是甲的姐妹D、戊说的都是真话,丙是她的姐妹

问答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篇论述文。总统当选后不久,记者采访他的母亲:“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定感到十分自豪。”母亲赞同他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很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要求:(1)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 (2)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3)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单选题男:听说你儿子在这次全国演讲比赛中得了冠军,是真的吗?女:对,那是他自己刻苦努力取得的成绩。我很为他感到骄傲。问:女的是什么心情?A自豪B乐观C吃惊D平静

问答题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第21小题。莫怀戚《散步》原文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要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我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随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思考探究一、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二、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三、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积累拓展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例句: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经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单元介绍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预习提示课文说的是一家人散步的琐事,内容好像比较浅,但仔细品味,会感觉到正是这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滋润着家人的心灵,承托起一个温暖的家。你的身边一定也不乏这样的温馨场景,回忆一下,感受其中的温情。朗读课文,力求读出文章的情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学生情况七年级,班级人数40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问题: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则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

问答题案例五  小明,14岁,父亲工作繁忙,与小明交流很少;母亲对小明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  期中考试小明考了班级后几名,母亲狠狠地训斥了小明一顿。父亲回家后,母亲又责怪父亲,引起了夫妻间的激烈争吵。小明觉得家里再也待不下去,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三天后,父母在同学家里找到了小明,但小明拒绝回家。母亲十分忧虑,于是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社会工作者与小明的母亲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主要对话内容如下:  母亲:“辛辛苦苦养他这么大,现在他却离家出走,我实在是很伤心。请你帮帮我,快劝我儿子回家吧。”  社会工作者:“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很愿意帮助你,我们可不可以商量一下具体该做些什么呢?”  母亲:“这是他同学家的地址,你赶快去劝劝他。”  社会工作者:“我听了你的讲述,觉得你儿子的问题也与你平时的态度有关,能不能一起探讨一下呢?”  母亲:“我怎么会有问题?我为儿子付出了那么多心血!要怪就怪他爸爸,一天到晚不在家,只顾着忙工作,回家就骂儿子,一点也帮不了我,要谈你就找我丈夫去谈吧。”  社会工作者:“那你今天来找我,就是希望让我帮你劝儿子回家?”母亲:“是的,请你尽快帮我吧,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社会工作者:“好的,我明白了,我会马上找他的。”接案会谈就此结束。  【问题】  结合本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上述接案会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问答题王明是个让老师头痛的学生,开学前同事们议论这个"捣蛋鬼",认为他分到谁班谁倒霉,结果巧得很,他分到了我的班。初中一年级以前,王明是个品质较好的学生,热情且乐于助人。自从父母离婚以后,他就变了,他恨父亲,他说:"我要让他后悔一辈子。"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请王明一起去春游,王明骑自行车走了很远的路,最后爬上了一座临水的山崖,坐在岩石上休息。我问他:"你今天觉得怎样?"他说:"太开心了!老师,这里的风景太美了!"我指着悬崖下面的水潭说:"你敢从这儿跳下去吗?"他疑惑地望着我,然后问:"老师,你敢吗?"我答:"不敢,因为跳下去可能会死,而生活实在太美了!"他说:"那一我也不敢。"我拉着他退回到岩石上坐下,正色地对他说:"你说你不敢,可生活中的你,不是正在跳另一种形式的深潭吗?你正在拿一生的幸福和前途作为报复你父亲的手段呢……我很赞赏你对你母亲的感情,我也不赞成你父亲的所为,但这些不是你能挽回的,你想报复父亲,结果却是害了自己。你想,你母亲希望你这样吗?"他哇的一声哭了:"老师,我好恨好恨我的父亲啊!呜--呜--"我等他平静了,接着开导他:"如果你真爱你母亲,你就要为她争"气,好好读书,做一个有用的人,等将来有出息了,你把母亲接回来,和你一起生活……"他懂事地点点头。(于秀翠:《德育个案171--爱是生命的常青树》,http://www.chiya.org) 问题:请分析本案例中老师采用的德育方法。

问答题作品33号——《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儿,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节选自莫怀戚《散步》

单选题女:我的事不用你管!男:不用我管?你可是我生的,我不管你谁管你?问:他们是什么关系?A母亲和儿子B母亲和女儿C父亲和儿子D父亲和女儿

单选题男:唉!昨天我儿子又来信了!女:你儿子来信你愁什么啊?他可是在北大啊,应该高兴才对。男:是应该高兴,但他一写信我就得去银行。女:现在的孩子都这样,花钱多也正常。问:男的为什么发愁?A儿子没考上北大B儿子学习不好C儿子又要钱了D儿子脾气不好

多选题社会工作者小宁为某三口之家提供辅导服务,以下是部分会谈记录:父亲说:“这个孩子太让人失望了,不但学习成绩差,还经常撒谎逃学。15岁了.一点上进心都没有”。 母亲回应:“就是。我和她父亲也算是成功人士,不知为什么儿子会变成这样,太不成器,太令人失望。”说着说着哭了起来。 父亲立即说:“就知道哭,都是你,也不知道你每天都忙什么,儿子被你管教成这样了”。 母亲回应:“你还好意思说我,你在干什么?儿子不是你的?你整天忙,什么时候关心过他!” 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地吵起来,互不相让。小宁几次试图阻止他们,都没有成功。 一旁的儿子看大人这样,把身子缩成一团,转过头,闭上了眼睛。 根据上述会谈记录对该家庭进行评估,小宁得到的基本信息包括(  )。A家庭成员的问题B家庭成员的能力C家庭的生命周期D家庭与外部环境的交流E家庭成员的互动方式

问答题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第19小题。莫怀戚《散步》原文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要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我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随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思考探究一、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二、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三、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积累拓展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例句: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经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单元介绍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预习提示课文说的是一家人散步的琐事,内容好像比较浅,但仔细品味,会感觉到正是这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滋润着家人的心灵,承托起一个温暖的家。你的身边一定也不乏这样的温馨场景,回忆一下,感受其中的温情。朗读课文,力求读出文章的情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学生情况七年级,班级人数40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问题:从“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的角度谈谈你对《散步》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

问答题小李17岁时,父亲患病去世了。家里实在没钱供他读书,只得让他到饭店做服务员挣钱养家。一天晚上回家后,他对母亲说他不想做服务员了,母亲问他为什么,他对母亲讲了在饭店的遭遇:上汤时小李不小心将汤溅到了一位顾客的身上,那人不仅骂了小李一顿,还打了他一耳光。领班也训斥了他,警告他要是再犯这样的错误,就辞退他。小李对母亲说自己再也不想去饭店了。  听完小李的话,母亲严厉地对他说:“你说这话就该挨一巴掌!”他愣了,没想到母亲不仅不同情他,还责骂他,他都要哭出来了。母亲接着说:“你只想着你自己,你想过顾客没有?他也许就那一件好衣服,被你毁了,能不气愤吗?你如果是一个合格的服务员,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发生这样的事,就是因为你心里从没想过要做一个优秀的服务员!”  母亲看着小李哭丧着脸,言语温和了下来,说:“孩子,你要享受你职业的荣耀。只有心中时刻想着服务员也是荣耀的职业,你才会获得荣耀!”  母亲的话并没消除小李心中的委屈,虽然他仍去饭店上班,但很不开心。  一天,小李正忙着,母亲来了。他刚要打招呼,母亲示意他不要做声,然后装作不认识似的坐下了,悄声告诉他要像对待别人一样对待她。他为母亲服务着,可做得既慌乱又笨拙,在上最后一道菜时竟把水杯碰翻了。母亲盯着他,低声说:“你觉得做服务员很丢脸是吗?我看你的样子像做贼,你这样做才恰恰是最丢脸的,你知道不知道?”说着,她手一扬,将杯里的水全泼在了他脸上,转身走了。小李站在那里,心一颤,眼泪流了下来。  晚上回家后,母亲拥抱了他,对他说:“对不起,白天妈妈做得太过分了。”母亲接着又对他说:“孩子,你要珍爱你的职业,你不能觉得你自己低贱,你心里要觉得自己像一个国王。”  他笑了,对母亲说:“可我只是一个服务员啊。”  母亲说:“不错,你是服务员,可你要做到最好,你就会成为服务员中的国王!”母亲拍着他的肩说:“孩子,从明天开始,你试试用另一种态度做事好吗?”面对母亲期许的眼神,小李点头答应了。  之后,小李的工作态度转变了,慢慢地人们欢迎他了,很多来饭店的人都点名要他服务。有时走在街上,也会有人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他觉得整个城市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一天,小李正忙碌而熟练地招待着顾客,母亲进来了,手捧一大束鲜花,笑容满面地说:“祝贺你,孩子,今天你真的成了国王!”  后来小李自己创立了一个大饭店,在饭店开业庆典上,小李幽默地对已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母亲说:“一个母亲要想使懒惰和不自信的儿子勤奋、自信,她需要做的并不多,只要向他脸上泼一杯水就够了。”

单选题下班回到家,看到桌子上满满的都是我喜欢吃的菜。儿子走过来对我说:“妈妈,祝您母亲节快乐!”我的心里特别感动,我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根据这段话,可以知道什么?A菜凉了B儿子很激动C母亲很幽默D今天是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