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在功控算法中,对测量报告的加权平均是如何实现的?假设窗口值为4,权值为2,以接收信号电平为例,这4个测量报告上报的电平值分别为-60dBm(DTXon),-70dBm(DTXoff),-82dBm(DTXoff),-85dBm(DTXon),给出计算公式及加权平均后的结果。

问答题
在功控算法中,对测量报告的加权平均是如何实现的?假设窗口值为4,权值为2,以接收信号电平为例,这4个测量报告上报的电平值分别为-60dBm(DTXon),-70dBm(DTXoff),-82dBm(DTXoff),-85dBm(DTXon),给出计算公式及加权平均后的结果。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由于RSSI计算方面的原因,(目前BTS2X平均偏高5~8dB,BTS3X05.0529版本偏高2~4dB)以前的各种上行门限设置都不是反映的绝对值,测量报告中上报的接收电平值比实际值偏高;针对05.0529A版本上行电平测试偏大2~4dB的情况,06.0529A版本进行了改善,上行电平测试更加精确,基本可以认为与实际值一致。因此,升级到06.0529A版本后,为确保网优参数升级前后保持一致,应该对以下()作出相应的调整。A.切换参数中的“上行边缘切换电平值”B.同心圆配置中的“内外圆优选电平”C.PBGT切换中的“PBGT切换门限”值D.“RACH最小接入电平”值E.功控参数中的“功控期望上行电平”值

华为II代功控算法与华为I代功控算法相比,主要针对华为I代算法的几个方面的不足进行了改进,请指出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华为I代功控算法在“期望稳定的电平门限”附近进行频繁的功率调整B.华为I代功控算法存在功控滞后问题C.华为I代功控算法没有对测量报告进行滤波处理D.华为I代功控算法对电平和质量没有分开进行考虑,调整策略不灵活

假设某小区采用华为II代功控算法,上行链路信号强度上门限为35,上行链路信号强度下门限为25,质量带0最大调整步长为6dB;当前基站接收电平为-78dBm,当前接收质量为0,假设按质量电平不要求调整,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公式:功率增加值=上下门限之和/2-接收电平,计算出功率需要下调2dB,小于质量带0允许的最大调整步长6dB,那么手机最终将功率下调2dB。B.由于当前接收质量为0,落在质量带0中,那么手机最终的调整功率值取决于质量带决定的调整值。C.由于当前基站接收电平在上下行电平门限之间,所以手机功率将不作调整。D.以上说法都不对

华为II代功控算法中,为了消除功控的滞后,对测量报告进行预测处理,系统支持的最大预测步长为() A.2B.3C.4D.5

以下哪重情况下,手机将取代使用其监控的PACCH上的PDCH的每个无线块的接收信号电平测量。() A.PC_MEAS_CHAN设置为0B.PC_MEAS_CHAN设置为1C.下行功控测量在BCCH上实现D.下行功控测量在PDCH上实现

对于由于“孤岛效应”导致的掉话问题,如果不进行实地路测,可以通过话统台上哪些指标分析出来?() A.从功率控制性能测量中,是否平均上下行信号强度过低B.从接收电平性能测量中,接收电平低的次数所占比例过大C.在小区性能测量/小区间切换性能测量中,发起切换时电平等级过低,平均接收电平过低D.掉话性能测量中,掉话时电平过低,掉话前TA值异常,超出预期的覆盖范围的TA值E.未定义邻近小区性能测量:是否存在平均电平过高的未定义邻近小区F.功率控制性能测量,MS与BTS的最大距离(TA值),连续多个时段超常

测量报告中读出的GSM小区RSSI--data=88,表示GSM小区的电平值为()A.-72dBmB.-74dBmC.-76dBmD.-78dBm

在测量报告消息中上报的RSRPresult=90,表明RSRP的实际值范围为()dBm。

在测量报告消息中上报的RSRPresult = 95,表明RSRP的实际值范围为_______。A、-46 在测量报告消息中上报的RSRPresult = 95,表明RSRP的实际值范围为_______。A、-46B、-47.5C、-47D、以上都不对

在测量报告消息中上报的RSRQresult = 3,表明RSRQ的实际值范围为_______。A、-19 在测量报告消息中上报的RSRQresult = 3,表明RSRQ的实际值范围为_______。A、-19B、-18.5C、-3.5D、-3

19 、 已知某彩条三基色信号波形如图所示假设亮度信号电平值 : “ 0 ” 为黑色电平 , “ 1 ” 为白色电平。 试画出各色差信号及亮度信号波形

在“上下行平衡性能测量”话统中,统计指标落在“等级一”中,表示:()A、测量报告中的“下行接收电平-上行接收电平”≤-15dBB、测量报告中的“下行接收电平-上行接收电平-6”≤-15dBC、测量报告中的“上行接收电平-下行接收电平”≤-15dBD、测量报告中的“上行接收电平-下行接收电平-6”≤-15dB

已知:上行的接收电平为-85dBm,质量为等级4。采用II代功控算法,数据配置情况如下: 上行链路信号强度上门限:-60dBm,上行链路信号强度下门限:-80dBm, 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好门限:等级0,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差门限:等级2, 质量带0可调步长为16dB,质量带1可调步长为8dB,质量带2可调步长为4dB。 按质量功控可调步长为4dB。 假设手机静止,并且路径损耗保持不变,接收电平在-73dBm~-83dBm之间时质量为等级2。 问题:经过功控之后,上行链路的稳定接收电平是多少?请将具体的分析及功控调整过程写出。

手机在上行测量报告中报告()A、服务小区的电平B、服务小区的质量C、邻小区电平D、邻小区的质量E、手机发射功率F、手机TA值

在功控算法中,对测量报告的加权平均是如何实现的?假设窗口值为4,权值为2,以接收信号电平为例,这4个测量报告上报的电平值分别为-60dBm(DTXon),-70dBm(DTXoff),-82dBm(DTXoff),-85dBm(DTXon),给出计算公式及加权平均后的结果。

在华为功率控制参数中,“上行功率控制允许”的参数设置及其影响是()A、BTS3X支持II代功控下移基站B、BTS2X选择HW_2算法时,功控必须在BSC侧执行(不允许打开测量报告预处理。)C、表示当上行链路的接收信号电平小于本参数设置值时,MS的功率将增加D、是否允许对基站进行功率调整E、表示当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电平小于本参数设置值时,BTS的功率将增加

在华为功率控制参数中,“功率控制允许”用于指示MS在跳频过程中将测量接收电平减去从()载频的时隙上获得的接收电平值之差作为最后的接收电平值。,缺省取值是()。

在华为I代功控算法中,“上行链路补偿因子”是表明实际接收电平与期望接收电平值之差对MS发射功率影响的权重值。假设设置为80,若当前电平与理想电平差5dB时,则由电平原因需调整的手机功率幅度为()dB。

对于由于“孤岛效应”导致的掉话问题,如果不进行实地路测,可以通过话统台上哪些指标分析出来?()A、从功率控制性能测量中,是否平均上下行信号强度过低B、从接收电平性能测量中,接收电平低的次数所占比例过大C、在小区性能测量/小区间切换性能测量中,发起切换时电平等级过低,平均接收电平过低D、掉话性能测量中,掉话时电平过低,掉话前TA值异常,超出预期的覆盖范围的TA值E、未定义邻近小区性能测量:是否存在平均电平过高的未定义邻近小区F、功率控制性能测量,MS与BTS的最大距离(TA值),连续多个时段超常

华为II代功控算法与华为I代功控算法相比,主要针对华为I代算法的几个方面的不足进行了改进,请指出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华为I代功控算法在“期望稳定的电平门限”附近进行频繁的功率调整B、华为I代功控算法存在功控滞后问题C、华为I代功控算法没有对测量报告进行滤波处理D、华为I代功控算法对电平和质量没有分开进行考虑,调整策略不灵活

华为II代功控算法中,引入测量报告预测滤波,主要是为了弥补I代功控()的缺陷,从而有利于稳定接收电平、提高接收质量。在数据配置中最大预测测量报告数为()。

在华为功率控制参数中,“N1”的参数设置及其影响是()A、对上行或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电平进行统计,用来判断是否要进行上行或下行功率向上调整的测量报告总数B、表示当上行链路的接收信号电平大于本参数设置值时,则MS的功率将下降C、表示当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电平大于本参数设置值时,则BTS的功率将下降D、对上或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电平进行统计,用来判断是否要进行上行或下行功率向下调整的测量报告总数E、在进行统计的P1个测量报告中,有N1个的接受信号电平是满足低于上行或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电平阀值条件时,则触发MS或BTS的功率向上调整

无线电信号电平值测量时,常用的表示电平值的单位不是()。A、VB、dbmC、dbvD、dbu

无线电信号电平值测量时,以下不是常用表示电平值的单位是()。A、VB、dBmC、dBVD、dBu

填空题华为II代功控算法中,引入测量报告预测滤波,主要是为了弥补I代功控()的缺陷,从而有利于稳定接收电平、提高接收质量。在数据配置中最大预测测量报告数为()。

单选题测量报告中读出的GSM小区RSSI--data=88,表示GSM小区的电平值为()A-72dBmB-74dBmC-76dBmD-78dBm

填空题在华为功率控制参数中,“功率控制允许”用于指示MS在跳频过程中将测量接收电平减去从()载频的时隙上获得的接收电平值之差作为最后的接收电平值。,缺省取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