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高速钢Ac1在820~840℃范围,但其T淬必须在Ac1 + 400℃以上, 为什么?说法正确的有哪些?A.淬火加热获得高合金度奥氏体B.淬火冷却得到高合金MC.高温回火时产生二次硬化D.高速钢的合金K比较稳定,须在高温下才能溶解

7、高速钢Ac1在820~840℃范围,但其T淬必须在Ac1 + 400℃以上, 为什么?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淬火加热获得高合金度奥氏体

B.淬火冷却得到高合金M

C.高温回火时产生二次硬化

D.高速钢的合金K比较稳定,须在高温下才能溶解


参考答案和解析
D

相关考题:

按照85题的分摊方法,业务1的单位成本AC1为( )。A. AC1=k1(F+a1)/q1B. AC1=(k1F+a1)/q1C. AC1=(F+a1+a2)/(q1+q2)D. AC1=k1(F+a1+a2)/(q1+q2)

根据不同的退火工艺,应把钢加热到()温度范围。A、Ac3以上B、Ac1以下C、Ac1以上D、再结晶温度以上

过共析钢的淬火冷却起始温度应选择在()。A、Accm以上30~50℃B、Ac3以上30~50℃C、Ac1以上30~50℃

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温、空冷称为回火。

高速钢的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不仅是为了形成奥氏体,更主要的是使足够量的碳和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因此淬火温度要超过Ac1点()。A、30~50℃B、50~100℃C、100~300℃D、400℃以上

已知T8钢的Ac1温度为730℃,球化温度低于Ac1温度10℃~30℃,试确定球化退火温度?

45钢的Ac1温度为724℃,退火温度高出Ac1温度30~50℃,试确定退火温度?

回火是将淬火钢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A、Ac3以上B、Acm以下C、Ac1以下D、Ac1以上

将钢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A、AC1以上B、A1以上C、AC1以下D、A1以下

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应选择在()。(AC1中的1为下角标,其它同)A、Ac1以下B、Ac1+(30~50)℃C、Ac3+(30~50)℃D、Accm+(30~50)℃

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到()A、AC3以上B、AC1与AC3之间C、AC1以下

S7-200系列PLC中,执行指令“SEG0,AC1”后,AC1中的值是()A、16#07B、16#66C、16#4FD、16#3F

过共析碳钢为什么选择淬火加热温度在略高于Ac1的温度?

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Ac1点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A、退火B、正火C、淬火D、回火

对亚共析钢进行完全退火,其退火温度应为()A、低于Ac1温度B、高于Ac1温度而低于Ac3温度C、等于Ac3温度D、Ac3+30至50度

不易淬火钢的热影响区中,不完全重结晶区的加热温度范围是()A、Ac1~Ac3B、912℃以上C、Acm以上D、600~650℃

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3以上或AC1~ACm之间,保温一定时间,然后急速冷却下来,得到以马氏体为主的热处理方法,请问为什么不加热到AC1~AC3或ACm以上?

蓝和黄液压系统分别有电动泵,其控制电源是()A、蓝系统电动泵使用AC1,黄系统电动泵使用AC2B、蓝系统电动泵使用AC1,黄系统电动泵使用AC2或外部电源C、蓝和黄系统均可使用AC1和AC2

单选题哪项是颈椎椎体骨折多发部位?(  )AC1~2BC3~4CC5~7DC8~T8E环枢椎

单选题颈椎椎体骨折多发生在()AC1~C2BC3~C4CC5~C7DC8~T1E枢椎齿突

单选题对亚共析钢进行完全退火,其退火温度应为()A低于Ac1温度B高于Ac1温度而低于Ac3温度C等于Ac3温度DAc3+30至50度

单选题出现Horner征的脊髓侧角病变的节段是()AC1~C5BC5~C7CC8~T1DC2~T25ET5~T12

问答题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3以上或AC1~ACm之间,保温一定时间,然后急速冷却下来,得到以马氏体为主的热处理方法,请问为什么不加热到AC1~AC3或ACm以上?

问答题W18Cr4V钢的Ac1约为820℃,若以一般工具钢Ac1+30-50℃常规方法来确定淬火加热温度,在最终热处理后能否达到高速切削刃具所要求的性能?为什么?W18Cr4V钢刀具在正常淬火后都要进行560℃三次回火,又是为什么?

单选题脊髓颈膨大位于()AC1~C3BC2~T5CC4~C7DC4~T1EC5~T2

单选题颈椎椎体骨折最常见于()。AC1~2BC2~4CC4~5DC5~7EC7~T1

单选题臂丛神经的组成是(  )。AC1~4BC3~7CC5~8和T1DC7、8和T1~3ET1~4

单选题脊髓有两个扩张部,颈膨大位于().AC1~3之间BC3~7之间CC4~T1之间DT9~12之间ET10~L1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