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测量工具对车床加工的若干根支撑轴之直径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存在波动,波动可看成是测量对象间的波动以及测量系统波动叠加而成。计算得到测量值的总波动的方差为10,量具重复性方差为3,再现性方差为4,基于上述数据,正确的结论是:() A.测量系统能力很好B.测量系统能力尚可,处于临界状态C.测量系统能力不足,必须进行改进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

某测量工具对车床加工的若干根支撑轴之直径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存在波动,波动可看成是测量对象间的波动以及测量系统波动叠加而成。计算得到测量值的总波动的方差为10,量具重复性方差为3,再现性方差为4,基于上述数据,正确的结论是:()

A.测量系统能力很好

B.测量系统能力尚可,处于临界状态

C.测量系统能力不足,必须进行改进

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


相关考题:

在车削轴的加工过程中,轴的直径是一个关键质量特性。某工程师对该过程进行了过程能力分析,该工程师在生产过程中随机抽取了25根轴,并且为了避免轴不同位置的直径有变异,在每根轴上测9个位置,将每根轴上测得的9个数据作为一个样本,这样共取得了25根轴直径的数据,分析得知数据满足稳定性及正态性的要求,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得到如下结果:Cp= 1.69,Cpk=1.44;Pp=0.34,Ppk=0.29;根据这一结果,哪个结论是正确的?()A.每根轴内部测量点的数据波动不大,但是每根轴之间的波动较大B.每根轴内部测量点的数据波动较大,但是每根轴之间的波动不大C.每根轴内部测量点的数据波动和每根轴之间的波动都比较大D.以上都不对

采用千分尺对钳工加工的工件进行测量,随机选取了20个工件和3名测量员,对测量结果的分析表明重复性标准差为2,再现性标准差为2,部件之间波动的标准差为10,从%P/TV的角度可以认为:() A.测量系统完全可以接受B.测量系统勉强可以接受C.测量系统能力不足D.无法判断

采用游标卡尺对工件进行测量,随机选取了20个工件和3名测量员,对测量结果的分析表明σ(RPT)=2,σ(RPD)=6,σ(P)=10,%P/TV=53.45%,测量系统不合格。如果要对该测量系统进行改进,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 A.测量系统不合格的原因是部件波动太小,应该加大部件的波动B.测量系统不合格的原因是重复性太差,需要换成千分尺重新测量C.测量系统不合格的原因是再现性太差,需要研究不同测量人员之间差异形成的原因D.测量系统不合格的原因是部件波动太大,应该减小部件的波动

对同一个测量对象重复进行测量,不同测量者进行测量时测量结果的差异一般被称为()A、测量系统的稳定性B、测量系统的重复性C、测量系统的再现性D、测量系统的线性

所谓测量系统的偏倚(Bias)是指:()A、采用某测量系统对已知标准值的参考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时的波动大小B、采用某测量系统对已知标准值的参考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时的均值与参考标准值的差值C、采用某测量系统对已知标准值的参考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时的稳定性D、测量系统的RR

在板材车间连轧过程中,取30个板材厚度测量结果分析,其中心位置与规定中心点在水平方向的偏移值为1厘米,数据的标准差为5厘米。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后发现重复性(Repeatability)标准差为3厘米,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标准差为4厘米。从过程能力与测量系统分析的角度,可以得到结论() 1)Cp=Cpk 2)CpCpk 3)本系统精确度/过程波动比满足测量系统要求 4)本系统精确度/过程波动比不满足测量系统要求A、1和3,B、2和4,C、1和4,D、2和3

某企业的生产部门在进行轴径的检测时发现同一个操作者多次测量波动不大,但是不同操作者之间对同样的轴进行测量时波动很大。假设操作者使用的仪器不变,根据上述信息,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操作者和轴之间一定存在交互作用B、测量系统的重复性较差C、测量系统的再现性较差D、测量仪器和操作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在评估测量系统时,如果所有测量值均在X-Bar图的控制线内,则测量系统波动()产品之间的波动A、小于B、大于C、等于D、不确定

描述测量数据在中心位置上下波动程度差异的值叫均方差,通常称为方差。

测定生铁中的S元素含量的测量系统中包含3台同样的自动数字检测仪,每台检测仪上有两个操作员轮流值班负责在仪器上记录数据,且假设操作员记录数据无误差。为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将10份生铁样品安排在3台检测仪上进行测量,对每片生铁样片都在各台检测仪上重复测量2次。下面关于重复性和再现性描述正确的是:()A、重复性指每台检测仪重复测量同一份样片的波动B、重复性指两个操作员重复测量同一份样片的波动C、再现性指不同检测仪重复测量同一份样片的波动D、再现性指不同操作人员重复测量同一份样片的波动

某黑带项目团队对氢气纯度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由三名操作者直接对纯度分析仪器结果进行数据读数,每人读取2次,部分分析数据结果如下:研究变异%研究变%公差来源标准差(SD)(6*SD)异(%SV)(SV/Toler)合计量具RR0.0838900.5033415.19503.34重复性0.0493380.296038.93296.03再现性0.0678470.4070812.28407.08测量员0.0585020.3510110.59351.01测量员*部件0.0343630.206186.22206.18部件间0.5459943.2759698.843275.96合计变异0.5524013.31441100.003314.41可区分的类别数=9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P/T%值503.34%大于30%,测量系统能力不足,必须进行改进B、部件间的变异太大,说明部件抽样方案不合理C、P/TV%值15.19%小于30%,可区分类别数9大于5,测量系统可以满足分析要求D、该测量系统的分辨力不足

测量系统研究的目的是()A、操作员之间的再现能力B、测量系统的解决方案C、测量系统识别过程变动的能力D、量具系统的可重复性

在车削轴的加工过程中,轴的直径是一个关键质量特性。某工程师对该过程进行了过程能力分析,该工程师在生产过程中随机抽取了25根轴,并且为了避免轴不同位置的直径有变异,在每根轴上测9个位置,将每根轴上测得的9个数据作为一个样本,这样共取得了25根轴直径的数据,分析得知数据满足稳定性及正态性的要求,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得到如下结果:Cp=1.69,Cpk=1.44;Pp=0.34,Ppk=0.29;根据这一结果,哪个结论是正确的?()A、每根轴内部测量点的数据波动不大,但是每根轴之间的波动较大B、每根轴内部测量点的数据波动较大,但是每根轴之间的波动不大C、每根轴内部测量点的数据波动和每根轴之间的波动都比较大D、以上都不对

在钳工车间自动钻孔的过程中,取30个钻孔结果分析,其中心位置与规定中心点在水平方向的偏差值的平均值为1微米,标准差为8微米。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后发现重复性(Repeatability)标准差为3微米,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标准差为4微米。从精确度/过程波动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得到结论:()A、本测量系统从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来说是完全合格的B、本测量系统从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来说是勉强合格的C、本测量系统从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来说是不合格的D、上述数据不能得到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从而无法判断

某测量工具对车床加工的若干根支撑轴之直径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存在波动,波动可看成是测量对象间的波动以及测量系统波动叠加而成。计算得到测量值的总波动的方差为10,量具重复性方差为3,再现性方差为4,基于上述数据,正确的结论是:TV2=PV2+AV2+EV2()A、测量系统能力很好总波动平方=测量对象间的波动重复性再现性B、测量系统能力尚可,处于临界状态P/TV=RR/TV=根号(3+4)/根号10=C、测量系统能力不足,必须进行改进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

测量系统的重复性是指()A、同一测量者对同一个测量对象的同一位置多次测量结果的波动B、不同测量值对同一个测量对象的同一位置多次测量结果的波动C、同一测量这对同一个测量对象的同一位置多次测量结果的均值与基准值/标准值之差D、以上结果都不正确

某产品的长度是关键质量特性,其规格限为20±3mm。在测量系统分析中发现重复性方差为0.0009mm,再现性方差为0.0016mm。过程能力分析结果表明Cp=1.0,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该测量系统的P/T%=5%,RR=5%B、该测量系统的P/T%=0.833%,RR=5%C、该测量系统的P/T%=5%,RR=10%D、该测量系统的P/T%=0.833%,RR=10%

单选题在评估测量系统时,如果所有测量值均在X-Bar图的控制线内,则测量系统波动()产品之间的波动A小于B大于C等于D不确定

单选题测量系统的重复性是指()A同一测量者对同一个测量对象的同一位置多次测量结果的波动B不同测量值对同一个测量对象的同一位置多次测量结果的波动C同一测量这对同一个测量对象的同一位置多次测量结果的均值与基准值/标准值之差D以上结果都不正确

多选题测量系统研究的目的是()A操作员之间的再现能力B测量系统的解决方案C测量系统识别过程变动的能力D量具系统的可重复性

单选题在板材车间连轧过程中,取30个板材厚度测量结果分析,其中心位置与规定中心点在水平方向的偏移值为1厘米,数据的标准差为5厘米。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后发现重复性(Repeatability)标准差为3厘米,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标准差为4厘米。从过程能力与测量系统分析的角度,可以得到结论() 1)Cp=Cpk 2)CpCpk 3)本系统精确度/过程波动比满足测量系统要求 4)本系统精确度/过程波动比不满足测量系统要求A1和3,B2和4,C1和4,D2和3

单选题所谓测量系统的偏倚(Bias)是指:()A采用某测量系统对已知标准值的参考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时的波动大小B采用某测量系统对已知标准值的参考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时的均值与参考标准值的差值C采用某测量系统对已知标准值的参考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时的稳定性D测量系统的RR

单选题测量系统分析中的准确性是指()A同一测量者对同一个测量对象的同一位置多次测量结果的波动B不同测量值对同一个测量对象的同一位置多次测量结果的波动C同一测量这对同一个测量对象的同一位置多次测量结果的均值与基准值/标准值之差D以上结果都不正确

单选题对同一个测量对象重复进行测量,不同测量者进行测量时测量结果的差异一般被称为()A测量系统的稳定性B测量系统的重复性C测量系统的再现性D测量系统的线性

多选题某产品的长度是关键质量特性,其规格限为20±3mm。在测量系统分析中发现重复性方差为0.0009mm,再现性方差为0.0016mm。过程能力分析结果表明Cp=1.0,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该测量系统的P/T%=5%,RR=5%B该测量系统的P/T%=0.833%,RR=5%C该测量系统的P/T%=5%,RR=10%D该测量系统的P/T%=0.833%,RR=10%

单选题某测量工具对车床加工的若干根支撑轴之直径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存在波动,波动可看成是测量对象间的波动以及测量系统波动叠加而成。计算得到测量值的总波动的方差为10,量具重复性方差为3,再现性方差为4,基于上述数据,正确的结论是:TV2=PV2+AV2+EV2()A测量系统能力很好总波动平方=测量对象间的波动重复性再现性B测量系统能力尚可,处于临界状态P/TV=RR/TV=根号(3+4)/根号10=C测量系统能力不足,必须进行改进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

单选题某企业的生产部门在进行轴径的检测时发现同一个操作者多次测量波动不大,但是不同操作者之间对同样的轴进行测量时波动很大。假设操作者使用的仪器不变,根据上述信息,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操作者和轴之间一定存在交互作用B测量系统的重复性较差C测量系统的再现性较差D测量仪器和操作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