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____移动.

填空题
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____移动.

参考解析

解析:
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实验环境应该比较暗,这样成的蜡烛的像更加清晰;由于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当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

相关考题:

动物处于清醒状态,可作较长时间观察,获得数据较接近自然状态,具备这些实验特点的实验属于()实验。

小岩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发现:当他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如果将蜡烛再远离凸透镜10cm,能成倒立、 的实像。

一只220伏15瓦的灯泡与一只220伏100瓦的灯泡串联后,接到200伏电源上,则()。 A、 15瓦灯泡较暗B、15瓦灯泡较亮C、100瓦灯泡较暗D、100瓦灯泡较亮

(2)若固定蜡烛和光屏不动,向__________(选填“右”或“左”)移动凸透镜到另一位置,还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案例下面是某教师“蜡烛及其燃烧”的教学片断实录学生实验1:点燃蜡烛,取一根火柴梗,拿出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图1)约1s后取出。老师提问1:仔细观察燃着的蜡烛,注意蜡烛燃烧时发生的什么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显?哪层最暗?学生实验2: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图2)老师提问2: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学生实验3:熄灭蜡烛后,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图3)。问题:(1)上述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哪些能力?(2)从此教学片断分析,说明这些实验内容在选材上有哪些特点?(3)①图1实验中火焰温度最高的部分是哪个部分?②图2实验中两个烧杯壁上的现象分别是什么?推此现象可推测出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③图3实验中蜡烛是否可以重新燃烧?(4)在该内容的后续教学中,学生讨论得出了“蜡烛中含有C,H,O元素”的结论。判断该结论是否正确并分析学生得出这个结论的推理过程。

如图2所示.将一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 光屏位置.可看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 C.正立缩小的像 D.倒立缩小的像

在初中物理“眼睛和眼镜”一课的教学中.李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近视眼矫正的原理,其中凸透镜代表眼睛的晶状体,光屏代表视网膜。当近视的“人”戴上眼镜时,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此时“取下眼镜”,只采取下列办法之一就能使“视网膜”上的像清晰,其做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远离透镜B.将光屏靠近透镜C.将光屏远离透镜D.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一个凸透镜

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小林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串联电路的特点,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L1较亮,灯L2较暗。他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灯L1、灯L2,电流逐渐变小,所以灯L1较亮,灯L2较暗。而小欢认为小林的解释是错误的。 (1)假如你是小欢,利用图中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说明小林的解释是错误的。(10分) (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让学生真正掌握该方面的物理知识。(10分)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把同样多的鼠妇同时放在较暗和较亮的环境中。下列哪种曲线能表示较暗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变化?()

硫印试验应该在()的环境下。A、较暗B、较亮C、真空D、无尘

若背景色使用较深的色调,则前景文字或图形就需要使用()的色调。A、较深且较暗B、较浅且较暗C、较浅且较亮D、较深且较亮

网页背景使用较深的色调,则前景文字或图像需要使用()的色调。A、较深、较暗B、较深、较亮C、较浅、较亮D、较浅、较暗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在移去针焰后,实验样品和其周围部件的火焰或灼热持续时间在()内,其周围部件没有继续完全燃烧且规定的铺底层或包装宣纸不燃烧,可认为通过针焰实验。

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原始记录要完整、真实、准确、清楚。

单选题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填空题另一位同学将光屏放在玻璃板后而来回移动,光屏上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A处蜡烛的像.

问答题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下列是某初中化学教师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 [教师]一天,小明看到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逐渐变短,这时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逐渐变短?” [教师]化学反应前与化学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怎样的关系?猜想1:大于:猜想2:等于:猜想3:小于。 [分组实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A组)。硫酸铜溶液跟铁钉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B组)。 [实验要求]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归纳,对实验做小结,得出结论。 [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不变。 [教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要求: (1)写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3)写出本课的教学主题。 (4)针对本课内容,设计两个反思作业题目。

单选题若背景色使用较深的色调,则前景文字或图形就需要使用()的色调。A较深且较暗B较浅且较暗C较浅且较亮D较深且较亮

单选题A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C 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D 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单选题A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B 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C 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前应先将其点燃D 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单选题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______的像.(填选项前的字母)A倒立放大B倒立缩小C正立放大

填空题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____(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单选题网页背景使用较深的色调,则前景文字或图像需要使用()的色调。A较深、较暗B较深、较亮C较浅、较亮D较浅、较暗

单选题蜡烛处在凸透镜前2倍焦距以外,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若将蜡烛向透镜移近一些(距离仍大于2倍焦距),要想再次观察到清晰的像,下列所述做法和观察到的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A将光屏稍远离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的像稍大些B将光屏稍远离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的像稍小些C将光屏稍移近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的像稍大些D将光屏稍移近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的像稍小些

填空题在移去针焰后,实验样品和其周围部件的火焰或灼热持续时间在()内,其周围部件没有继续完全燃烧且规定的铺底层或包装宣纸不燃烧,可认为通过针焰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