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关于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下述说法中()是正确的。()A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是指地震时能抑制可液化土层喷水冒砂的厚度B构成覆盖层的非液化土层除天然地层外,还包括堆积5年以上或地基承载力大于100kPa的人工填土层C当覆盖层中夹有软土层时不应从覆盖层中扣除D覆盖层厚度一般从第一层可液化土层顶面算至地表

多选题
关于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下述说法中()是正确的。()
A

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是指地震时能抑制可液化土层喷水冒砂的厚度

B

构成覆盖层的非液化土层除天然地层外,还包括堆积5年以上或地基承载力大于100kPa的人工填土层

C

当覆盖层中夹有软土层时不应从覆盖层中扣除

D

覆盖层厚度一般从第一层可液化土层顶面算至地表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锚杆锚固段的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 )m。

下列关于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 )A.采用深基础时,基础底面应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其深度不应小于0.5mB.采用加密法加固时,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C.采用换土法处理时,需要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或增加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D.采用加密法或换土法处理时,在基础边缘以外的处理宽度,应超过基础底面下处理深度的1/2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1/3

某公路桥位于砂土场地,基础埋深为2.0m,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为7m,地下水埋深为5.0m,地震烈度为8度,该场地地震液化初步判定结果为(  )。A、不液化土B、不考虑液化影响C、考虑液化影响,需进一步液化判别D、条件不足,无法判别

某公路桥位于砂土场地,基础埋深为2.0m,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为7m,地下水埋深为5.0m,地震烈度为8度,该场地地震液化初步判定结果为( )。A.液化 B.不液化 C.考虑液化影响 D.不考虑液化影响

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对于桩身周围有液化土层的低桩承台,关于液化土层对单桩极限承载力影响的分析中,()是正确的。A .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时,不考虑液化土对桩周土层侧阻力的影响 B .当承台下有1m以上厚度的非液化土层时,计算单粧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时,可将液化土层侧阻力标准值乘以土层液化折减系数ΦLC .当承台下非液化土层厚度小于1m时,ΦL应取0D . ΦL系数取值与饱和土标准贯入实测击数N63.5与饱和土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Ncr的比值λN有关,λN值大的ΦL取高值,反之取低值

在其他情况相同时进行液化判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测标准贯入击数相同时,饱和粉细砂的液化可能性大于饱和粉土B.标准贯入点深度相同,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越大,饱和粉细砂及饱和粉土的液化可能性越小C.粉土的黏粒含量越大,实测标准贯入击数越小D.地下水埋深越大,临界标准贯入击数越大

基础埋置深度不超过2m的天然地基上的建筑,若所处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基土由上向下为非液化土层和可能液化的砂土层,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处于图中Ⅰ、Ⅱ、Ⅲ和Ⅳ区中的哪些区时间不考虑砂土液化对建筑的影响?(  )A、Ⅰ区B、Ⅱ区C、Ⅲ区D、Ⅳ区

浅埋天然地基的建筑,对于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地基的液化可能性考虑,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越大,液化可能性就越小B、基础埋置深度越小,液化可能性就越大C、地下水埋深越浅,液化可能性就越大D、同样的标贯击数实测值,粉土的液化可能性比砂土大

在地震烈度为8度的场地修建采用天然地基的住宅楼,设计时需要对埋藏于非液化土层之下的厚层砂土进行液化判别,()的组合条件可以初判别为不考虑液化影响。(A)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5 m,地下水深3m,基础埋深2 m (B)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5 m,地下深5 m,基础埋深1.0 m (C)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7 m,地下水深3m,基础埋深1.5 m(D)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7 m,地下水深5,基础埋深1.5m

在地震烈度为8度的场地修建采用天然地基的住宅楼,设计时需要对埋藏于非液化土层之下的厚层砂土进行液化判别。下列哪个选项的组合条件可初步判别为不考虑液化影响?( )A.上覆非液化土层厚5m,地下水位深度3m,基础埋深2.0mB.上覆非液化土层厚5m,地下水位深度5m,基础埋深1.0mC.上覆非液化土层厚7m,地下水位深度3m,基础埋深1.5mD.上覆非液化土层厚7m,地下水位深度5m,基础埋深1.5m

减轻液化影响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措施包括()。A、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的稳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B、调整基底面积,减少基础偏心C、合理设置防震缝D、增厚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

关于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下述说法中()是正确的。()A、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是指地震时能抑制可液化土层喷水冒砂的厚度B、构成覆盖层的非液化土层除天然地层外,还包括堆积5年以上或地基承载力大于100kPa的人工填土层C、当覆盖层中夹有软土层时不应从覆盖层中扣除D、覆盖层厚度一般从第一层可液化土层顶面算至地表

当利用振冲法消除地基液化时,关于处理范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基础外缘扩大宽度不应小于基底下可液化土层厚度的1/2。B、在基础外缘扩大宽度不应小于基底下可液化土层厚度的1/3。C、宜在基础外缘扩大1~2排桩D、宜在基础外缘扩大2~3排桩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对饱和砂土或粉土进行液化初判时,判别条件包括( )。A、地质年代B、黏粒含量C、地下水位D、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

单选题对饱和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进行初判时,下述不正确的是()。A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设防烈度为9度,判为不液化B8度烈度区中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2%时,应判为液化C7度烈度区中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2%时,可判为不液化D8度烈度时粉土场地的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为6.8m,地下水位埋深2.0m,基础埋深1.5m,该场地应考虑液化影响

多选题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1994)规定,对于桩身周围有液化土层的低桩承台,下列关于液化对单桩极限承载力影响的分析中,( )是正确的。A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时,不考虑液化土对桩周土层侧阻力的影响B承台下有1m以上厚度的非液化土层时,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时,将液化土层测阻力标准值乘以土层液化折减系数ψLC承台下非液化土层厚度小于1m时,ψL应取ODψL系数取值与饱和土标准贯人实测击数N63.5与饱和土的液化判别标准贯人击数界值Ncr的比值λN有关,λN值大的ψL取高值,反之取低值

单选题对饱和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进行初判时,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设防烈度为9度,判为不液化B8度烈度区中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2%时,应判为液化C7度烈度区中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2%时,应判为不液化D8度烈度时粉土场地的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为6.0m,地下水位埋深为2.0m,基础埋深为1.5m,该场地应考虑液化影响

单选题饱和的砂土或粉土当符合哪一条件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A地质年代为第四季更新世(Q3)及其以后时B粉土的粘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在7度、8度、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C采用天然基础的建筑,当覆盖在非液化土层上的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满足:地下水位深度〉液化土特征深度+基础埋置深度-6D采用天然基础的建筑,当覆盖在非液化土层上的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满足: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液化土特征深度+基础埋置深度

多选题当利用振冲法消除地基液化时,关于处理范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基础外缘扩大宽度不应小于基底下可液化土层厚度的1/2。B在基础外缘扩大宽度不应小于基底下可液化土层厚度的1/3。C宜在基础外缘扩大1~2排桩D宜在基础外缘扩大2~3排桩

多选题影响饱和砂土及粉土液化的因素很多,除规范中列出的地质年代,土中黏粒含量,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外,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砂土的密实程度是影响土层液化的重要因素,如Dr50%的砂土普遍发生液化,而B土层的埋深越大,侧压力越大,土层越易发生液化C地震烈度越高,地面运动强度就越大,土层越容易发生液化,一般在6度烈度及其以下地区可不考虑液化问题D震动作用的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液化,因此某场地在遭受到相同烈度的远震比近震更容易液化,因为前者对应的大震持续时间比后者对应的中等地震持续时间要长

多选题进行水工建筑物场地液化判定时,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初判时为不液化的土层可判为非液化层,不必进行复判B初判时不能排除液化性的土层不一定是液化土层,需进行复判C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土体的液化性无明显影响D黏性土不存在液化问题E非饱和土不存在液化问题

多选题减轻液化影响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措施包括()。A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的稳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B调整基底面积,减少基础偏心C合理设置防震缝D增厚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

单选题当地表下的20m范围内有饱和砂土或亚砂土层时,下述初判结果中()不正确。()A对Q3砂土,当地震烈度为9度时不能判为不液化B当亚砂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为12%时,7度烈度时可判为不液化C当亚砂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为12%时,8度烈度时不能判为不液化D当基础埋置深度小于2m时,可根据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或地下水位深度判定土层的液化性

单选题判别场地液化时,下述不正确的是()。A进行场地初步液化判别的深度为自地面以下20mB进行场地液化判别的对象为饱和砂土及亚砂土层C应首先根据地层时代,黏粒含量与地震烈度,地下水埋深,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等进行初判,初判有液化可能性时,应进一步判定其液化性D对初判有可能液化的土层,必须通过标准贯入方法进一步判定液化性,不得采用其他方法

多选题进行水工建筑物场地液化判定时,下述正确的说法是()。A初判时为不液化的土层可判为非液化层,不必进行复判B初判时不能排除液化性的土层不一定是液化土层,需进行复判C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土体的液化性无明显影响D黏性土不存在液化问题

单选题当地基内有液化土层时,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基内液化土层的承载力、土抗力、内摩擦角、内聚力等应根据液化土层的液化抵抗系数予以折减B液化土层以下地基承载力可适当提高C液化土层以上地基承载力不宜提高D对10m以下的液化土层,当液化抵抗系数为0.5时,折减系数可取2/3

多选题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对饱和砂土或粉土进行液化初判时,判别条件包括( )。A地质年代B黏粒含量C地下水位D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