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黄土地区勘探及取样时,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A地层的均匀性及力学指标应采用原位测试的方法确定B勘探点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用原土分层回填夯实C当地下水位变幅较大时,应进行地下水位动态长期观测D用于湿陷系数测试的土样,必须保持其天然的湿度、密度和结构

单选题
黄土地区勘探及取样时,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
A

地层的均匀性及力学指标应采用原位测试的方法确定

B

勘探点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用原土分层回填夯实

C

当地下水位变幅较大时,应进行地下水位动态长期观测

D

用于湿陷系数测试的土样,必须保持其天然的湿度、密度和结构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关于湿陷性黄土勘探点的深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根据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和预估的压缩层深度确定B.宜大于10mC.宜8 ~ 15mD.按地下水位确定

在公路特殊性岩土场地详勘时,对取样勘探点在地表附近的取样间距要求不大于0.5m的为下列哪几项(  )A. 湿陷性黄土B. 季节性冻土C. 膨胀性岩土D. 盐渍土

地下洞室详细勘察时,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勘探点间距不应大于50mB. 勘探点宜在洞室中线外侧6~8m交叉布置C. 采集试样及原位测试勘探孔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2/3D. 第四纪中的一般性勘探孔可钻至基底设计标高下6~10m

铁路工程在黄土地区应遵循的原则有( )。A.勘探深度及取样应满足地基稳定性评价的需要B.应采用以钻探为主的勘探方法C.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勘探深度应至全部湿陷性土层底面D.黄土隧道勘探孔宜布置在中心线两侧5~7m处,孔深应至路基面以下3m

湿陷性黄土详细勘察时,取样勘探点不得少于总勘探点的( )。A. 2/3 B. 1/2 C. 1/3 D. 1/4

湿陷性黄土初步勘察时取样勘探点应按地貌单元和控制性的地段布置,其数量不得少于全部勘探点的( )。A.1/2B.1/3C.1/4D.2/3

按"铁路勘察规范",桥涵工程勘察时,下述说法()不正确。()A、一般情况下,大中桥勘探点应沿桥址纵断方向布置,并不应超出墩台基础轮廓线B、砂土应分层取样,进行颗粒分析C、当地震峰值加速度不小于0.1g时,应判定饱和粉土及砂土的液化可能性D、一般性钻孔勘探深度应为20~40m,控制性钻孔勘探深度应为30~60m

铁路工程在黄土地区应遵循下列()原则。()A、应采用以钻探为主的勘探方法B、勘探深度及取样应满足地基稳定性评价的需要C、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勘探深度应至全部湿陷性土层底面D、黄土隧道勘探孔宜布置在中心线两侧5~7m处,孔深应至路基面以下3m

按"铁路特殊岩土规程"要求,对黄土地区的勘探深度,下述()说法不正确()A、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至基础底面下5mB、自重湿陷性场地基础底面下湿陷厚度大于10m时,应根据地区及建筑物类型确定C、对重要建筑物应有一定数量的钻孔穿透湿陷性黄土地层D、挖方段勘探孔深度应至路基面以下5m

按"铁路特殊岩土规程",黄土地区初测勘探时,下述()说法不正确()A、勘察分为一般地段和代表性设计工点进行,对后者要有所侧重B、勘探点间距最大不宜大于1000mC、代表性工点取样孔数不宜少于2个D、一般地段可不必评价黄土的湿陷类型和等级

人为坑洞地区进行勘探与测试时,下述不正确的是()。A、人为坑洞地区勘探时,应在调查及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物探,辅以钻探,简易勘探等方法B、人为坑洞地段勘探时应注意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危害C、人为坑洞地段勘探深度应超过坑洞深度,最小应超过5~8mD、应分别采取地下水及地表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关于勘探点的深度,下列()说法不正确。()A、初勘阶段勘探点深度应主要根据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确定B、初勘阶段,控制性勘探点应有一定数量穿透湿陷性黄土层并取样C、详勘阶段,勘探点的深度应大于地基压缩层的深度D、详勘阶段,勘探点的深度自基底算起均应大于10m

膨胀土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勘探点中采取试样的勘探点数不应小于全部勘探点的1/2B、勘探孔深度应满足附加应力影响深度及大气影响深度,且最小不应小于8.0mC、采取土试样的级别为Ⅱ~Ⅲ级D、大气影响深度以内取样间距不得大于1.0m

初步勘察阶段下列()说法不正确。()A、在黄土塬上,地形较平坦,勘探线可按网络的布置B、在黄土陷穴发育地段可不必布置勘探点C、当场地复杂时,勘探点的间距可取50~80mD、对新建地区的甲类建筑应按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判定场地湿陷类型

单选题人为坑洞地区进行勘探与测试时,下述不正确的是()。A人为坑洞地区勘探时,应在调查及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物探,辅以钻探,简易勘探等方法B人为坑洞地段勘探时应注意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危害C人为坑洞地段勘探深度应超过坑洞深度,最小应超过5~8mD应分别采取地下水及地表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填空题根据《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软土取样时应采用薄壁取土器()取样。

单选题铁路工程初测阶段中,对软土的勘探、取样及原位测试工作,下列( )说法不正确。A应以挖探、简单钻探、触探为主B在代表性设计路段,每个断面应布置2~4个勘探孔,并有1~2个控制性勘探孔C沉降计算的勘探深度不应小于地基压缩层深度D代表性工点中,对硬层及每个软土层的强度指标均进行测试,且每层不少于6组

单选题关于地区(民族)民居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A内蒙古——蒙古包B黄土高原地区——窑洞C南京——四合院D傣族——竹楼

单选题湿陷性黄土详细勘察时,取样勘探点不得少于总勘探点的(  )。A2/3B1/2C1/3D1/4

单选题膨胀(岩)土地区的勘探点数量宜比非膨胀(岩)土地区适当增加,并应有一定数量的探井,其中取样勘探孔不应少于全部孔数的(  ),在地貌单元边界附近及典型地貌地段均应布置勘探孔。A1/2B1/3C1/4D2/3

单选题膨胀土地区的勘探点数量宜比非膨胀土地区适当增加,并应有一定数量的探井,其中取样勘探孔不应少于全部孔数的(),在地貌单元边界附近及典型地貌地段均应布置勘探孔。A1/2B1/3C1/4D2/3

单选题湿陷性黄土初步勘察时取样勘探点应按地貌单元和控制性的地段布置,其数量不得少于全部勘探点的()。A1/2B1/3C1/4D2/3

单选题按"铁路特殊岩土规程",黄土地区初测勘探时,下述()说法不正确()A勘察分为一般地段和代表性设计工点进行,对后者要有所侧重B勘探点间距最大不宜大于1000mC代表性工点取样孔数不宜少于2个D一般地段可不必评价黄土的湿陷类型和等级

单选题按"铁路特殊岩土规程"要求,对黄土地区的勘探深度,下述()说法不正确()A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至基础底面下5mB自重湿陷性场地基础底面下湿陷厚度大于10m时,应根据地区及建筑物类型确定C对重要建筑物应有一定数量的钻孔穿透湿陷性黄土地层D挖方段勘探孔深度应至路基面以下5m

单选题岩溶地区进行勘探与测试时,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岩溶地区主要采用综合物探,并在代表性物探异常点布置验证性钻孔B可用轻便型、密集型勘探查明或验证土洞C岩溶地区钻探时岩芯采取率不得小于80%D岩溶地区地下水样试验时,除进行一般项目外,应增加游离CO2和侵蚀性CO2含量分析

多选题铁路工程在黄土地区应遵循下列()原则。()A应采用以钻探为主的勘探方法B勘探深度及取样应满足地基稳定性评价的需要C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勘探深度应至全部湿陷性土层底面D黄土隧道勘探孔宜布置在中心线两侧5~7m处,孔深应至路基面以下3m

单选题关于勘探点的深度,下列()说法不正确。()A初勘阶段勘探点深度应主要根据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确定B初勘阶段,控制性勘探点应有一定数量穿透湿陷性黄土层并取样C详勘阶段,勘探点的深度应大于地基压缩层的深度D详勘阶段,勘探点的深度自基底算起均应大于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