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中毒后()血浆浓度可达峰值,并迅速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及器官中。A.24-48小时B.12-18小时C.0.5-4小时D.36-72小时

百草枯中毒后()血浆浓度可达峰值,并迅速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及器官中。

A.24-48小时

B.12-18小时

C.0.5-4小时

D.36-72小时


参考答案和解析
0.5-4 小时

相关考题:

百草枯进入人体后,迅速分布到全身各器官,以下列哪组器官浓度最高() A.肝和肾B.肺和骨骼C.肺和脑D.皮肤和肾E.肝和牌

进入体循环后,迅速分布于各组织器官中,并立即达到动态分布平衡的药物是( )。

静脉注射硫喷妥钠后,可迅速产生全身麻醉作用,但随后麻醉作用很快消失,这是因为A、药物作用的效能较低B、药物迅速被代谢清除C、药物重分布到脂肪组织D、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使游离药物浓度下降E、药物迅速从肾脏排泄

有机磷农药进入机体后迅速分布到全身各脏器,以下哪个器官浓度最高A.肾脏B.肺脏C.肝脏D.大脑E.肌肉

百草枯中毒患者考虑吸氧的氧分压浓度需低于 A、20 mmHgB、30 mmHgC、40 mmHgD、50 mmHgE、60 mmHg

百草枯进入人体后,损伤最严重和最突出的组织或器官是()。 A.肝B.骨骼C.肺D.皮肤E.肾

对吡喹酮叙述不正确的是A、口服后易由肠道吸收B、口服后1~3小时血浆中浓度达峰值C、具有两个手性中心D、体内分布在肝中的浓度最高E、不能分布至脑脊液

药物被吸收后,由循环系统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称为A、生物半衰期B、血药浓度峰值C、表观分布容积D、生物利用度E、药物的分布

药物被吸收后,向体内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称为( )A、生物半衰期B、血药浓度峰值C、药物有效期D、生物利用度E、药物的分布

关于一室模型静脉注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进入体内迅速分布于可分布到的机体各部位B:药物在血液、组织与组织液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的均一状态C:均一状态是指药物在各器官、组织或体液中的浓度相等D:均一状态是指药物在各器官、组织或体液中的浓度成比例地变化E: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基本上只受消除速度常数的影响

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中迅速分布并迅速达到动态分布平衡的药物()。A:肠肝循环B:生物利用度C:生物半衰期D:表观分布容积E:单室模型药物

药物被吸收后,向体内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称为A.生物半衰期B.血药浓度峰值C.表观分布容积D.生物利用度E.药物的分布

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并低氧血症,可通过吸入高浓度氧或机械通气纠正。

百草枯中毒患者考虑吸氧的氧分压浓度需低于()A、20mmHgB、30mmHgC、40mmHgD、50mmHgE、60mmHg

阿司匹林在吸收过程中与吸收后,迅速被酯酶水解为水杨酸并很快分布至全身组织,以下含有酯酶的部位是()A、胃黏膜B、血浆C、红细胞D、肝

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中迅速分布并迅速达到动态分布平衡称为()A、清除率B、表观分布容积C、双室模型D、单室模型E、多室模型

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中迅速分布并迅速达到动态分布平衡称为()A、肠肝循环B、稳态血药浓度C、生物半衰期D、表观分布容积E、单室模型

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患者出现呼吸急促时,应高浓度吸氧。()

百草枯中毒后可出现()A、早期无法说话及吞咽B、肾功能不全C、肺不张D、肺纤维化E、溶血反应

简述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表现

百草枯进入人体后,迅速分布到全身各器官,以下列哪组器官浓度最高()A、肝和肾B、肺和骨骼C、肺和脑D、皮肤和肾脏E、肝和脾

“CO于血红蛋白,百草枯于肺”指的是外源化学物在器官中的()。A、功能性蓄积B、物质性蓄积C、简单的存积D、以上都不正确

单选题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中迅速分布并迅速达到动态分布平衡称为()A肠肝循环B稳态血药浓度C生物半衰期D表观分布容积E单室模型

单选题百草枯中毒患者考虑吸氧的氧分压浓度需低于(  )。A20mmHgB30mmHgC40mmHgD50mmHgE60mmHg

单选题关于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布是吸收入血的外来化合物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细胞的过程B外来化合物均匀分布于全身各组织细胞C分布可分初期分布和再分布D在初期分布,器官中外来化合物浓度与器官的血液灌注有关E在再分布阶段,器官中外来化合物浓度取决于器官对该化合物的通透性和亲和力

单选题下列关于外来化合物在机体分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布是吸收入血的外来化合物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细胞的过程B分布可分初期分布和再分布C在初期分布,器官中外来化合物浓度与器官的血液灌注有关D在再分布阶段,器官中外来化合物浓度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有关E外来化合物均匀分布于全身各组织细胞

判断题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并低氧血症,可通过吸入高浓度氧或机械通气纠正。A对B错

判断题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患者出现呼吸急促时,应高浓度吸氧。()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