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大麦杂交组合,在F2芒性状表现型有钩芒、长芒和短芒中,观察统计得其株数依次为361、111、176。问大麦杂交组合F2的3种芒性状表现型分配是否符合9:3:4的理论比例? 请用SPSS进行适合性检验,要求给出以下结果(可在回复框回复,也可存在word文档上传附件): 1、数据输入(截图) 2、SPSS操作步骤(可文字表述,也可截图) 3、SPSS结果(截图) 4、分析过程(假设、P值、决策、结论)

1、有一大麦杂交组合,在F2芒性状表现型有钩芒、长芒和短芒中,观察统计得其株数依次为361、111、176。问大麦杂交组合F2的3种芒性状表现型分配是否符合9:3:4的理论比例? 请用SPSS进行适合性检验,要求给出以下结果(可在回复框回复,也可存在word文档上传附件): 1、数据输入(截图) 2、SPSS操作步骤(可文字表述,也可截图) 3、SPSS结果(截图) 4、分析过程(假设、P值、决策、结论)


参考答案和解析
(1)H 0 :大麦F 2 代芒性状表型的其比率符合9:3:4的理论比率; H A :其比率不符合9:3:4的理论比率。 (2)选取显著水平为α=0.05。 (3)计算统计量=0.041 (4)查表,df=2

相关考题: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A.1/8 B.3/8 C.1/16 D.3/16

水稻中有芒对无芒是显性,抗稻瘟病是显性,它们的控制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且都是单基因控制,现以有芒抗病的纯合品种和无芒感病的纯合品种杂交,希望得到稳定的无芒抗病品系,问:⑴所需的稳定类型在第几代开始出现?占多大比例?到第几代才能予以肯定?⑵希望在F3获得100个该稳定类型株系,F2最少应种多少株?

已知大麦籽粒有壳(N)对无壳(n),有芒(H)对无芒(h)为完全显性。现以有芒、有壳大麦×无芒、无壳大麦,所得子代有1/2为有芒有壳,1/2为无芒有壳,则亲本有芒有壳的基因型必为:()。 A.NNHHB.NnHhC.NNHhD.NnHH

已知小麦无芒(A)与有芒(a)为一对相对性状,用适宜的诱变方式处理花药可导致基因突变。为了确定基因A是否突变为基因a,有人设计了以下4个杂交组合,杂交前对每个组合中父本的花药进行诱变处理,然后与未经处理的母本进行杂交。若要通过对杂交子一代表现型的分析来确定该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则最佳的杂交组合是( )。A.5无芒×早有芒(6 AA ×早aa)B.6无芒×早有芒(6 Aa×早aa)C.6无芒×早无芒(6 Aa ×早Aa)D.6无芒×早无芒(6 AA×早Aa)

下列生物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子叶黄色与绿色B小麦种子的白粒与红粒C狗的卷毛与白毛D小麦有芒和无芒

尖芒使钩容易刺入鱼体()。A、尖芒向钩轴过分内倾,钩不易从鱼口脱出,尖芒外倾鱼易上钩,刺鱼可靠而且持久B、尖芒向钩轴过分内倾,钩易从鱼口脱出,尖芒外倾鱼易上钩,刺鱼不可靠而且持久C、尖芒向钩轴过分内倾,钩易从鱼口脱出,尖芒外倾鱼易上钩,刺鱼可靠而且持久

二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当符合自由组合规律时,F2产生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表型个体分离比例为()。

无芒白颖小麦与有芒红颖小麦杂交,F1表现无芒红颖,F2表现无芒白颖199株、有芒红颖204株、无芒红颖299株、有芒白颖28株。问交换值是()%。

对金鱼草花色进行遗传研究,以红花亲本和白花亲本杂交,F1为粉红色,F2群体有3种表现型:红花196株,粉红花419株,白花218株。检验F2分离比例是否符合1:2:1的理论比例的分析方法是()。A、方差的同质性检验B、F检验C、独立性检验D、适合性检验

牵牛花中,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现用纯种的普通叶白色种子和枫形叶黑色种子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全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1自交得到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F2的描述错误的是()。A、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B、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C、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约占3/8D、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2

现有矮秆有芒(aaBB)和高秆无芒(AAbb)小麦品种,希望培育出矮秆无芒小麦新品种,最快捷的育种方法是()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

已知水稻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现有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两个品种,要想选育出抗病无芒的新品种,从理论上分析,不可行的育种方法为()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种

当具有3对不同性状的植株杂交时,只要决定3对性状遗传的基因分别载在3对()上,其遗传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如有n对独立基因,则F2表现型比例应按(3:1)n展开。

水稻的有芒和无芒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性状显隐关系的是()①有芒×有芒→有芒②有芒×有芒→有芒215+无芒70③有芒×无芒→有芒④有芒×无芒→有芒101+无芒97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有一大麦杂交组合,F2代的芒性状表型有钩芒、长芒和短芒三种,观察计得其株数依次分别为348,115,157。试检验其比率是否符合9∶3∶4的理论比率。

关于水稻的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野生水稻是红芒B、野生水稻有倒刺C、栽培稻已经完全没有芒D、芒的存在可以防止鸟类啄食

水稻中有芒对无芒是显性,抗稻瘟病是显性,它们的控制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且都是单基因控制,现以有芒抗病的纯合品种和无芒感病的纯合品种杂交,希望得到稳定的无芒抗病品系,回答下列小题所需的表现型在第几代开始出现?占多大比例?到第几代才能予以肯定?

已知水稻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现有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两个品种.要想选育出抗病无芒的新品种,从理论上分析不可以选用的育种方法有()。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种

水稻中有芒对无芒是显性,抗稻瘟病是显性,它们的控制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且都是单基因控制,现以有芒抗病的纯合品种和无芒感病的纯合品种杂交,希望得到稳定的无芒抗病品系,回答下列小题希望在F3获得100个无芒抗病的稳定株系, F2最少应种多少株?F2最少应选多少株?

已知大麦籽粒有壳(N)对无壳(n),有芒(H)对无芒(h)为完全显性。现以有芒、有壳大麦×无芒、无壳大麦,所得子代有1/2为有芒有壳,1/2为无芒有壳,则亲本有芒有壳的基因型必为()A、NnHhB、NnHHC、NNHhD、NNHH

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中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理论比为()。

问答题有一大麦杂交组合,F2代的芒性状表型有钩芒、长芒和短芒三种,观察计得其株数依次分别为348,115,157。试检验其比率是否符合9∶3∶4的理论比率。

填空题二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当符合自由组合规律时,F2产生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表型个体分离比例为()。

填空题当具有3对不同性状的植株杂交时,只要决定3对性状遗传的基因分别载在3对()上,其遗传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如有n对独立基因,则F2表现型比例应按(3:1)n展开。

单选题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问答题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 (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和()。 (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2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分别是(),(),()和()。

多选题海南盛产的芒果品种有(  )。A象牙芒B白玉芒C金煌芒D吕宋芒E鸡蛋芒

填空题无芒白颖小麦与有芒红颖小麦杂交,F1表现无芒红颖,F2表现无芒白颖199株、有芒红颖204株、无芒红颖299株、有芒白颖28株。问交换值是()%。