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某测量工具对车床加工的若干根支撑轴之直径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存在波动,波动可看成是测量对象间的波动以及测量系统波动叠加而成。计算得到测量值的总波动的方差为10,量具重复性方差为3,再现性方差为4,基于上述数据,正确的结论是:TV2=PV2+AV2+EV2()A测量系统能力很好总波动平方=测量对象间的波动重复性再现性B测量系统能力尚可,处于临界状态P/TV=RR/TV=根号(3+4)/根号10=C测量系统能力不足,必须进行改进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

单选题
某测量工具对车床加工的若干根支撑轴之直径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存在波动,波动可看成是测量对象间的波动以及测量系统波动叠加而成。计算得到测量值的总波动的方差为10,量具重复性方差为3,再现性方差为4,基于上述数据,正确的结论是:TV2=PV2+AV2+EV2()
A

测量系统能力很好总波动平方=测量对象间的波动重复性再现性

B

测量系统能力尚可,处于临界状态P/TV=R&R/TV=根号(3+4)/根号10=

C

测量系统能力不足,必须进行改进

D

条件不足,难以判断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900MHz直放机的测量方法:() A.额定增益测量B.1dB压缩点输出功率测量C.带宽及带内波动测量D.带外抑制测量

使用弹簧式压力表测量波动压力时,测量值不能超过压力表测量上限的2/3。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某测量工具对车床加工的若干根支撑轴之直径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存在波动,波动可看成是测量对象间的波动以及测量系统波动叠加而成。计算得到测量值的总波动的方差为10,量具重复性方差为3,再现性方差为4,基于上述数据,正确的结论是:() A.测量系统能力很好B.测量系统能力尚可,处于临界状态C.测量系统能力不足,必须进行改进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

采用千分尺对钳工加工的工件进行测量,随机选取了20个工件和3名测量员,对测量结果的分析表明重复性标准差为2,再现性标准差为2,部件之间波动的标准差为10,从%P/TV的角度可以认为:() A.测量系统完全可以接受B.测量系统勉强可以接受C.测量系统能力不足D.无法判断

采用游标卡尺对工件进行测量,随机选取了20个工件和3名测量员,对测量结果的分析表明σ(RPT)=2,σ(RPD)=6,σ(P)=10,%P/TV=53.45%,测量系统不合格。如果要对该测量系统进行改进,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 A.测量系统不合格的原因是部件波动太小,应该加大部件的波动B.测量系统不合格的原因是重复性太差,需要换成千分尺重新测量C.测量系统不合格的原因是再现性太差,需要研究不同测量人员之间差异形成的原因D.测量系统不合格的原因是部件波动太大,应该减小部件的波动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 )。A:差异性B:分散性C:波动性D:随机性

高加水位变送器测量波动的原因有哪些?

什么是时间常数?用热电偶测量波动着的气流温度时如何提高测量精度?

仪表在测量稳定负荷时,不得超过测量上限的();测量波动压力时,不得超过测量上限的()。两种情况下,最低压力都不应低于测量上限的()。

测量波动剧烈的压力时,压力表前应加()。

所谓测量系统的偏倚(Bias)是指:()A、采用某测量系统对已知标准值的参考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时的波动大小B、采用某测量系统对已知标准值的参考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时的均值与参考标准值的差值C、采用某测量系统对已知标准值的参考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时的稳定性D、测量系统的RR

某企业的生产部门在进行轴径的检测时发现同一个操作者多次测量波动不大,但是不同操作者之间对同样的轴进行测量时波动很大。假设操作者使用的仪器不变,根据上述信息,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操作者和轴之间一定存在交互作用B、测量系统的重复性较差C、测量系统的再现性较差D、测量仪器和操作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在评估测量系统时,如果所有测量值均在X-Bar图的控制线内,则测量系统波动()产品之间的波动A、小于B、大于C、等于D、不确定

在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的实验中,电桥的工作电压不太稳定,稍有波动,对测量结果()影响。

测定生铁中的S元素含量的测量系统中包含3台同样的自动数字检测仪,每台检测仪上有两个操作员轮流值班负责在仪器上记录数据,且假设操作员记录数据无误差。为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将10份生铁样品安排在3台检测仪上进行测量,对每片生铁样片都在各台检测仪上重复测量2次。下面关于重复性和再现性描述正确的是:()A、重复性指每台检测仪重复测量同一份样片的波动B、重复性指两个操作员重复测量同一份样片的波动C、再现性指不同检测仪重复测量同一份样片的波动D、再现性指不同操作人员重复测量同一份样片的波动

在钳工车间自动钻孔的过程中,取30个钻孔结果分析,其中心位置与规定中心点在水平方向的偏差值的平均值为1微米,标准差为8微米。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后发现重复性(Repeatability)标准差为3微米,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标准差为4微米。从精确度/过程波动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得到结论:()A、本测量系统从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来说是完全合格的B、本测量系统从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来说是勉强合格的C、本测量系统从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来说是不合格的D、上述数据不能得到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从而无法判断

某测量工具对车床加工的若干根支撑轴之直径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存在波动,波动可看成是测量对象间的波动以及测量系统波动叠加而成。计算得到测量值的总波动的方差为10,量具重复性方差为3,再现性方差为4,基于上述数据,正确的结论是:TV2=PV2+AV2+EV2()A、测量系统能力很好总波动平方=测量对象间的波动重复性再现性B、测量系统能力尚可,处于临界状态P/TV=RR/TV=根号(3+4)/根号10=C、测量系统能力不足,必须进行改进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

测量系统的重复性是指()A、同一测量者对同一个测量对象的同一位置多次测量结果的波动B、不同测量值对同一个测量对象的同一位置多次测量结果的波动C、同一测量这对同一个测量对象的同一位置多次测量结果的均值与基准值/标准值之差D、以上结果都不正确

零值法的优点是,测量精度主要取决于读书电桥的精度,而不受电桥供电电压波动以及放大器放大系数波动等的影响,因此测量精度较高。

900MHz直放机的测量方法:()A、额定增益测量B、1dB压缩点输出功率测量C、带宽及带内波动测量D、带外抑制测量

FIC-512测量值波动,调节器打“手动”仍波动,如何处理。

单选题在评估测量系统时,如果所有测量值均在X-Bar图的控制线内,则测量系统波动()产品之间的波动A小于B大于C等于D不确定

单选题人们为了比较精确地度量风险,引入( )。A名义值法B敏感性分析方法C波动性测量D敏感性和波动性测量

单选题在车削轴的加工过程中,轴的直径是一个关键质量特性。某工程师对该过程进行了过程能力分析,该工程师在生产过程中随机抽取了25根轴,并且为了避免轴不同位置的直径有变异,在每根轴上测9个位置,将每根轴上测得的9个数据作为一个样本,这样共取得了25根轴直径的数据,分析得知数据满足稳定性及正态性的要求,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得到如下结果:Cp=1.69,Cpk=1.44;Pp=0.34,Ppk=0.29;根据这一结果,哪个结论是正确的?()A每根轴内部测量点的数据波动不大,但是每根轴之间的波动较大B每根轴内部测量点的数据波动较大,但是每根轴之间的波动不大C每根轴内部测量点的数据波动和每根轴之间的波动都比较大D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所谓测量系统的偏倚(Bias)是指:()A采用某测量系统对已知标准值的参考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时的波动大小B采用某测量系统对已知标准值的参考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时的均值与参考标准值的差值C采用某测量系统对已知标准值的参考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时的稳定性D测量系统的RR

单选题测量系统分析中的准确性是指()A同一测量者对同一个测量对象的同一位置多次测量结果的波动B不同测量值对同一个测量对象的同一位置多次测量结果的波动C同一测量这对同一个测量对象的同一位置多次测量结果的均值与基准值/标准值之差D以上结果都不正确

单选题某企业的生产部门在进行轴径的检测时发现同一个操作者多次测量波动不大,但是不同操作者之间对同样的轴进行测量时波动很大。假设操作者使用的仪器不变,根据上述信息,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操作者和轴之间一定存在交互作用B测量系统的重复性较差C测量系统的再现性较差D测量仪器和操作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